冯莉
- 作品数:17 被引量:36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社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历史转向及深远影响被引量:1
- 2024年
- 借助历史之遗存去追溯和贴近历史的本来面目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使命。随着MEGA~2等史料的不断挖掘,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历史转向问题正越来越受到关注。现有资料表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历史转向不是偶然的,而是深深植根于当时欧洲具体的经济和社会现实。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历史转向的思想来源是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现实来源则是对物质利益的追问和对西欧资本主义的反思。此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研究不再以“财富形成的秘密”而是以“财富带来的困境”为导向,自觉地把自己的政治经济学归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光谱内,从而在价值取向、方法论体系以及未来指向上都发生了根本变革。这一历史转向为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下的政治经济学探索、当代西方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建构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 冯莉谢晓川
- 关键词: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历史转向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 当代欧美左翼思潮发展的现状与特征被引量:2
- 2018年
- 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巨大变动和欧美社会内部精英群体和下层民众之间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引发了以欧美为首的资本主义社会左翼思潮的升温。但从实质上看,与其说欧美左翼思潮的再兴起是为了放弃资本主义而实现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不如说是因为对自由主义和经济紧缩政策的不满而试图寻找非资本主义的所谓"替代物",至于对这些"替代物"的了解到底有多少,他们并不关心也不十分清楚。但可以确定的是,在资本主义矛盾继续深化、社会主义中国崛起的同时,《共产党宣言》将成为资本主义曾经革命、蓬勃发展和未来归宿的最好见证,成为欧美左翼思想家和左翼政党批判现实和实践纲领的思想武器,成为资本主义条件下最广大群众的精神指引。由此,共产主义的"幽灵"才拥有穿透历史的长久生命力。
- 冯莉
-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资本主义共产主义
- 个体化条件下当代青年“个体的结合”现象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改革开放以来,个体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崛起有目共睹。在这个被称为个体化的进程中,以青年为主体,从农村流向城市的范围和规模正越来越大,流动方向和方式也越来越多元。这是国家现代化路径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到市场经济体制后的重要结果。而因为文化积淀的不足、社会机制的不充分以及个人的心理需求等因素,青年群体开始通过"熟人的联合"、"陌生人的联合"、"群体的联合"以及"个体的内卷化"等方式来抵制或平衡"个体化"所带来的对他们生存和发展的威胁。
- 冯莉
- 关键词:个体化
- 资本、战争与全球治理——从《共产党宣言》到《帝国主义论》及其他被引量:2
- 2018年
-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明确揭示了资本在历史转向世界史的过程中所发挥的巨大促进作用,肯定了资本和资本主义在推进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历史功绩,而且也指出了以输出战争和资本为主要手段的资本主义全球治理特征。实际上,资本主义发展到今天,这种全球治理思维在实质上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反而是随着现代政党政治的发展加速了全球范围内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其区别仅仅在于手段更加隐蔽和高科技化。由此导致了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国家利益和大众利益必须服从于资本利益,这是资本主义之所以陷入巨大危机的根本所在。这个矛盾不解决,不能实现资本的"祛魅"和实现社会原则高于资本原则,资本主义的帝国主义本性也就难以根除。但归根结底,全球治理的最终目标和最大的善只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社会发展的中心和落脚点也只能是人本身,任何对此原则的偏离都最终会被历史抛弃。
- 冯莉肖巍
-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帝国主义论》资本战争全球治理
- 开放还是收缩:资本主义的困境及其逻辑悖论
- 2020年
- 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的未来发展始终是一项重要课题。资本的逻辑在于剩余价值的绝对积累,在自身膨胀的过程中,增殖本性使资本不再满足于国内市场,资本主义近四百年在全球范围内全方位、全领域的扩张表现出的是强烈的开放需求。但在当下,随着社会主义中国的崛起和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日益疲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呈现出多重收缩趋势。可以说,资本主义正面临自身困境和逻辑悖论:继续保持开放还是适度乃至大幅收缩。这就意味着以欧美为首的金融资本主导下的全球化正在走向其对立面,是继续维持原有样态还是转为全球性收缩,资本主义的发展陷入难以摆脱的逻辑悖论。
- 冯莉
- 关键词:资本主义资本逻辑逻辑悖论
- 构建廉价政府的历史逻辑及我国的实践
- <正>构建廉价政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道路的本质组成部分。数据显示,现在我国的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已达19.03%,公务员的职务消费占全国财政总收入的比例达24%,均高居世界第一,且经常存在着严重的超支现象。...
- 冯莉
- 文献传递
- “两个结合”与中国近现代史的阐释被引量:4
- 2022年
- 对以中国为中心的历史主体性的把握是正确看待中国近现代史的核心线索。在此语境中,“两个结合”就不仅仅是对历史的自觉理解和反思,更是在此基础之上,中国共产党对历史在“方向和含义”上的主动把握和能动认知,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以及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两个结合”是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叙事的逻辑起点,也是回答中国人为什么会选择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必须中国化和本土化、以及为什么只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取得了成功等重大问题的关键。因此,“两个结合”不仅重塑了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国道路的阐释立场、观点和方法,也有力冲击和破解了诸种来自外部尤其是西方学者的“宰制”式阐释范式,为树立多元主体中心论的研究范式作出了重大贡献。
- 冯莉
- 关键词:历史意识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共产党人民
- 美国学者对腐败与文化关系的研究及对中国反腐的启示被引量:2
- 2017年
- 美国学者对腐败与文化关系的研究,初衷并非是基于对欧美等发达国家反腐实践的思考,而是在考察发展中国家的援助项目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学者们在腐败与传统文化、制度文化、政党以及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发展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丰富的论证,尽管不可避免地带有西方中心主义的色彩,但他们的研究仍然引领着该问题的理论和实践发展方向,为中国建立民主文化反腐机制、加强政党在反腐过程中的功能建设以及厘清和加强群众在反腐进程中的作用也提供了诸多启示。
- 冯莉
- 关键词:美国学者文化反腐制度反腐
- “劳工”“劳农”的出现与中国共产党领导权的建立被引量:1
- 2021年
- 从人民群众的视角审视中国近代史可以发现,"劳工""劳农"阶级意识的觉醒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近代社会革命的重要基础或前提。这个过程伴随着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现代转型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转向。和西方"国家-社会"互相对立的二分法范式不同,中国在近代社会转型中形成的是以政党为核心的"政党-国家-社会"互相配合的一体式范式,是世界政治现代化模式的中国版本。而正是劳动阶级的出现及其与中国共产党领导权相结合逐渐形成政党中心主义的国家组织化模式。这种模式的确立是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人民致力于国家和民族独立、突破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拘囿,及中国民本主义政治传统转型的内在驱动的结果,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结合的结果,是中国最终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
- 冯莉
- 关键词:劳工中国共产党领导权社会主义
- 美国政治的激进走向及左翼政治运动的困境被引量:2
- 2023年
- 随着世界经济政治秩序的深度调整和疫情政治等的持续冲击,美国社会的对立和分裂加速了美国政治的激进走向。在这个过程中,劳工阶层状况持续恶化,但左翼力量非但没有壮大,反而失去了底层民众这一力量源泉。同时,美国左翼组织意识形态愈加多元,左翼政治运动的生存和活动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其对政治大局变动的影响力日益萎缩。这就使得美国左翼政治运动的阶级基础进一步弱化,难以快速与劳工阶级实现重新联结;左翼阵营的思想基础模糊化和多元化,未有可操作性的方案以应对未来局势;左翼力量长期未能实现“大的联合”,其作用正在被边缘化和工具化等,但如此诸多困境难以在短时间内有效解决。
- 冯莉
- 关键词:美国政治左翼政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