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全利

作品数:16 被引量:40H指数:4
供职机构:重庆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文化科学建筑科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建筑科学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5篇艺术
  • 4篇轨道交通
  • 3篇艺术设计
  • 3篇公路
  • 3篇服务区
  • 3篇高速公路
  • 2篇疫情
  • 2篇主题
  • 2篇景观
  • 2篇课程
  • 2篇公路服务区
  • 2篇轨道交通站点
  • 2篇高速公路服务
  • 2篇高速公路服务...
  • 1篇导视系统
  • 1篇杜甫
  • 1篇杜甫草堂
  • 1篇艺术设计教育
  • 1篇园林
  • 1篇园林景观

机构

  • 14篇重庆交通大学
  • 1篇四川美术学院

作者

  • 14篇全利
  • 9篇李丽华
  • 5篇杜涛
  • 3篇蔡晓艳
  • 1篇王玖
  • 1篇赵青青
  • 1篇丁楠

传媒

  • 4篇公路
  • 3篇包装工程
  • 2篇河北画报
  • 1篇文艺争鸣
  • 1篇装饰
  • 1篇美术教育研究
  • 1篇美与时代(城...
  • 1篇教育思想理论...

年份

  • 4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0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艺术+交通”分层次多维度实践课程体系的改革研究
2023年
中国高等教育在学科整合的大趋势下,越来越注重交叉学科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依托交叉学科的特性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大学生创新能力,是大学教育培养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从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以“艺术+交通”新文科艺术设计实践课程改革研究的角度出发,结合新时期下国家对新型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探索解决以下在实践课程中存在着的普遍问题,探讨跨学科实践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新路径。
杜涛全利邱巧全纪宇
关键词:实践课程
新冠肺炎疫情下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人性化公共空间设计的思考被引量:5
2021年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服务主体是乘客,其空间环境离不开乘客的体验、认知与感受。结合新冠肺炎疫情下乘客交通出行时心理因素、行为模式的改变,以及其对空间环境的新要求,围绕着空间形式、空间环境、空间秩序等因素思考构建与之相符的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人性化公共空间,并通过符合乘客生理与心理需求、高效空间秩序需求、弹性空间需求等方面的改进方式和设计策略,使轨道交通站点解决与乘客新需求的不适应、不匹配问题,既提升设计品质,同时也体现人性关怀。
邱巧李丽华全利孙坚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人性化设计站点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速公路服务区环境品质提升路径研究被引量:6
2021年
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速公路通道群线上服务区环境品质提升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当下优秀的服务区案例,从文化支撑、艺术介入、绿色发展、产业引领等4个方面进行研究,探讨服务区物质环境及其精神内涵环境品质的提升路径,为两地现有服务区改建和待建服务区整体环境品质的提升提供决策依据与技术支撑。
全利杜涛邱巧李丽华全纪宇
关键词:服务区环境品质文化艺术
交旅融合视域下重庆轨道交通公共设施数智化设计方法研究
2024年
目的致力于探索在交旅融合背景下,如何适应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应用数智化手段提升重庆轨道交通公共设施的功能性、便捷性和用户体验等,为乘客打造一个高效、舒适且互联互通的出行环境。方法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调查问卷收集使用群体的需求与偏好;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分析重庆轨道交通公共设施,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结果分析确立指标权重。结果将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智化工具应用于重庆轨道交通公共设施中,可以帮助政府部门、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和设计师等利用科学数据全面提升服务功能和水平,精准满足乘客的功能性、文化性、情感性需求。结论探索一套适用于重庆轨道交通的公共设施数智化设计方法。该方法着眼于乘客的真实需求,兼顾科技发展趋势,有效促进重庆轨道交通公共设施的现代化改造,促进交旅融合。相关研究也为未来类似项目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南。
陈子仟李丽华全利
关键词:轨道交通公共设施
站城融合理念下高铁站点换乘导视系统优化设计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本文以重庆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为研究背景,满足各类人群高铁出行的适宜性与多样性需求,升级城市形象展示窗口。深入剖析高铁站点导视系统在换乘枢纽中的实际应用情况,紧密关注城市智慧交通导视系统的发展趋势与最新动态,致力于解决用户在换乘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视觉困扰和引导不足等核心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优化设计方案。方法对城市高铁站轨道换乘导视系统的设计要点和布设方法进行举证研究,重点就城市智慧出行、数字导视系统进行分析,结合对乘客空间寻路、安全感、舒适感等心理需求的调研,总结轨道交通换乘站点导视系统的设计思路。综合考虑色彩及应用、字号及对比度、字体及视觉度、布设逻辑与信息分级,把控导视系统的视觉度、布设尺度、色彩材质、技术工艺。结合我国高铁站轨道换乘导视系统的发展现状,提出重庆西站换乘导视系统的优化设计策略。结论在尊重空间动向、用户体验、视觉流程的基础上,以智慧交通导视系统为研究对象,充分探寻高铁站点轨道换乘导视系统的高效性、便捷性,旨在提升枢纽的建设水平、运行效率,以及人民群众的出行体验。
丁楠赵青青全利王玖
关键词:导视系统
基于“场景交互+PBL”的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交通景观设计课程为例被引量:1
2024年
在当今教育不断发展与创新的时代,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于提升课程质量至关重要。景观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强、注重实践与创新的学科,其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场景交互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不同的景观场景,增强对实际问题的认知和理解。通过模拟真实的交通景观环境,学生可以更好地把握设计要素和需求。而PBL(项目式学习)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此,本文以交通景观艺术设计课程的“场景交互+PBL”教学改革为例,通过研究基于“场景交互+PBL”的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概述,分析基于“场景交互+PBL”的景观设计课程介绍以及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基于“场景交互+PBL”的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策略,以期为设计类课程深度的项目式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全利杜涛李丽华
关键词:场景交互项目式教学
适应行为模式的轨道交通站点人性化空间设计
2020年
文章以适应人们社交行为模式的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为研究对象,以环境与人心理活动相互关系的人性化空间设计为切入点,围绕不同人群行为活动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空间提出的新要求,从环境心理学和设计学层面探索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人性化空间,对满足人们美好出行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李丽华全利蔡晓艳
关键词:人性化轨道交通站点
交旅融合背景下重庆特色高速公路服务区的主题建设研究被引量:14
2021年
"交通强国"、"成渝两地双城经济圈"等国家战略对于促进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提出新的要求,我国高速公路服务区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聚焦重庆特色服务区主题化发展的成果和代表案例,通过集主题选择、主题实施路径、主题表达策略等为一体的系列化研究可以为服务区加快转型提质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操作途径。在多样化的主题选择和多类型的内容打造,硬件和软件两个层面兼重的主题实施路径,以及功能拓展、服务升级、业态创新等兼备的主题表达策略中,交旅融合以重庆特色服务区为载体一一贯穿于理念、规划、产品、产业、空间等元素中。
邱巧全利李丽华
关键词:高速公路服务区
中山古镇山地民居建筑特色被引量:6
2010年
现代社会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山地建筑面临两难的局面,即着功能和技术上的滞后以及地域特色和本土个性的缺失。因此本文以中山古镇民居建筑为例,着力探索重庆传统山地民居的空间结构体系,以寻求山地建筑在继承传统的过程中有所创新的可行方法。
全利
关键词:建筑
桥梁艺术设计创作的能力提升路径探索
2023年
以桥梁艺术设计创作能力的提升为研究对象,探讨桥梁设计工作者在桥梁艺术设计阶段的能力目标以及如何有效提升设计创作能力。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理论和多尔的知识转化价值的三重构建理论,探讨桥梁艺术设计创作能力目标,探索构建了“艺术创作启迪--情境创作实践--价值内涵构建”实践提升路径,并以此为线索阐述了具体的提升环节的过程及实现方法。以期为桥梁设计工作者在桥梁艺术设计阶段的能力提升提供有益借鉴。
杜涛全纪宇邱巧全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