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旭东
- 作品数:143 被引量:723H指数:14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更多>>
- 龙溪河流域震后次生地质灾害分布与地形及河床演变关系被引量:5
- 2013年
- 以龙溪河流域为研究区,分别选用"5·12"地震前后QuickBird全色遥感影像及DEM数据,辅以差分GPS和激光测距仪等现场实测数据,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地震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与地形关系及河床演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流域内次生地质灾害面积为11.11km2,占流域总面积的14.29%,主要分布在坡度20°—50°之间,占灾害总面积的86.59%;阳坡比阴坡发生地质灾害的比率大,东南坡向地质灾害发生面积比率最大,达到灾害总面积的23.97%;1100—2300m高程范围内地质灾害比较集中,占灾害总面积的80.23%,是研究区灾害分布的主要高程范围;地质灾害沿河流分布规律明显,距主河道越近灾害点分布越密集.泥石流引发龙溪河河床形态变化,上游、下游河床剖面和比降变化较大.次生地质灾害空间分布与地形因素关系密切.该文的研究可为震后防灾减灾和预警提供依据.
- 郭碧云傅旭东张正峰
- 关键词:次生地质灾害河床演变
- 低浓度固液两相流理论分析与管流数值计算被引量:22
- 2001年
- 从固液两相流的动理论出发,建立了模拟水平方管固液两相流动的数学模型,并与LDV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模型能够正确地预测实验中观察到的两种浓度分布类型,并给出了颗粒相脉动能沿垂向不同类型的分布.在管流主流区,计算预测的颗粒平均速度小于液相速度,在边壁附近大于液相速度.同时,对颗粒浓度、平均速度等流动属性的垂向分布机理进行了分析,从动理论的观点揭示了浓度不同分布类型的形成机理不仅与颗粒在流场中的升力有关,还与颗粒脉动能的分布有关.
- 傅旭东王光谦董曾南
- 关键词:固液两相流数学模型管流颗粒相数值模拟
- 快速颗粒流本构关系在固液两相流中的适用条件初探被引量:6
- 2000年
- 从固液两相流的颗粒相本构关系的推导出发 ,分别运用 Chapman-Enskog方法和 Grad-1 3矩法考察了液相作用下颗粒相本构关系 .结果表明当两相脉动速度无关或者同相位时 ,快速颗粒流本构关系适用于固液两相流的颗粒相 .并对低、高浓度固液两相流定性分析了具体的应用条件 .
- 王光谦傅旭东
- 关键词:颗粒流固液两相流本构关系液相相位
- 用PDF方程法分析悬沙垂线浓度分布被引量:16
- 2003年
- 从颗粒运动的PDF(概率密度分布函数)输运方程出发,建立颗粒相的质量、动量和脉动速度二阶矩方程。对于明渠二维恒定均匀流,利用垂向动量方程导出了新的泥沙扩散方程,表明颗粒脉动强度梯度、升力、重力沉降和紊动扩散都影响悬沙运动,说明了传统扩散方程的不足。理论分析了水沙两相物理属性和水流条件对泥沙扩散系数和浓度分布特征的影响,并通过细颗粒试验资料的分析进行了定量研究。
- 傅旭东王光谦
- 关键词:悬沙运动挟沙水流明渠水力学
- 几种溃坝模型在溃决洪水模拟中的适用性比较被引量:7
- 2012年
- 使用一维溃坝模型对唐家山堰塞湖溃决过程进行模拟,研究了推移质公式和边岸侵蚀模型对模拟结果的影响。溃决洪水流量过程线、溃口展宽过程和床面冲刷过程的对比表明,Meyer-Peter&Muller公式在描述漫顶溃坝初始阶段时存在计算冲刷偏小的现象,其可能原因是输沙率与Shields数的高阶(1.5次)非线性关系。本文的比较结果,有助于提高溃坝条件下推移质公式和边岸模型适用性的认识。
- 安晨歌傅旭东马宏博
- 关键词:唐家山堰塞湖
- 拉萨河流域蒸发力估算:改进道尔顿模型被引量:4
- 2012年
- 在地势变化剧烈、影响因素空间分布不均匀的高山深谷地区,蒸发力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性,造成了空间分布的困难.本文在分析拉萨河流域蒸发力与水汽压差、水-气温差、气温、风速等实测气象因子相关性的基础上,检验了基于水-气温差修正的道尔顿模型结构(全国通用公式)的适用性,提出了基于水-气温差和气温修正的道尔顿模型.残差分析和模型验证表明,新模型满足回归模型充分性假设,适用于拉萨河流域,从而为测站稀疏的拉萨河流域蒸发力的空间分布研究奠定了基础.
- 史海匀傅旭东王远见王光谦巩同梁
- 关键词:蒸发力拉萨河流域
- 黄河下游河道场次洪水输沙特性分析被引量:13
- 2012年
- 本文分析了黄河下游河道1950-1985年277场洪水的输沙特性,建立了考虑各变量高次方和交叉作用的排沙比回归模型。利用输沙率关系和逐步回归的方法,找到了排沙比的主要影响因素,确定了排沙比公式的形式。为进一步验证逐步回归的结论及确定交叉项中各变量的指数,利用实测资料回归分析得出各参数,然后对参数进行检验。并利用1986-1999年13场高含沙洪水实测资料对排沙比公式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所建立的排沙比公式能够反映场次洪水的输沙特性,有助于了解黄河下游河道的输沙规律。
- 张艳艳吴保生傅旭东
- 关键词:泥沙动力学泥沙输送黄河下游排沙比
- 加利福尼亚州调水工程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被引量:8
- 2006年
- 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由于改变了原有区域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必然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通过对加利福尼亚州主要调水工程的设计和运行状况进行调研,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进行分析总结,以期为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设计施工及运行调度提供一定的借鉴。
- 傅旭东刘婉婷黄跃飞
- 关键词:调水工程生态环境影响
- 汶川地震灾区堰塞湖应急处置中的计算分析被引量:18
- 2008年
- 四川"5·12"汶川大地震形成的34个主要堰塞湖,超过半数处于中危以上,需要及时开展溃决风险评估和应急处置。应用数字流域模型和水动力学模型,在资料匮乏的条件下,快速预报了典型堰塞湖的来流入库过程和溃口发展过程,模拟了不同应急预案条件下的洪水传播过程,为堰塞湖溃决风险评估和应急处置提供了有效依据。将来需要进一步建立集来流预报、泄流溃决、洪水淹没及优化措施分析为一体的完整模型体系,以应对基本数据匮乏条件下的应急预警预报和优化决策需求。
- 王光谦傅旭东李铁建张建新刘帆高洁
- 关键词:地震溃决应急处置
- 降雨-径流条件下土壤溶质迁移过程模拟被引量:11
- 2011年
- 通过雨滴的打击加速土壤表面溶质迁移至地表径流过程。通过设计3种水文条件即控制排水状态(-5cm)、土壤水分饱和状态和土壤渗流状态(5cm),采用人工模拟3种降雨强度(30、60和90mm/h),及同时外加模拟相对于降雨量的0、2、4和10倍径流量,研究土壤溶质迁移到地表径流过程中扩散过程的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降雨强度、或地表径流总量、或地表水位线的增加,均加速土壤溶质的扩散过程。渗流作用下,对流-扩散作用存在着一种交互作用,能加速分子扩散过程。土壤溶质迁移过程同降雨强度、地表径流量和地下水位高低有着重要关系。
- 田坤Huang Chihua王光谦田鹏傅旭东郭海丹
- 关键词:降雨径流扩散土壤溶质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