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涛 作品数:15 被引量:8 H指数:2 供职机构: 安徽艺术职业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语言文字 文学 更多>>
宏事件视角下的成事及相关词语研究 2023年 基于宏事件的视角,汉语的成事及其相关词语充当了编码“状态变化”的形式实体。这样不仅可以在语义上统括各类“成事”,还有利于揭示成事和动词的内在联系并解析成事标志和“了”的隐现,以及成事句的句法特征。总体上,成事和相关词语可以编码“致使”“非致使”和“自变”三类事件。其中,除了表示意外情况,成事相对于动词具有“顺向/逆向”和“超额/欠额”四种实现类型,而动词则相对于成事呈现出语义的递增系列。此外,在使役交替和论元实现上,成事句的种种表现也隐含着深刻的语义动因,与其编码的事件是内在联系的。 倪涛关键词:成事 动词 宏事件视角下的英语比较结构 2024年 在宏事件的视角下,英语比较结构以单小句的形式编码了整合型事件,属于“行动关联”的概念子类,表示事物在“数量”“性质”“状态”或“行为”等方面的程度关联。形式上,“动词+比较标记”构成了编码此类事件的动词复合体。语义上,“比较前项”的特征是此类事件的“焦点”,“比较后项”的特征是“背景”。同时,“比较参项”表示比较双方所关联的特征,而“比较结果”则是指比较之后比较双方在相关特征上的程度异同。此外,“比较标记”承载了“激活过程”和“系联功能”,是“比较”作为一类事件得以成立的关键。 倪涛关键词:英语 英语的范围构式“from A to B”研究 2015年 以构式理论为基础"from A to B"的其结构变化、句法功能、表义类型以及范围特征的考察发现:"from A to B"是英语中一种表达起讫范围的习语性构式,主要表示空间范围,其认知机制是"部分-整体"的转喻。同时,在语言使用中,"from A to B"也常表示时间、数量、事物和事件等范围,这些范围类型都来自于其空间概念的隐喻投射。 倪涛关键词:转喻 隐喻 转变类型vs.背景状态——状态变化的形义特性探究 2024年 根据宏事件的概念结构“,转变类型”和“背景状态”是状态变化的核心要素,与运动的“路径”和“背景”相对应。多语种分析表明,“转变类型”在形式和意义上大都具有隐含性。与之相对,状态变化的“背景状态”不仅在形式上显性存在,还在语义上承载了“转变类型”的相关次类。由此可见,在状态变化的概念结构中,“背景状态”比“转变类型”更为突显。这是因为基于时间的“性状的变化历程”比基于空间的“性状的抽象位移”更贴合状态变化的概念特质。此外,人类对事件的体认方式,以及结果状态焦点化的认知倾向也是促成状态变化这种形式和意义特性的重要因素。 倪涛 杨朝军“填位”视角下的汉外小句比较研究 2015年 以小句比较为基础,从"位"、"填"、"心理基础"和"比较实践"等方面对"填位"的进一步思考和解读揭示了"填位"的设想是符合人类共有的心理基础的。这种将结构和功能、意义和形式结合起来的研究思路为汉外小句比较研究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倪涛英汉状态变化表征的形态句法研究 2023年 在宏事件研究中,状态变化是基于运动的另一个概念领域,此类事件的表征形式与传统语法范畴既存在交叉,又有所不同。由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可见,英汉状态变化在句法结构和使役交替两方面均呈现出多种特征。究其原因,状态变化的形式表征不仅受制于语言编码的普遍原则,还受到语言个性因素的影响。由此,系统比较英汉状态变化表征的形态句法不仅有利于这一事件的实证研究,还对发掘英汉宏事件表征的内在机制有所启示。 倪涛关键词:句法 “NP了”句式新解:状态变化的视角 2024年 不同于以“词类”和“构式”为中心的思路,语义上“NP了”编码了一种内因状态变化,表示事物在不受外力作用下发生了性状的改变,而名词转动词则表示某种动作或行为,编码了一种活动,这是两者的本质区别。立足于宏事件及其概念结构,“NP了”呈现出“动态激活”“突显背景”“隐含转变”和“话题焦点”等形义特性。此外,基于“状态变化”的概念延伸,“NP了”中“NP”的“多样性”“推移性”“系列性”和“否定性”等问题均可获得统一解释。 倪涛罪与罚:《苔丝》中的“夏娃”隐喻 2009年 "夏娃"作为《圣经》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其自身经历了诱惑、犯错和惩罚的过程。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哈代笔下的苔丝的悲惨命运"夏娃"存在着一种对应关系,这种关系的核心就是"男人的罪应由女人承担"。这种隐喻投射不仅体现了作者对宗教道德说教的无情鞭笞,还丰富了"夏娃"形象的内涵。 徐瑞华 倪涛关键词:苔丝 隐喻 国内乘务英语课程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2017年 通过从层次分布、发表时间、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四个维度对研究现状的框架式梳理发现,国内乘务英语课程的研究不仅层次不高,理论不足,而且范围狭窄,语料缺乏。由此,立足于语料库的深入考察必将是今后此类课程研究的重点。 倪涛非实言类“虽然”句的多维分析 被引量:3 2016年 非实言类"虽然"句按其语表形式可分为"语境标记式"和"语汇标记式"两类。此类句式虽具有非实言的语表形式,但从意义来看,其逻辑基础和表意重心仍是实言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内在机制与说话人在句式选用上的主观视点有关。同时,由于其形式与内容上矛盾,此类句式具有特定的成立条件和语用价值。 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