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红明

作品数:18 被引量:89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5篇古气候
  • 5篇沉积物
  • 4篇地磁
  • 4篇古地磁
  • 3篇海区
  • 2篇剩余磁化强度
  • 2篇盆地
  • 2篇群岛
  • 2篇柱样
  • 2篇组构
  • 2篇末次冰期
  • 2篇末次冰期以来
  • 2篇南沙海区
  • 2篇南沙群岛
  • 2篇华南地块
  • 2篇环境磁学
  • 2篇古地磁研究
  • 2篇古环境
  • 2篇海洋沉积
  • 2篇海洋沉积物

机构

  • 18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18篇侯红明
  • 14篇王保贵
  • 14篇汤贤赞
  • 9篇袁友仁
  • 2篇罗又郎
  • 1篇方大钧
  • 1篇朱袁智
  • 1篇辛小霞
  • 1篇郑洪汉
  • 1篇张毅祥
  • 1篇吴汝明
  • 1篇杨树康
  • 1篇赵焕庭
  • 1篇姜绍仁

传媒

  • 10篇热带海洋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南海研究与开...
  • 1篇极地研究
  • 1篇南极研究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1992年中...

年份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8
  • 2篇1997
  • 4篇1996
  • 2篇1995
  • 3篇1994
  • 3篇1993
  • 1篇1992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沙群岛海域磁性地层学初步研究被引量:5
1993年
根据南沙群岛海域NS89-76,NS90-103和NS84-38柱样的古地磁研究结果,三柱样终孔深度内均属布容正极性期沉积,较完整地记录了布容期约20万年以来5个短期极性事件。结合地层、古生物资料,^(230)Th及^(14)C年代测定,推断这些极性事件可分别与哥德堡、蒙哥、拉尚、布莱克、琵琶湖C事件对比。依极性事件的年代界限推算3个柱样的底界年龄分别为15ka,202ka,191ka。并对海域大陆架、大陆坡及海盆等地貌单元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王保贵汤贤赞侯红明袁友仁
关键词:磁性地层南沙海域
南沙海区沉积物剩余磁化强度与古气候旋回被引量:1
1993年
根据南沙海区NS87-11柱样沉积物Mr(剩余磁化强度)的变化曲线与δ^(18)O(氧同位素)变化曲线平行对比,发现Mr的波峰、波谷与δ^(18)O揭示的古气候变化的波峰、波谷相对应。表明南沙海区沉积物的Mr记录了暖→冷→暖古气候旋回变化的特征,反映了全球性气候变化的波动周期。微体古生物分析结果可以证实这一特征。这预示海洋沉积物的Mr不仅可作为探索古气候变化的重要标志,而且可能成为第四纪磁性地层对比、划分的依据。
汤贤赞王保贵袁友仁侯红明
关键词:古气候海区
广东南雄盆地晚白垩系古地磁研究被引量:4
1994年
对广东南雄盆地大凤一河南街剖面和古城一坪岭剖面上白垩统南雄组(K2n)25个采点、古新统上湖组(E1s)2个采点的古地磁研究,经系统热退磁及倒转检验,分析出南雄组的特征剩磁方向为D=32.7°,I=27.4°,K=16.1,α95=8.4°,N=20;显示晚白垩世时期华南大陆位于14.5°N的位置,同时晚白垩世以后华南大陆可能曾发生较大规模的顺时针旋转。
王保贵汤贤赞侯红明方大钧
关键词:古地磁华南地块晚白垩纪
南海珠江口盆地贝壳砂土力学性质初步研究被引量:3
1997年
通过对珠江口盆地广布的贝壳砂的化学组分、粒度组成、形成时代的研究以及对砂土进行直剪试验、高压固结试验、常规三轴剪切试验和动三轴试验,对贝壳砂的土力学性质及动载荷作用下的稳定性作了初步分析,获取了贝壳砂的基本物理力学参数并评价了地震作用下砂土液化的可能性,为海洋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基本的物理力学参数。
侯红明罗又郎姜绍仁
关键词:土力学砂土液化盆地
东南极普里兹湾NP93-2柱样古地磁结果被引量:9
1996年
对东南极普里兹湾海区NP93-2柱样的古地磁研究,结果指示出两个地磁场反极性漂移,其中之一位于60-67.5cm,而67.5-72.5cm处经14C测年为10315±800aB.P.,推算该反极性漂移的年龄为9980-8880aB.P.,可能是哥德堡反极性漂移(Gothenburg,12000aB.P.前后)在该沉积物中的记录;另一反极性漂移位于27.5-32.5cm处,经14C测年为5390±600aB.P.。国际上所见报导的资料中尚无相应年龄的反极性事件可以与之对比。只有国内一些地区发现的反向极性漂移记录与之接近,但这些反极性漂移是否为同一事件的反映,或该反极性漂移本身是否真实存在,目前还难于论定。
王保贵侯红明汤贤赞袁友仁
关键词:古地磁
华南古纬度漂移及其对南海构造演化模式的限制
1.根据华南白垩纪至第三纪一些盆地的古地磁研究结果,获得以广州(23°N)为参考点,反映华南白垩纪以来古纬度漂移的基本完整的古纬度-时间变化曲线。此曲线显示华南白垩纪以来具有如下的古纬度漂移史:华南在早白垩世时期处于现在...
袁友仁王保贵汤贤赞侯红明柳枞阳
关键词:古纬度构造演化模式
文献传递
南沙群岛海域沉积物古地磁参数对米兰科维奇周期的响应被引量:6
1995年
对南沙群岛海域87-11柱样天然剩余磁化强度(NRM)及90-103柱样NRM、磁化率(x)、剩磁倾角(Ⅰ)等的功率谱分析表明:晚更新世以来该区沉积物的古地磁参数较好地反映了古气候、古环境的变化,响应着古气候变化的米兰科维奇天文学周期;在周期成分中,以地球轨道偏心率周期(e)及岁差周期(p)为主,地轴倾斜度周期(ε)无明显表现,同时获得了与特殊地球位置相关联的岁差半周期成分。研究还表明,古地磁参数存在着明显的对古气候变化的非线性响应,明显不同于开阔大洋;同时,不同的沉积单元,沉积物古地磁参数对古气候变化响应的灵敏度各不相同。
侯红明汤贤赞王保贵袁友仁
关键词:古气候海域
南极海洋沉积物中Heinrich层的发现及其全球变化意义被引量:7
1998年
对南极普里兹湾海区NP95_1柱样沉积物粒度、磁学参数等研究表明 ,15ka以来南极海区沉积了两套冰碛层 ,分别对应着南极地区的YoungerDryas冷事件和Heinrich 1冷事件 ,其中YD发生于 11 7~ 10 3ka ,H1事件发生于 14 3~ 13 6ka ,南极地区的全新世始于约 10 3ka .研究表明 ,南极 15ka以来的古气候变化可与全球其他地区的古气候变化资料相对应 ,表明了千年尺度的古气候变化具有全球性和同时性 .此外 ,磁组构分析还表明 ,古气候的变化与大洋环流的改组密切相关 .
侯红明罗又郎郑洪汉王保贵汤贤赞
关键词:冰碛层海洋沉积物古气候
南极普里兹湾NP93-2柱样磁组构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被引量:11
1996年
对采自东南极普里兹湾海区沉积物NP93-2柱样系统的磁组构分析,结果表明:1.普里兹湾海洋沉积物具有较大的磁化率各向异性,较好地指示了沉积过程中水动力过程的变化;2.由磁化率各向异性主轴方向确定的古水流方面主要为近EW向及NS向,分别对应着南极绕极环流的方向及由融冰水的大量生成而导致的南极底层水形成的方向,这两种不同方向的水流在该海区不同时段的表现各不相同;3.依据表征磁组构的参数及古水流方向的变化,可将12700aB.P.以来的南极地区的古气候分成5个古气候变化带.
侯红明王保贵汤贤赞
关键词:磁组构古气候
DSM-1数字旋转磁力仪技术改进的一种方法被引量:2
1993年
本文介绍的DSM-1数字旋转磁力仪技术改进的方法,是经不断试验、反复修改而成的。实际应用表明:技术改进后的DSM-1数字旋转磁力仪控制系统,其性能及使用功能比原系统有较大的提高,开发的软、硬件适用于所有兼容微机。对进口的DSM系列数字旋转磁力仪控制系统进行技术改进,均可参照此方法进行。
汤贤赞王保贵袁友仁侯红明吴汝明辛小霞
关键词:数字式硬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