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凯

作品数:42 被引量:43H指数:4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0篇艺术
  • 5篇历史地理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1篇电影
  • 10篇放映
  • 6篇影迷
  • 5篇间谍
  • 4篇电影放映
  • 4篇银幕
  • 4篇影院
  • 3篇文化
  • 2篇电影观念
  • 2篇电影周
  • 2篇叙事
  • 2篇中国电影
  • 2篇身份
  • 2篇台语
  • 2篇迁徙
  • 2篇刘呐鸥
  • 2篇抗战
  • 2篇间谍片
  • 2篇大陆电影
  • 1篇地球

机构

  • 34篇福建师范大学
  • 7篇上海大学
  • 1篇镇江高等专科...
  • 1篇山东服装职业...

作者

  • 41篇侯凯
  • 1篇郑颖
  • 1篇邢成武

传媒

  • 8篇当代电影
  • 6篇艺苑
  • 3篇北京电影学院...
  • 2篇电影文学
  • 2篇电影评介
  • 2篇中国电影市场
  • 1篇文艺研究
  • 1篇电影艺术
  • 1篇电影新作
  • 1篇齐鲁艺苑(山...
  • 1篇南京艺术学院...
  • 1篇电视研究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莆田学院学报
  • 1篇群文天地
  • 1篇粤海风
  • 1篇吉林艺术学院...
  • 1篇浙江传媒学院...
  • 1篇电影理论研究...
  • 1篇北京文化创意

年份

  • 3篇2024
  • 7篇2023
  • 8篇2022
  • 4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影业接收、影片重映与影人迁徙——战后大陆电影对台湾电影的影响(1945—1949)
2020年
抗战胜利之后,两岸电影之间终于打破台湾日殖时期所设定的限制与屏障,实现人员往来和互动交流。在行政力量主导的影业接收、大陆旧片重映以及电影机构与人员来台等方面,大陆电影对台湾电影带来了诸多影响,也改变了台湾电影此后的生态格局。
侯凯
关键词:台湾电影大陆电影迁徙
从话剧《野玫瑰》到电影《天字第一号》——中国间谍电影的类型生成及余脉追寻被引量:4
2016年
1946年底,根据话剧《野玫瑰》改编而成的电影《天字第一号》,成为引领战后中国间谍电影摄制热潮的标杆之作。打入模式、身份置换、人物对话、误会、离间桥段以及三角人物关系等诸多类型元素,都被随后的间谍电影所直接复制效仿。不仅如此,1949年之后的中国电影中,《天字第一号》的类型余脉依然延续。可以说,《天字第一号》俨然成为一个不断衍生和再造的"超级文本"。
侯凯
关键词:《野玫瑰》
例外情形的如何言说——电影《左右》中的叙事伦理及其诉求
2014年
王小帅导演的电影《左右》选择了一个特殊而精巧的个体叙事,尝试将西方的现代性伦理观念导入到中国传统的伦理语境中。对观众而言,这是一次挑战性的思维碰撞和观念考验,但这种碰撞和考验,或许能够达到一种现代性伦理观念的启蒙。影片在人物的身份、关系以及叙事节奏的把握方面颇有意味,借此传达出导演的叙事伦理观念,这是在面对新的伦理情境之下所需要建构的人生模式的一种探询。
侯凯
关键词:叙事伦理语境
宣发走红而票房遇冷——线上的电影营销策略与受众认同度被引量:2
2023年
进入数字时代,随着“互联网+电影”影响辐射面的持续扩大以及国内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反复无常,电影营销的战略布局向线上转移,线上电影宣发已成为当下中国电影市场的“主旋律”与新常态。诸多电影在新媒体平台的宣发如火如荼、战功显赫,大有燎原之势。然而有些乱象却在市场蔓延:一些电影宣发走红,甚至引爆网络,但未能将此热度成功投射到电影的实际票房与口碑上。本文分析近年来电影市场中宣发走红而影片遇冷现象的原因,讨论线上电影营销与影迷受众的认同度,及其对当下中国电影产业实践的影响与价值。
李凡宇侯凯
关键词:电影营销
《风吹麦浪》:简约镜语中的悲剧重现被引量:1
2018年
英国著名导演肯·洛奇以20世纪20年代的爱尔兰独立战争为背景所拍摄的影片《风吹麦浪》,以其简约朴实的"自然主义"镜头,通过兄弟阋墙的故事情节,将一段沉重的民族悲剧呈现于观众面前。在影片中,作为主体色调的"绿色"显得很突兀,其惯常的象征意义发生了"变异"。在肯·洛奇的眼中,这种悲剧是循环往复的,影片巧妙地通过几处"重复"展示的场景空间,将这种悲剧的"循环"暗示出来。
侯凯
关键词:空间美学
《电影双周刊》(1979-2007)中的内地电影批评与迷影文化考察
2022年
1979年创刊的《电影双周刊》,接续《大特写》,成为香港迷影批评的重镇。从其1979年创刊到2007年停刊的28年历史中,内地电影得到了迷影人持续的关切;大体分为1979-1989年间重识内地电影与热情赞扬第五代的迷影批评高点时期,1990-2002年间迷影批评低迷下的内地作者的电影批评亮点期,以及2003-2007年间互联网途影批评的最后狂欢。《电影双周刊》中的内地电影批评变迁,折射了内地电影在香港的文化传播轨迹,反映出了其电影批评的迷影文化变迁。
邢成武侯凯
关键词:电影批评
“我住在电影里”:“电影房”扩建与影迷文化迭代被引量:1
2023年
如果将洞穴之喻(Allegory of the cave)①中的地穴视为电影院的化身,那么初期观众便是穴内的囚徒。他们以“影院”为尊,强调观影礼仪的神圣性,具有强烈的领地意识,将电影圈禁在牢不可破的幽穴深处。电影院观影很可能产生的是某种外在艺术装置的体验,而不是电影内在的体验。且随着放映技术的更新,电影院也不再是容纳电影的不二之选。
柳文慧侯凯
关键词:放映技术电影院神圣性
新媒体语境下国产动画电影的影迷参与及价值共建被引量:2
2023年
动画电影作为动画与电影的交叉地带,具有自身独特的美学风格和语言特点,而围绕其展开的影迷文化现象与传统电影相比也存在着较大差异。近年来,国产动画电影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不断提升,成为备受青年群体喜爱和欢迎的影视文本,网络及新媒体的赋权更是给予了动画影迷参与式生产乃至阐释与构建动画电影意义价值的全新可能,已然成为青年亚文化和粉丝文化现象中又一突出的集群地,值得深入探讨和挖掘。
李凡宇侯凯
关键词:国产动画电影青年亚文化
框取·介入·溢出:厦门与《西虹市首富》的“城影互动”
2024年
从世界到中国,电影自诞生起就展现出与城市密不可分的联系。电影向城而行,在地而生。各个城市独特的历史、文化、地理、境遇也给电影的在地发展带去与众不同的“城市印记”。影片《西虹市首富》通过框取厦门的标志性建筑与生活化场景,勾勒出西虹市的都市生活与市民生活两面。厦门在银幕中扮演“西虹市”,以大环境、局部环境、剧情本身要素高度介入西虹市的故事之中,又在西虹市于银幕的溢出中,完成“城影互动”。
张婉珠侯凯
关键词:城市性城市形象
从南京到芜湖:中央电影摄影场的发展与迁徙(1934—1937)被引量:1
2020年
中央电影摄影场(简称"中电")是民国时期国民党官营电影制片厂中的一个重要机构。该场成立之初,人员阵容、器材设施、资金投入等都颇有格局。但高管人员的不尽职守、办事效率低下、财政补给紧缺,以及抗战爆发等原因,使得"中电"在此后制作产量、人才数量、片子质量等方面均大不如前。本文意在探析"中电"从创立到抗战时由盛到衰的原因,还原迁至芜湖的活动细节,弥补当下"中电"发展史、抗战电影史以及纪录片史的一些疏漏。
侯凯朱柏成
关键词:抗战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