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兴泉
- 作品数:30 被引量:96H指数:6
-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广东封开南丰话的三种正反问句被引量:3
- 2005年
- 南丰话的正反问句有"阿VP"、"VP曾"、"阿VP曾"三种,它们属于不同的历史层次。其中"VP 曾"处于历史的最底层,由"VP-neg曾"脱落否定副词而来;"阿VP"是后来从别的方言借入的;"阿VP 曾"则是一种混合型句式,是借入"阿VP"后本地化的创新。
- 侯兴泉
- 关键词:粤语正反问句
- 广东封开罗董话帮端精三组声母老派读音研究
- 本文第一次运用实验语音的方法对老派岁董话帮端精三组声母做了一个详细的考查,然后从语音学和音系学两个方面对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归纳。最后本文运用语言接触和中介语僵化理论对老派罗董话帮并端定中的浊内爆音、精清母读清爆音、从心...
- 侯兴泉
- 关键词:语言接触僵化
- 文献传递
- 佛山粤语中的勾漏片语音层被引量:1
- 2016年
- 学界一般将佛山粤语归属于粤语广府片。佛山粤语既有广府片粤语语音特点,又有勾漏片粤语语音特点,分别代表了新老粤语的两个语音层次,反映了佛山粤语正处于老粤语向新粤语过渡的阶段。基于老粤语语音层次在佛山粤语中的普遍性,我们推测早期佛山粤语应属于勾漏片类型。
- 陈卫强侯兴泉
- 关键词:粤方言
- 关于广州话-k塞尾入声变化的调查实验被引量:6
- 2005年
- 通过模拟语音实验和分层调查研究发现,广州话-k塞尾入声在近几十年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跟有些学者从音理上推测的入声变化趋势并不完全一致。广州话-k塞尾入声的变化具体表现在ak组和 k组的部分入声字(主要是上阴入和阳入字)向着主要元音和塞尾同时变化的方向发展, k、 k两组的大部分入声字则朝着弱化和脱落塞尾的方向迈进。
- 侯兴泉
- 关键词:粤语广州话入声塞音韵尾
- 广东开建话的轻重音节步被引量:3
- 2011年
- 通过对开建话音步及轻重音在词语中表现的描写和分析,探讨音步轻重的声学表征和心理基础,以及典型双音节词和词组的韵律区别,得出两点结论:(1)开建话的音步是典型的轻重音节步(有较明显的声学表征和心理感知基础),证明音步类型学中的抑扬音节步在人类语言中确实是存在的;(2)开建话的音步界跟词界基本上是重合的,典型双音节词和词组的韵律有较明显的区别。
- 侯兴泉
- 关键词:音步轻重音韵律音系学
- 广东封开方言(开建话)声调实验研究
- 文章运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对封开方言(开建话)的单字调和双字调进行了全面的声学分析。结果显示开建话有10个表层单字调和6个底层单字调;双字调有两类变调:前字位置发生中和型连读变调,后字位置发生简化型连读变调。
- 侯兴泉
- 关键词:单字调声学分析声调实验
- 文献传递
- 从语音特征看岭南古都封开方言的历史地位--兼论粤语和平话的起源
- 侯兴泉
- 西部粤语的调值分韵被引量:14
- 2012年
- 西部粤语普遍存在调值分韵现象,该地区的调值分韵主要集中在遇、蟹、止或流摄三四等韵的去声韵中,规律是去声韵的韵腹元音变高乃至复化。文章认为这种变化是由早期西部粤语去声中的升调特征导致的。升调容易导致GVG、GV和(G)VC结构中的韵母主元音升高有发音生理上的依据。与前人用低调解释西部粤语横县话止、遇摄去声韵中的复化现象不同,文章主张用升调影响进行解释。这种解释还可以为其他汉语方言中的元音高顶出位现象提供有益的启示:元音高顶出位中的前裂化现象有时候是由声调的调值来驱动的。
- 侯兴泉
- 关键词:去声元音高化
- 勾漏片粤语的两字连读变调被引量:14
- 2011年
- 前人的研究和笔者的调查分析表明,勾漏片粤语普遍存在连读变调现象。勾漏片粤语两字组后字通常不变调;前字为中平(或中降)和低平(或低降)调时通常也不变调,其他调值的声调在前字位置一般都会发生连读变调,主要规律为:阴调类变成中平或中降调,阳调类变成低平或低降调。勾漏片粤语连读变调受轻重节律模式制约,连读变调通常只出现在轻音位置上,重音位置一般不变调。
- 侯兴泉
- 关键词:连读变调节律轻重音
- 广东封开方言(开建话)声调实验研究
- 本文运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对封开方言(开建话)的单字调和双字调进行了全面的声学分析。结果显示,开建话有10个表层单字调和6个底层单字调;双字调有两类变调;前字位置发生中和型连读变调,后字位置发生简化型连读变调。
- 侯兴泉
- 关键词:汉语发音音素分析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