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黎

作品数:34 被引量:139H指数:6
供职机构: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主题

  • 20篇病毒
  • 8篇呼吸道合胞病...
  • 8篇合胞病毒
  • 7篇蛋白
  • 6篇疫苗
  • 6篇乳头
  • 6篇乳头瘤
  • 6篇乳头瘤病毒
  • 6篇瘤病毒
  • 6篇轮状
  • 6篇轮状病毒
  • 5篇人乳
  • 5篇人乳头瘤
  • 5篇人乳头瘤病毒
  • 4篇性感
  • 4篇原核表达
  • 4篇人呼吸道合胞...
  • 4篇流行性
  • 4篇流行性感冒
  • 4篇免疫

机构

  • 19篇兰州生物制品...
  • 10篇兰州生物制品...
  • 3篇上海生物制品...
  • 2篇中国药品生物...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上海生物制品...

作者

  • 29篇余黎
  • 21篇周旭
  • 9篇包红
  • 9篇傅生芳
  • 8篇寇桂英
  • 8篇安静
  • 6篇陈汉泉
  • 6篇朱传凤
  • 5篇韩平
  • 5篇胡广宏
  • 4篇姜英
  • 4篇王名强
  • 3篇赵秦
  • 3篇靳毅
  • 3篇安红
  • 2篇李益民
  • 2篇方捍华
  • 2篇白慕群
  • 1篇席亮
  • 1篇王玉琳

传媒

  • 22篇微生物学免疫...
  • 3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国际生物制品...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6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8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呼吸道合胞病毒减毒活疫苗研制进展
2015年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resi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世界范围内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但其疫苗的开发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随着反向遗传学及相关技术和工具的应用,RSV疫苗,尤其是减毒活疫苗的研制已经取得很大进展。此文就RSV减毒活疫苗研发的主要突破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傅生芳余黎周旭
关键词:呼吸道合胞病毒反向遗传学疫苗减毒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截短F1重组蛋白包涵体的制备、纯化和复性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将前期在大肠埃希杆菌中获得表达的A型人呼吸道合胞病毒兰州分离株截短的F1重组蛋白进行纯化和复性,为后期动物免疫制备抗原。方法 37℃诱导重组菌体p ET-42b-F1J/Rossata,诱导完毕后离心收集菌体,高压破碎菌体并收集包涵体后用不同浓度的Triton X-100(细胞裂解液)洗涤包涵体3次。洗涤的包涵体用8 mol/L尿素进行溶解并用镍离子亲和层析方法进行初步纯化,用阳离子交换层析方法对初步纯化蛋白进行最终的纯化。亲和层析纯化蛋白用3种不同的复性液进行了稀释复性。结果 37℃诱导5 000 m L重组菌p ET-42b-F1J/Rossata共收获37 g湿菌体,经过不同浓度Triton X-100洗涤包涵体后纯度可达75%。包涵体用8 mol/L尿素溶解后经镍离子亲和层析纯化纯度约为40%,再用阳离子交换层析介质SP HP进一步纯化样品后纯度可达90%。纯化蛋白以3种不同的复性液都能得到复性,其中复性液3的复性效果相对较好。结论实验中探索了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截短F1重组蛋白包涵体的纯化方法及步骤,为后期的蛋白制备及动物免疫奠定了基础。
傅生芳朱传凤姜英安静余黎周旭
关键词:包涵体复性
HPV16 MuE6/E7嵌合蛋白的原核表达、纯化及其免疫效果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表达HPV16型MuE6/E7嵌合蛋白,并检测其免疫原性及抗肿瘤活性。方法将构建的重组MuE6/E7蛋白的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λDE3)进行诱导表达,表达的包涵体蛋白经分离、纯化、变性及复性后,通过离子交换和分子筛层析进行纯化。纯化蛋白经SDS-PAGE、Western blot、HPLC和质谱分析鉴定,并免疫C57BL/6小鼠,检测其免疫原性和抗肿瘤活性。结果重组MuE6/E7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1 000,表达量约为23.06%,表达形式为包涵体,经复性、纯化后,纯度达97.17%。免疫3针后,小鼠可产生高滴度的HPV特异性抗体,并且与注射剂量呈正相关。免疫小鼠能抵抗TC-1肿瘤细胞的攻击,并可延长TC-1致瘤小鼠的存活期。结论已表达并纯化了重组MuE6/E7蛋白,其对TC-1致瘤小鼠具有一定的免疫治疗作用,为进一步研制HPV治疗性疫苗奠定了基础。
余黎安静韩平周旭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16型嵌合蛋白原核表达纯化免疫效果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F1蛋白的原核表达及纯化
2011年
目的克隆A型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HRSV)兰州分离株F1基因,并进行原核表达和纯化。方法采用RT-PCR方法克隆RSV F1 ORF序列,克隆至pET-42b(+)表达载体,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42b-F1,转化大肠杆菌Rossata(DE3),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后,用GST亲和层析树脂进行纯化。结果重组原核表达质粒经双酶切及测序证明构建正确;表达的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77 000,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20%,以包涵体和可溶性两种形式存在;该蛋白可与鼠抗人RSV单抗发生特异性反应,纯化后纯度约为50%。结论已原核表达并纯化了HRSV F1蛋白,为其血清抗体的制备及免疫原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傅生芳寇桂英包红姜英陈汉泉余黎周旭
关键词:原核细胞纯化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RSV)兰州株的黏附蛋白(G)片段的表达、纯化和鉴定
目的:克隆并表达了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RSv)兰州株的黏附蛋白(G)基因。方法:利用PCR技术扩增hRSV兰州株的G基因,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ET-42b(+),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镍离子...
朱传凤傅生芳寇桂英陈汉泉余黎周旭
关键词:呼吸道合胞病毒
文献传递
新布尼亚病毒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被引量:8
2016年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bunyavirus,SFTSV)是引起人类的一种病死率较高的新发传染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的病原体。本文从SFTSV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等作一综述。
关文竹余黎
关键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病学
结核分枝杆菌耐吡嗪酰胺分子机制研究被引量:13
2007年
吡嗪酰胺(PZA)是结核病短程化疗中的一线抗结核药物,由吡嗪酰胺酶转换成为活性形式吡嗪酸而生效。吡嗪酰胺酶由pncA基因编码,pncA基因突变会导致该酶活性丧失,与PZA耐药性产生有关。为了进一步明确PZA耐药性产生的基因学基础和PZA耐药株的pncA基因突变率,对中国100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了DNA序列测定,其中85株为PZA耐药株,15株为PZA敏感株。PZA耐药株有27%(23/85)发生了pncA基因突变,从而导致吡嗪酰胺酶基本氨基酸序列的改变,突变分布在pncA基因开读框架17-546位的核苷酸。其中有一株突变位于pncA基因的调节区域-11位处。同时发现20%(3/15)pncA敏感株也发生了pncA基因突变。敏感株发生突变可能是由于PZA敏感性实验不准确或存在其它耐药机制。实验表明,pncA基因突变是PZA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中国PZA耐药临床分离株尚存在其它耐药分子机制。
姜英彭俊平杨帆余黎王玉琳金奇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吡嗪酰胺耐药DNA序列分析
人乳头瘤病毒18型L1蛋白在大肠埃希菌中的可溶性表达及病毒样颗粒的形成
2014年
目的利用大肠埃希菌系统可溶性表达人乳头瘤病毒18型(HPV18)L1蛋白,纯化和重组装获得HPV18病毒样颗粒(VLPs),为进一步研制HPV18基因工程疫苗奠定基础。方法首先按大肠埃希菌密码子偏好进行HPV18L1全基因合成,经PCR扩增出截短的HPV18L1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30a-L1,通过优化表达在大肠埃希菌BL21中可溶性表达L1蛋白,其次采用硫酸铵沉淀、离子交换层析、疏水层析后,获得高纯度的的L1蛋白,再通过解聚和重聚获得VLPs。结果全基因优化并截短的HPV18L1蛋白在大肠埃希菌系统中以可溶形式表达,纯化后的蛋白纯度达到90%以上,电镜下观察到直径为60 nm的VLPs颗粒。结论利用大肠埃希菌系统可溶性表达非融合HPV18L1蛋白,并获得均一的VLPs颗粒,为疫苗的开发奠定基础。
安静付生芳李雄雄包红寇桂英白幕群余黎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18型L1蛋白可溶性表达病毒样颗粒
人乳头瘤病毒16型L1蛋白的克隆及表达被引量:4
2007年
采用PCR技术从宫颈癌组织中扩增人乳头瘤病毒16型(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16,HPV16)L1全长基因片段,目的片段克隆到pMD18T载体后经酶切鉴定及测序确认。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GEX4T1-L1,转化大肠杆菌E.coliBL21,IPTG诱导表达出以非可溶性蛋白形式存在的表达蛋白,该重组蛋白的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17%,免疫印迹检测表明,表达蛋白与宫颈癌病人血清出现特异性反应。成功构建了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GEX4T1-L1,并且在原核细胞中得到表达,为进一步研究L1蛋白的免疫学活性及疫苗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安静余黎席亮白慕群周旭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免疫
一种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及其制备方法。在本发明中涉及到人乳头瘤病毒的免疫原的建立,对人乳头瘤病毒特定基因的改造,以及人乳头瘤病毒假病毒的制备等方面。
胡美浩周旭谢思远余黎钱雪莹安静韩平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