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磊

作品数:25 被引量:236H指数:9
供职机构:武警北京总队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0篇骨折
  • 7篇关节
  • 5篇内固定
  • 5篇股骨
  • 4篇远端
  • 4篇手术
  • 4篇疗效
  • 3篇蛋白
  • 3篇腰椎
  • 3篇踝关节
  • 3篇武警
  • 3篇关节炎
  • 2篇蛋白酶
  • 2篇训练伤
  • 2篇植入
  • 2篇植入物
  • 2篇塞来昔布
  • 2篇塞来昔布治疗
  • 2篇髓内
  • 2篇人工股骨头

机构

  • 25篇武警北京总队...
  • 2篇武警部队
  • 1篇武警总医院
  • 1篇武警北京总队
  • 1篇浙江省安吉县...

作者

  • 25篇余磊
  • 17篇梁宏伟
  • 9篇左进步
  • 9篇王伟
  • 8篇赵斌
  • 4篇黄凯
  • 4篇阿依努尔
  • 3篇王剑锋
  • 3篇王连芹
  • 2篇郝爱华
  • 2篇王伟
  • 1篇张涛
  • 1篇齐进如
  • 1篇郝花
  • 1篇席涛
  • 1篇张军
  • 1篇刘兴超
  • 1篇宋立琨
  • 1篇章新根
  • 1篇贺晶晶

传媒

  • 10篇武警医学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陕西中医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解放军医院管...
  • 1篇实用医药杂志
  • 1篇白求恩军医学...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灾害救援...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膨胀自锁式髓内钉Fixion系统治疗股骨骨折30例
2011年
Fixion膨胀自锁式髓内钉是四肢长骨骨折内固定技术的一项新的研究成果和革命性内固定技术,它包含有膨胀自锁型髓内钉(FixionIM),
赵斌王剑锋梁宏伟余磊黄凯
关键词:股骨骨折内固定
关于加强和改进武警部队医院护理工作的几点建议被引量:3
2004年
王连芹余磊郝爱华
关键词:护理工作护理管理
加强护士手部清洗消毒预防医院感染被引量:22
2005年
郝爱华王连芹余磊席涛
关键词:医院感染清洗消毒
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56例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评价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减压、植骨治疗56例胸腰椎骨折脱位。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刀口一期愈合。Cobb角由术前平均16.6°度矫正至术后平均2.6°;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平均54%恢复至术后平均98%。52例平均随访12(7~32)个月,椎体序列、伤椎高度、椎间隙及Cobb角恢复满意。结论椎弓根钉棒系统后路复位固定植骨,是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有效方法。
赵斌王剑锋梁宏伟黄凯余磊
关键词:椎弓根钉棒系统胸腰椎骨折脱位
探究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应用植骨联合斜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究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应用植骨联合斜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月诊治的80例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研究组采用自体骨或同种异体骨植骨联合斜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测量并比较两组在术前及术后第6个月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比较术后第6个月腕关节活动度,同时根据腕关节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定,并对两组患者术后临床效果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80例患者术后获6~12个月,平均9.3个月随访。两组患者术前在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6个月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变化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6个月,研究组在腕关节背伸、掌曲、旋前以及旋后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B2型、B3型、C1型骨折的患者,其腕关节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C2型、C3型骨折,两组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术后临床疗效方面,研究组优30例、良5例、可4例、差1例,总优良率为87.5%;对照组优18例、良10例、可7例、差5例,优良率为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3)。两组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发生,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对照组发生率为22.5%。结论植骨联合斜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疗效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并大大降低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余磊左进步梁宏伟孙冶智阿依努尔赵斌王伟
关键词:桡骨骨折植骨钢板内固定
中药外敷联合温针灸治疗急性运动性踝关节损伤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2
2016年
目的:探讨中药外敷联合温针灸在急性运动性踝关节损伤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因急性运动性踝关节损伤需治疗患者170例,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两组,设定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5例,治疗组予以中药外敷联合温针灸治疗,对照组予以电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VAS评分、ASI评分以及各症状评分。结果:治疗组痊愈率(41.2%)、显效率(44.7%)及总有效率(95.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ASI评分低于对照组,关节疼痛、肿胀、红热、压痛和关节障碍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外敷联合温针灸治疗急性运动性踝关节损伤临床效果较好,快速缓解疼痛,改善症状,推荐临床应用。
余磊赵斌左进步王伟梁宏伟章新根
经尺骨鹰嘴截骨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通过临床手术病例观察经尺骨鹰嘴截骨内固定术对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方法:采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对28例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根据Mayo及Cassebaum评分系统对术后肘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术后随访8~24个月,平均随访14.9个月,骨折全部愈合。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为65~100分,平均评分87.42分,优13例,良11例,可3例,差1例。肘关节平均屈113.64°,伸-7.31°,根据Cassebaum评分系统,优16例,良8例,中2例,差2例。根据MEPS及Cassebaum评分标准判断28例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其中恢复达优良程度患者均24例,占总人数的85.71%。结论:对于肱骨远端C型骨折行尺骨鹰嘴截骨内固定手术治疗效果显著,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余磊梁宏伟孙冶智黄凯
关键词:肱骨远端C型骨折内固定手术
基层官兵Ⅱ型疼痛性足副舟骨改良Kinder手术疗效
2021年
目的评估改良Kinder手术治疗基层官兵Ⅱ型疼痛性足副舟骨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2016-07至2018-06武警北京总队医院治疗的27例Ⅱ型疼痛性足副舟骨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8~29岁,平均(22.6±3.2)岁,病程6~18个月,平均(8.6±2.4)个月,左侧12例,右侧15例,其中合并轻度扁平足5例。采用改良Kinder手术治疗,对手术前后资料进行整理,正位X线片测量距舟覆盖角、距骨第2跖骨角,侧位X线片测量距骨第1跖骨角(Meary角)、跟骨倾斜角(Pitch角),并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中足功能评分对手术效果进行量化。结果本研究中2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0.7±4.2)个月;未出现感染、内固定失效、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患足疼痛症状消失21例,明显缓解6例;27例足活动范围均正常。距舟覆盖角由术前平均18.81°±2.66°减少至末次随访时平均13.26°±3.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88,P<0.001);距骨第2跖骨角由术前平均14.41°±2.41°减少至末次随访时平均7.07°±1.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887,P<0.001);Meary角由术前平均3.07°±1.07°减少至末次随访时平均2.81°±0.7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57,P=0.110);Pitch角由术前平均20.89°±2.90°提高至末次随访时平均21.89°±1.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97,P=0.056);VAS评分由术前平均(6.15±1.03)分降低至末次随访时平均(1.52±0.9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60,P<0.001);AOFAS中足功能评分由术前平均(47.19±5.31)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平均(86.67±4.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939,P<0.001)。结论采用改良Kinder手术治疗基层官兵Ⅱ型疼痛性足副舟骨,疼痛缓解明显,并发症少,效果好。
余磊赵宝峰李辰旭梁宏伟
椎间孔镜选择性减压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疗效观察被引量:19
2017年
目的观察椎间孔镜选择性减压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将50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分别采用椎间孔镜TESSYS技术选择性减压和常规腰椎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按照Mac Nab腰椎功能标准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统计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前和术后1、3、6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评价两组患者疼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两组患者腰椎功能障碍程度。结果观察组优14例,良7例,可4例,差0例,优良率84.00%;对照组优12例,良8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80.00%。两组优良率相比P>0.05。观察组、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73.80±9.16)、(113.40±14.05)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4.20±6.24)、(142.80±30.21)mL,住院时间分别为(5.96±1.79)、(11.44±2.35)d。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1、3、6个月观察组患者VAS评分、ODI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椎间孔镜TESSYS技术选择性减压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疗效优于腰椎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余磊梁宏伟孙冶智赵斌王伟左进步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症老年人
钉板固定、髓内固定及人工股骨头置换修复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选择与比较被引量:41
2015年
背景:目前临床用于修复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内固定材料总体来说分为髓内系统和髓外系统两种,而对于不稳定的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人工关节置换,不同修复方式的治疗效果尚缺乏宏观的比较。目的:探讨及对比不同修复方式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修复效果。方法:纳入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武警北京总队医院骨科收治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68例,分别采用钉板固定系统(动力髋螺钉、动力髁螺钉)、髓内固定系统(Gamma3钉、膨胀髓内钉)及人工股骨头置换进行修复,其中男69例,女99例;年龄75-94岁,平均81.4岁;根据Evans分型,Ⅰ型20例,Ⅱ型43例,Ⅲ型57例,Ⅳ型33例,Ⅴ型15例。对各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地负重时间、髋关节功能进行对比评价。结果与结论:患者治疗后随访14-39个月。治疗后12个月采用Harris评分对患侧髋关节进行功能评定,骨折均在12个月内愈合,4组修复结果优良率及比较差异无显著型意义(P>0.05)。膨胀髓内钉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方面均显著优于其他各组(P<0.05)。人工股骨头组在下地负重时间方面显著优于其他各组(P<0.01)。提示根据骨折分型,结合老年患者骨质疏松情况选择适当的修复方式可以提高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减少治疗后并发症。EvansⅠ、Ⅱ型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首选动力髋螺钉内固定,Ⅲ-Ⅴ型不稳定性骨折可选择髓内固定系统,不稳定性骨折合并明显骨质疏松的高龄患者宜选择人工关节置换。
左进步余磊梁宏伟王伟赵斌
关键词:股骨骨折股骨头髋假体植入物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内固定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