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慧贞

作品数:53 被引量:404H指数:10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2篇帕金森
  • 22篇帕金森病
  • 19篇震颤
  • 15篇震颤性麻痹
  • 7篇缺血
  • 6篇疗效
  • 6篇基因
  • 5篇多巴
  • 5篇多巴胺
  • 5篇血性
  • 5篇微透析
  • 5篇细胞
  • 5篇疗效观察
  • 5篇脑内
  • 5篇基因治疗
  • 5篇氨酸
  • 4篇动物
  • 4篇动物模型
  • 4篇震颤麻痹
  • 4篇中风

机构

  • 45篇上海交通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上...
  • 4篇第二军医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复旦大学
  • 3篇长治医学院
  • 3篇上海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大学第一...
  • 2篇上海第二医科...
  • 2篇上海市精神卫...
  • 2篇上海第二医科...
  • 2篇上海医科大学...
  • 2篇上海第二医科...
  • 2篇北京回龙观医...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上海市针灸经...
  • 1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宁夏医学院附...

作者

  • 50篇余慧贞
  • 23篇陈生弟
  • 18篇刘振国
  • 12篇王增
  • 12篇徐德隆
  • 11篇赵迎春
  • 10篇蒋芝华
  • 9篇郑仲承
  • 8篇周长福
  • 8篇曹蕾
  • 7篇刘新垣
  • 4篇汤克俭
  • 3篇吕传真
  • 3篇唐琴梅
  • 3篇姚景莉
  • 3篇王学锋
  • 3篇胡大萌
  • 3篇王鸿利
  • 2篇王荫华
  • 2篇张振馨

传媒

  • 8篇上海第二医科...
  • 6篇上海医学
  • 5篇中华医学杂志
  • 5篇中国神经精神...
  • 4篇临床神经科学
  • 3篇中国新药与临...
  • 2篇中华神经科杂...
  • 2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首都医药
  • 1篇上海医药
  • 1篇中国神经科学...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级医刊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核技术
  • 1篇上海针灸杂志
  • 1篇上海医学检验...
  • 1篇广州医药
  • 1篇老年医学与保...
  • 1篇新药与临床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1
  • 2篇2000
  • 3篇1999
  • 8篇1998
  • 7篇1997
  • 7篇1996
  • 3篇1995
  • 2篇1994
  • 2篇1993
  • 1篇1992
  • 4篇1991
  • 4篇1990
  • 3篇1989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偏侧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行为、免疫组化和脑微透析的实验研究
1997年
评价6-羟多巴胺(6-OHDA)损毁大鼠单侧黑质制备的偏侧帕金森病动物模型。应用6-羟多巴胺损毁SD大鼠单侧黑质制备偏侧PD鼠模型。3周后根据药物诱发试验,TH免疫组化证实模型制作成功。进一步用脑微透析技术结合HPLC-ECD在体检测PD鼠纹状体多巴胺及代谢产物含量。结果:82只大鼠中有36只阿朴吗啡(APO)诱发的旋转次数>7转/min。6-OHDA注射侧黑质DA神经末稍已绝大多数被损毁。6-OHDA损毁侧纹状体多巴胺及代谢产物明显低于健侧(P<0.05,P<0.01)。应用6-OHDA制备的偏侧PD鼠模型是PD研究的理想模型之一。
赵迎春刘振国陈生弟余慧贞蒋芝华周长福
关键词:震颤麻痹免疫组化微透析
高血糖对大鼠脑缺血后脑水肿的影响被引量:6
1999年
目的探讨血糖水平对局灶性脑缺血后脑水肿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被分为正常血糖组(n=8)和高血糖组(n=8),采用凝闭左侧大脑中动脉造成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应用比重梯度法测定两组动物在大脑中动脉凝闭后6h缺血脑组织比重的变化。结果高血糖组和正常血糖组大鼠在大脑中动脉闭塞后6h,缺血侧皮质和基底节区脑组织比重较对照侧明显降低(P<0.01),且高血糖组大鼠缺血侧皮质和基底节区脑组织比重较正常血糖组降低明显(P<0.01和P<0.05)。结论高血糖可加重局灶性脑缺血后脑水肿的程度,从而产生更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
刘建荣胡大萌余慧贞黄明智
关键词:高血糖脑缺血脑水肿
七项积分指数诊断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再评价——附360例临床及CT检查结果分析
1990年
本文分析360例不同类型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和 CT 资料,对七项积分指数诊断中风进行了再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该法简便易行、准确度较高,对脑血管疾病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但单凭七项指数有一定的局限性,需综合考虑,并增加新的指数成份。脑室受压对七项指数无明显影响。文章同时对少量脑出血和大片脑梗塞进行了讨论。
杨红敏武爱群徐德隆余慧贞
关键词:脑血管病
椎管内硬膜下脓肿1例
2011年
病例:男,55岁,农民,因"双下肢麻木、乏力伴尿潴留1 d"入院。患者于2011年2月某日上午10点无诱因下出现双下肢乏力、麻木,无法自行排尿,无发热,无腹痛、腹泻,无上肢活动障碍。下午5点来我院就诊,神经科体检:双下肢肌力3+级,腱反射消失,剑突下针刺觉减退。
顾寒英余慧贞王刚王瑛
关键词:硬膜下脓肿磁共振成像
石杉碱甲胶囊和片剂治疗阿尔采末病的多中心双盲研究被引量:39
2000年
目的:比较石杉碱甲胶囊和片剂治疗轻中度阿尔采末病(AD)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92例AD病人随机分2组,胶囊组55例(男性27例,女性 28例,年龄 69 a ± s7 a);片剂组 37例(男性17例,女性 20例,年龄 71a± 6a)。给石杉碱甲胶囊或片剂 0. 15 mg,po, bid × 8 wk。结果:胶囊组和片剂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69%, 57%,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石杉碱甲是一个安全、有效的治疗AD药物,肢囊剂型与片剂剂型疗效相似。
陈美娟高之旭邓红玉刘福根马永兴余慧贞黄流清翁正
关键词:石杉碱甲胶囊早老性痴呆片剂
在体检测偏侧帕金森病猴模型尾核区多巴胺含量
1994年
本实验应用1-甲基-1,2,3,6-四氢吡啶(MPTP)制备偏侧帕金森病(PD)猴模型,采用颅内微透析技术结合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HPLC-EC)在体检测双侧尾核区多巴胺(DA)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结果发现,注射侧与注射对侧相比,尾核区DA、二羟苯乙酸(DOPAC)及高香草酸(HVA)的含量分别减少70%、34%和38%。结果表明:颅内微透析技术是在体检测脑内神经递质含量的最有效方法,可以直接反映与PD样症状有关的细胞外液神经递质的变化。
刘振国余慧贞陈生弟唐琴梅张可佳徐修容
关键词:微透析尾核震颤麻痹多巴胺
丁咯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多中心研究被引量:86
1998年
丁咯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多中心研究吴笃初,吕传真(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上海200040)余慧贞(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上海200025)邵福沅(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上海200003)汪昕(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
吴笃初吕传真余慧贞邵福沅汪昕
关键词:丁咯地尔脑梗塞药物评价
针刺结合中药对帕金森病血清抗氧化酶含量的影响被引量:22
1996年
针刺结合中药对28例帕金森病患者治疗前后观察显示,治疗能使帕金森病患者血中低下的T-SOD、Cu-Zn-SOD活性升至正常,GSH-PX的活力明显增高,血中MDA含量明显下降,针药治疗后CAT活性明显升高。上述结果表明针刺结合中药治疗帕金森病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张莉奚桂芳余慧贞王增刘振国
关键词:针刺疗法帕金森病抗氧化酶
24h动态脑电图对癫痫的诊断意义被引量:26
1998年
目的:了解动态脑电图对癫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2名诊断癫痫,可疑癫痫及发作性晕厥病人行24h动态脑电图检查,并在一周内做脑电图或脑电地形图检查作为自身对照。结果:发现全部病人组AEEG痫样放电检出率明显高于EEG/BEAM组;在癫痫发作类型中,以复杂部分性发作AEEG痫样放电阳性率明显高于EEG/BEAM组;睡眠期痫样放电检出占有痫样放电患者56/67(84%),主要出现在NREMⅠ-Ⅱ期(75%)。
宋永建卫国华余慧贞
关键词:癫痫动态脑电图
缺血性中风高凝状态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1991年
本文用24项新颖的指标,对672例次正常人及253例次缺血性中风患者进行了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患者的凝血因予增高,抗凝因子减低,血小板功能亢进,血液粘稠度增加。揭示患者有高凝状态存在,为本病防治提供了依据。
王学锋王鸿利余慧贞支立民支立民朱立红黄霞萍黄霞萍邵慧珍
关键词:中风凝血因子抗凝因子血液粘度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