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何家菀

何家菀

作品数:15 被引量:218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微囊藻
  • 4篇毒素
  • 4篇毒性
  • 4篇蓝藻
  • 3篇鱼腥藻
  • 3篇铜绿微囊藻
  • 2篇养殖
  • 2篇藻毒素
  • 2篇藻类
  • 2篇水华
  • 2篇水提
  • 2篇水提取
  • 2篇丝状蓝藻
  • 2篇提取分离方法
  • 2篇念珠藻
  • 2篇热水
  • 2篇热水提取
  • 2篇胞外多糖
  • 1篇单株
  • 1篇单株繁育

机构

  • 15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暨南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15篇何家菀
  • 6篇刘永定
  • 5篇何振荣
  • 4篇宋立荣
  • 3篇金传荫
  • 2篇沈银武
  • 2篇黄泽波
  • 2篇胡春香
  • 2篇陈明惠
  • 2篇俞敏娟
  • 2篇俞家禄
  • 2篇陈浩峰
  • 2篇朱家明
  • 2篇邹永东
  • 1篇屈良鹄
  • 1篇毛希安
  • 1篇庄丽
  • 1篇王业勤
  • 1篇赵以军
  • 1篇郭琼林

传媒

  • 6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湖泊科学
  • 1篇波谱学杂志
  • 1篇水利渔业
  • 1篇生物化学杂志

年份

  • 1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0
  • 3篇1999
  • 1篇1997
  • 2篇1996
  • 2篇1993
  • 1篇1987
  • 1篇1900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二种淡水微囊藻rDNA16S-235基因间隔区的序列测定与分析被引量:18
1999年
本研究采用PCR及序列测定的方法,对我国淡水铜绿微囊藻有毒株(M8641)和另一低毒的种类惠氏微囊藻(M574)rDNA16S-23S基因间隔区进行了序列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rDNA16S-23S基因间隔区可以作为一个精细且稳定的指标,用于微囊藻的分类和鉴定。并从分子水平提出了铜绿微囊藻与惠氏微囊藻在种系发生上有较近缘的关系。本文首次对微囊藻属Microcystis rDNA基因间隔区全序列作了报道,为微囊藻属的鉴定及系统学研究提供了分子基础。
陈月琴何家菀庄丽曾陇梅屈良鹄
关键词:铜绿微囊藻RDNA基因间隔区
一种棕囊藻的形态特征与毒素分析被引量:75
1999年
于1997年11月,在广东省汕头地区饶平县海面采集棕囊藻,采用显微观察和光谱分析方法,进行形态特征与毒素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种藻具有两种不同的藻体形态:一种是不运动的球形群体(直径0.1一3cm),外具胶质被,群体内的细胞有近千至数万个,每个细胞(直径3-7.5μm)有2-3个黄褐色的叶绿体;另一种是游动的单细胞,具有两根几乎等长的鞭毛和一根短的定鞭丝(也称为附着鞭毛或触丝),常呈球形。将反复冻融或冷冻干燥的藻细胞经有机溶剂提取,用新鲜牛血球测定显示出具有强的溶血毒素特性。溶血毒素经硅胶柱层析纯化,被分成5个组分,对溶血活性高的组分进行化学结构测定的结果表明,该藻溶血毒素是一个以1’-O-十七碳二烯酸基-3’-O-)6-O-α-D-吡喃半乳糖-μ-D-吡喃半乳糖基)-甘油为主的糖脂混合物。
何家菀施之新张银华刘永定江天久尹伊伟齐雨藻
关键词:溶血毒素红潮海洋污染
人工养殖暗纹东方鲀毒性的测定被引量:2
2002年
朱家明金传荫朱蕴芝何家菀
关键词:毒性
我国产毒微囊藻的新发现──惠氏微囊藻及其毒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4
1996年
我国产毒微囊藻的新发现──惠氏微囊藻及其毒性的初步研究何家菀,李络平,俞家禄,赵以军,刘永定(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430072)关键词惠氏微囊藻,形态特征,毒性PRELIMINARYSTUDIESONACHINESENEWRECORDOFB...
何家菀李络平俞家禄赵以军刘永定
关键词:蓝藻毒性
有毒铜绿微囊藻对鱼和溞的毒性被引量:62
1997年
用有毒铜绿微囊藻细胞及其从毒细胞中提取的毒素喂养和腹腔注射鱼类,结果表明:(1)微囊藻毒素MCYST-LR对所有实验过的鱼有毒害作用(LD_(50)为110-500μg/kg).注射毒素24h后,鱼肝电镜超微结构观察均表现出肝损伤.(2)在受控条件下,当用有毒铜绿微囊藻作为食物喂养日鲢和罗非鱼时,鱼类能在以毒藻为唯一食物的环境中生活20d以上.白鲢和罗非鱼粪便的毒性比喂食藻类的毒性分别降低约2—4.5倍,其肝的超微结构现察仍有轻度损伤.(3)在培养液中加入15μg/mLMCYST-LR和用实验室纯培养的铜绿微囊藻作为食物培养枝角类时,均可使它们在48h死亡.以无毒微囊藻培养时则生长不良亦不怀卵,表明它不是枝角类合适的食物.
何家菀何振荣郭琼林
关键词:铜绿微囊藻鱼类毒性
全文增补中
水华束丝藻NH-5株产生麻痹性贝毒毒素几个相关问题的研究被引量:9
2000年
金传荫何家菀朱家明刘永定宋立荣朱运芝郭厚良
关键词:水华束丝藻
我国的有毒水华藻类及其毒素的研究
何振荣何家菀俞敏娟吴冬辉俞家禄沈联芳陈明惠林坤二李仁
该成果主要内容包括:提供我国有毒水华藻类的种类(包括新纪录种)、分布、季节变化、毒性表现和毒素类型资料;藻毒株的单种分离、培养和保存技术。已分离保存的毒株有铜锈微囊藻2株,小三毛金藻2株。提出毒藻细胞的产毒主要决定于生长...
关键词:
关键词:单株繁育水源保护毒素藻类养殖藻类水华
用NMR确定MCYST-LR环肽部分的结构被引量:4
2000年
利用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技术对从鱼塘水华样品中提取的一种毒素进行了研究 ,结合其它分析手段 ,确定了该毒素即为普通环七肽肝毒素Microcystin LR (MCYST LR) ,测定了该环七肽的环上氨基酸残基的连接方式和顺序 .
张涛毛希安何家菀
关键词:微囊藻毒素NMR化学位移
铜绿微囊藻毒株M.8641的毒素被引量:7
1993年
M.8641是从武汉东湖分离培养的一株有毒的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它产生两种环状短肽肝毒素。经凝胶过滤及HPLC等过程纯化,Waters Pico Tag系统测定,其主毒素(毒素Ⅰ)的氨基酸组成为:Glu(1),β-Masp(1),Ala(Ⅰ),Arg(2),Mdha(1),FAB-MS和MS/MS测定分子量为m/z1038,元素组成为C_(49)H_(76)O_(12)N_(13)。毒素Ⅱ的氨基酸组成,除一分子Arg为Leu取代外,其余与毒素Ⅰ相同,分子量m/z 994,分子式C_(49)HT_(75)O_(12)N_(10)。毒素Ⅰ和Ⅱ的毒性分别为129和42μg/kg(i.p.),二者在细胞中的含量各为0.12及0.01mg/kg。FLC测定表明M.8641的两种毒素与MCYST-RR和-LR有相同的Rf值。从氨基酸组成、分子量、分子式及毒性等资料分析,亦证明毒素工相当于MCYST-RR,毒素Ⅱ相当于MCYST-LR。
何振荣俞敏娟何家菀Wayne W.Carmichael
关键词:铜绿微囊藻毒株毒素
一种藻蓝蛋白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藻蓝蛋白的制备方法,以鲜藻为原料,首先提取粗滤液,鲜藻脱水后,加入缓冲液,混匀,然后置-20℃~-10℃冰冻,冻结后,取出置室温下融溶,冻融3—5次,用板框过滤;其次是超滤纯化,用截留分子量为十万道尔顿的...
金传荫刘永定王高鸿沈强何家菀宋立荣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