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占彪
- 作品数:38 被引量:101H指数:6
- 供职机构: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基金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影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伽玛刀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分析
- 2009年
- 目的探讨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患者行伽玛刀治疗的效果,均经OUR-XGD旋转式伽玛刀治疗,采用4—8mm准直器,半月节照射采用多靶点,三叉神经根照射采用单靶点或双靶点,中心剂量70—90Gy,脑干表面受量〈15Gy。通过随访患者疼痛发作的频率和程度的减轻评价疗效。结果随访时间为3~72个月,平均37.6个月,总有效率90.7%。4例患者2~3年后复发,6例在伽玛刀治疗后半年出现患侧面部麻木感,无其他并发症。经统计学分析,某些因素与疗效相关。结论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靶点选择、剂量选择、照射部位是影响预后的因素,而病史长短及疼痛分布与预后无相关性。
- 何占彪许建新谢富堂
- 关键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伽玛刀疗效
- 吉非替尼联合全脑放疗治疗EGFR阳性肺癌脑转移临床疗效观察及对血清CA199 MMP-9 HMGB1水平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联合全脑放疗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阳性肺癌脑转移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放射治疗科收治的78例EGFR阳性肺癌脑转移患者为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开展单盲研究,每组39例。对照组行单独全脑放疗治疗,观察组在全脑放疗基础上联合吉非替尼治疗。评估持续治疗3个月后的效果,同时观察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变化情况,并对患者进行持续随访,观察中位肿瘤无进展时间和2年的生存率,统计患者毒副反应反生率。结果:3个月后疗效评估,观察组客观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疾病控制率相当(P>0.05);观察组疾病控制率(69.23%)高于对照组(45.15%),(P<0.05)。同时,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CA199、MMP-9、HMGB1水平分别低于对照组,而差值则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位肿瘤无进展时间(5.28±1.08)个月较对照组(4.45±1.02)个月长,2年生存率(61.54)较对照组(38.46%)高(P<0.05)。结论:在全脑放疗基础上联合吉非替尼靶向治疗EGFR阳性肺癌脑转移,可更好地控制癌细胞转移、促进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继而提高疾病控制率和短期生存率,在安全性方面与单独放疗相当。
- 杨泽兴何占彪
- 关键词:肺癌脑转移全脑放疗吉非替尼
- 放疗序贯免疫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真实世界研究
- 2025年
- 目的探索真实世界中放疗序贯免疫治疗对不可切除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生存时间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回顾性队列)和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前瞻性队列)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治疗的84例不可切除的Ⅲ期NSCLC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是否进行序贯免疫治疗,分为联合组(40例)和放疗组(44例),通过标准化死亡比加权法(SMRW)比较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期和总生存(OS)期。采用Cox比例风险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倾向性评分多模型比较和亚组分析进行两组间疗效稳健性分析,采用E值分析对观察性研究的未测量混杂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通过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D4^(+)T细胞百分比、CD8^(+)T细胞百分比、自然杀伤(NK)细胞百分比和CD4^(+)/CD8^(+)T细胞比值。结果84例患者中,男性77例(92%),女性7例(8%);年龄≥65岁42例(50%)。SMRW后变量高度同质化,标准化平均差<0.1。在SMRW调整前后,患者的中位PFS期和OS期,联合组均显著高于放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RW调整后,PFS期为17.0比7.0个月,HR=0.260,95%CI为0.130~0.490,P<0.001,OS期为未达到比24.0个月,HR=0.210,95%CI为0.070~0.590,P=0.002。稳健性分析和敏感性分析证实研究结果可靠。治疗后,与放疗组相比联合组的CD4^(+)T细胞百分比、NK细胞百分比和CD4^(+)/CD8^(+)T细胞比值均显著升高,CD8^(+)T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对于不可手术切除的Ⅲ期NSCLC患者,放疗后序贯免疫治疗可显著改善其生存预后,其中联合化疗生存获益更佳,生存获益的主要机制可能是抗肿瘤免疫功能的改善。
- 黄丛秀王少军林宇孙晓革郁志龙杨昊何占彪
- 关键词:免疫疗法放射疗法淋巴细胞亚群
- 伽玛刀剂量分割治疗脑胶质瘤82例疗效观察
- 2012年
- 脑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胶质瘤的治疗目前以手术+放射治疗+化疗的综合治疗为主,由于其特有的侵润性生长方式,放射治疗为其重要的治疗手段。对于相对较小的肿瘤及位于功能区或者术后残留、复发的肿瘤,我中心选择行伽玛刀剂量分割治疗,自2007-01~2010-12共治疗病人8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朱利峰何占彪王宏伟张国荣祁艺徐雪杉
- 关键词:伽玛刀胶质瘤疗效
- 伽玛刀治疗脑转移瘤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7
- 2011年
- 目的 观察伽玛刀治疗脑转移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国产OUR-XGD型头部伽玛刀,结合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治疗112例脑转移瘤患者.结果 随访85例患者,随访期36-72个月,肿瘤控制率95%.生存期1-48个月,平均生存期14.3个月,中位生存期12个月,0.5年生存率86%,1年生存率59%,2年生存率21%.结论 伽玛刀治疗脑转移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配合科学合理的综合治疗措施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 王宏伟窦长武张国荣何占彪李明洙
- 关键词:伽玛刀脑转移瘤
- 伽玛刀治疗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
- 王雅迪王宏伟何占彪
- 伽玛刀剂量分割治疗肺癌脑转移瘤的疗效及预后分析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探讨伽玛刀剂量分割治疗直径为3~7cm的肺癌脑转移瘤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头部伽玛刀治疗中心自2010年4月至2016年11月经伽玛刀治疗的肺癌脑转移瘤(直径为3~7cm)患者80例,其中行单次伽玛刀治疗46例(单次治疗组),行伽玛刀剂量分割治疗34例(剂量分割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比较2组患者肿瘤控制情况、瘤周水肿分级、并发症发生率和Kam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近期疗效的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评价患者的预后。结果与单次治疗组比较,剂量分割治疗组患者肿瘤无进展者比例增高,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瘤周水肿分级增加者比例降低,KPS评分升高者比例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肿瘤直径是影响患者近期疗效的危险因素(P〈0.05)。单次治疗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3.6个月,剂量分割治疗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6个月。与单次治疗组比较,剂量分割治疗组患者半年、1年生存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2年生存率、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次伽玛刀治疗相比.伽玛刀剂量分割在治疗直径为3~7cm的肺癌脑转移瘤方面更具优势。
- 由语迪王宏伟张国荣何占彪尹俊王雅迪
- 关键词:立体定向放射外科脑转移瘤肺癌
- 功能性垂体腺瘤伽玛刀治疗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伽玛刀治疗功能性垂体腺瘤的效果并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06年1月-2010年4月伽玛刀治疗的获得完全随访的112例功能性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50%的等剂量曲线包绕靶区,给予边缘剂量10-25 GY,巨大腺瘤采用分次治疗。根据术后临床症状、肿瘤大小及激素水平评价疗效。结果随访12-64个月,平均30.5个月,其中临床症状缓解率为82.1%,肿瘤大小控制率为89.3%,激素水平控制率70.5%,3例出现垂体功能低下(2.6%),且伽玛刀治疗垂体腺瘤的疗效与肿瘤大小、边缘剂量、侵袭性有关。结论伽玛刀治疗功能性垂体腺瘤安全有效的方法,其疗效与肿瘤大小、侵袭性,边缘剂量有关。
- 何占彪王宏伟朱利峰张国荣祁艺徐雪杉
- 关键词:功能性垂体腺瘤伽玛刀
- 立体定向活检联合伽玛刀诊治颅内原发性黑色素瘤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活检对颅内原发性黑色素瘤的诊断价值及与伽玛刀相结合治疗的疗效。方法对1例影像学上诊断不明确的颅内病灶行立体定向活检,明确病理性质后行伽玛刀治疗后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对本例患者行颅内病灶行立体定向活检后送病理检查明确诊断颅内病灶为黑色素细胞瘤,且病灶体积缩小、肿瘤实质部分集中,伽玛刀治疗效果良好。结论立体定向活检对明确诊断颅内原发性黑色素瘤有重要价值,联合伽玛刀治疗的疗效显著。
- 何占彪王宏伟
- 关键词:立体定向活检伽玛刀颅脑黑色素瘤
-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相关放射性脑坏死的诊治研究进展
- 2024年
- 放射性脑坏死是立体定向放射外科不容忽视的并发症,其病理生理机制复杂且仍不完全明确,同时在诊断上与肿瘤复发及假性进展鉴别困难,而治疗方法多样且疗效迥异,对临床医生提出严峻挑战。因此,需要深入了解、分析其病因、危险因素、病理机制,明确诊断并进行治疗优化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其远期预后。
- 王镇(综述)何占彪
- 关键词:放射性脑坏死立体定向放射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