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海昭
- 作品数:48 被引量:153H指数:7
- 供职机构:浙江省台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AP法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椎严重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及AP法在骨质疏松性严重胸椎压缩性骨折中的应用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6月一2012年3月,采用球囊扩张PKP治疗高龄严...
- 洪盾洪正华王章富陈国富伍海昭陈海啸
- 关键词:骨质疏松后凸成形术
- 文献传递
- 初次人工全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的变化规律
- :寻找初次人工全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3月在本院行单人工全髋、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监测术后1、2、3、4、5、7、14监测血常规结果.结果:223例患者中...
- 陈忠义陈海啸伍海昭冯兴兵
- 关键词:人工关节置换术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
-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外科治疗策略
- 目的:研究骨质疏松性骨折外科治疗方法;方法:50例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我们采用 CT 引导下的椎体成形术或后凸成形术;3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 PFNA 髓内固定:21例肱骨近端骨折, 18例股骨远端骨折和15例胫骨近...
- 伍海昭陈海啸洪正华陈忠义林列朱忠梁军波马毅等
- 文献传递
- 腹侧加压张力带钢丝布线技术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大转子骨折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建立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股骨大转子骨折分型,探讨根据骨折分型采用对应的腹侧加压张力带钢丝布线技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3月至2019年6月期间共行1280例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术中21例发生股骨大转子骨折。男11例,女10例;年龄(65.81±6.45)岁(范围42~76岁);均为单侧,左侧11例,右侧10例。术前诊断: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11例,髋关节骨关节炎4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4例,股骨颈骨折2例。术中根据大转子骨折线部位提出新的骨折分型,根据分型采用对应的腹侧加压张力带钢丝布线技术进行固定。观察指标包括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Parker活动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摄X线片评估骨折愈合、假体位置,以及松动、脱位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股骨大转子骨折分型:A型为骨折线自大转子尖至梨状窝水平的横断骨折,共4例;B型为骨折线自大转子尖至大转子基底部小转子水平以上的斜形骨折,再根据骨折线的位置和骨块移位方向不同分为B1和B2型,B1型4例,B2型6例;C型为骨折线自大转子至转子下平面,共7例。21例患者中早期死亡1例,失访2例,余1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0.7±7.6)个月(范围12~45个月)。18例手术时间为(110.0±20.0)min(范围85~150 min),术中出血量为(356.9±115.7)ml(范围250~650 ml)。术前Harris评分为(35.26±5.52)分,术后3个月为(65.7±6.42)分,末次随访时为(87.75±6.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7.23,P<0.001)。术前Parker评分为(2.17±0.98)分,术后3个月为(5.94±1.11)分,末次随访时为(8.01±0.7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0.96,P<0.001)。术前VAS评分为(6.22±1.11)分,术后3个月为(2.61±0.92)分,末次随访时为(1.28±0.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9.71,P<0.001)。术后发生深静脉栓塞l例;异位骨化1例。1例术后12个月随访时发现骨不连、钢丝断裂,患者有跛行但疼痛不明显,拒绝再次�
- 叶嘉靖朱忠洪正华江玲军伍海昭王守立陈海啸陈忠义
- 关键词:关节成形术假体周围骨折骨固定钢丝
- 老年骨科植入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8
- 2019年
- 目的了解老年患者骨科植入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方法通过病原菌分离鉴定技术和回顾性分析,对某医院行骨科植入术的老年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1 498名老年骨科手术患者中,发生手术切口感染67例,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为4. 47%。从67例手术患者切口感染标本中,共分离培养出病原菌8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和真菌构成比分别为61. 73%、35. 80%和2. 4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年龄超过70岁、急诊手术、合并糖尿病、气压止血时间> 90 min、合并低蛋白血症、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和术中使用大功率电刀等是导致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 05)。结论老年骨科植入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影响老年骨科植入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较多,需要针对性采取干预措施。
- 冯兴兵洪正华陈忠义周晓波伍海昭
- 关键词:切口感染
- 螺钉尖间距与股骨头坏死的相关性
- 2016年
- 股骨头坏死是股骨颈骨折后常见的并发症,相关研究表明股骨颈骨折的类型、暴力大小、骨折复位情况对股骨头血供影响较大[1-5],但关于内固定物对股骨头血供的影响研究较少,部分研究也只集中在螺钉排列和位置[2,6-7]。本文选择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在本院行空心螺钉固定的12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以进一步研究内固定物(螺钉尖间距大小)与股骨颈骨折预后的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 伍海昭陈忠义梁军波朱忠陈海啸
- 关键词:血供平滑肌肌动蛋白旋股内侧动脉超声声像图特征低回声
- 全髋关节置换致坐骨神经损伤:1例报告和综述
- 2023年
- 坐骨神经损伤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少见的并发症之一,造成神经损伤的原因包括术中对神经的直接损伤、肢体延长、骨水泥相关热损伤、术后血肿等。尽管已知这些常见的病因,仍有一半的神经损伤无法明确病因。虽然有较多的危险因素被先后报道,然而没有单一的一项被认为是最显著的危险因素。积极的手术探查、神经松解能改善神经功能,保守治疗适用于一部分明确无器质性病因的患者。坐骨神经损伤的预后往往无法预测,对于哪些因素可以决定这种损伤的演变并没有达成共识。本文报道1例全髋关节置换导致坐骨神经损伤的临床资料,并对其病因、危险因素、治疗和预后进行文献综述。
- 陈肖肖伍海昭项杰朱忠
-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坐骨神经损伤病例报告
- 脊柱-骨盆参数在合并有脊柱疾病的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变化情况的中短期随访观察
- 叶嘉靖陈忠义伍海昭
- 腘动脉损伤17例回顾分析
- 2006年
- 王临陈海啸伍海昭
- 关键词:结扎疗法下肢截肢修复手术截肢率外伤后
- AO内固定原则治疗Pilon骨折
- 2007年
- Pilon骨折是指波及胫骨远端负重关节面的骨折,常合并腓骨骨折。法国医师Destot于1911年首次提出Pilon骨折的概念。1950年Bonin强调此类骨折涉及踝关节的胫骨穹顶。近年来由于交通伤、坠落伤等此类骨折明显增加。本院自2001年1月至2005年2月共收治Pilon骨折25例。现报告如下。
- 潘伟波陈海啸张贵祥伍海昭洪正华
- 关键词:PILON骨折胫骨远端腓骨骨折关节面交通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