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宏亮 作品数:13 被引量:72 H指数:5 供职机构: 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完全腹腔镜下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根治术12例分析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12例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在我院接受完全腹腔镜下肾盂、输尿管癌根治术,肾盂癌8例,输尿管癌4例,其中2例输尿管癌突入膀胱内。术中采用70°健侧卧位,建立人工气腹,置5枚套管,首先在肾周筋膜外行患侧肾切除,再游离输尿管至膀胱,其中肾盂癌或输尿管癌未侵入膀胱病例切开部分逼尿肌,将输尿管开口及部分膀胱黏膜拉出膀胱壁外,Hem-o-lock夹毕切断;输尿管癌侵入膀胱病例术前膀胱内保留灌注100 m L稀释后的50 mg羟基喜树碱,切开膀胱前将灌注液自导尿管放出,沿输尿管膀胱入口处周围2 cm环形切除膀胱壁及输尿管开口处肿瘤,2-0可吸收线缝合膀胱。结果该组病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150~200 min,平均170 min;术中出血80~150 m L,平均95 m L;无严重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6~9 d,平均7 d,术后病理均为尿路上皮癌。8例患者术后辅以4次GC方案全身化疗。术后随访2~30个月,1例术后7个月因膀胱内肿瘤复发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其余患者未见肿瘤复发、转移。结论完全腹腔镜下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根治术临床疗效满意,同时具有创伤小、不需要术中更换体位、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陈志军 李庆文 汪盛 张家俊 杨小淮 韩锋 杨帅 伍宏亮 代昌远关键词:尿路上皮癌 肾盂肿瘤 输尿管肿瘤 腹腔镜 HoLEP在长期口服抗凝剂前列腺增生病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分析经尿道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HoLEP)治疗长期口服抗凝剂前列腺增生病人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5例前列腺增生病人临床资料,将100例口服抗凝剂病人作为观察组,105例未口服抗凝剂病人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病人手术时间、血红蛋白下降量、冲洗时间及留置导尿时间。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2组术后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所有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术后输血、包膜穿孔、电切综合征等并发症。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血红蛋白下降量、冲洗时间和留置导尿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个月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oLEP治疗长期口服抗凝剂前列腺增生病人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马继慈 徐鹏程 许全超 李增稳 陈德钢 伍宏亮关键词:前列腺增生 钬激光 抗凝剂 对TLR4的认识及其与前列腺癌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13年 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s,TLRs)是最近发现分布于免疫细胞和大多数恶性肿瘤细胞通过识别配体启动激活免疫应答并参与恶性肿瘤发病机制的一种受体[1]。TLR家族(TLR1-TLR13)中以TLR4的肿瘤表达谱和表达丰度最高,因而TLR4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备受关注[2]。TLR4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成为肿瘤免疫领域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伍宏亮 张青川关键词:前列腺癌 恶性肿瘤 SIRS 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3 2016年 目的探讨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5年6月399例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的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年龄、性别、术前尿培养阳性率、糖尿病、息肉有无、结石大小和手术时间等临床资料,术后23例(5.76%)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男性9例,女性14例(11例处于围绝经期),年龄39~78岁,平均(50.8±16.5)岁;手术时间47—197min,平均(62.8±23.5)min;术前尿培养阳性16例,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大肠埃希菌11例、肺炎克雷伯菌2例,革兰氏阴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表皮葡萄球菌1例;均未输血。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术后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70岁)、女性、糖尿病、术前尿培养阳性及手术时间〉60min与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发生有关(均P〈0.05),而结石大小、息肉有无与尿源性脓毒血症发生无关(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糖尿病、术前尿培养阳性及手术时间长与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发生相关(均P〈0.05)。结论女性、糖尿病、术前尿培养阳性及手术时间长是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术后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伍宏亮关键词:输尿管镜 结石 经尿道选择性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与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治疗不同体积前列腺增生的结局指标比较 2024年 目的比较经尿道选择性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PVP)与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TUPKP)治疗不同体积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1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确诊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233例,根据术式不同分为PVP组(127例)和TUPKP组(106例)。根据前列腺彩超或MRI资料估算各组患者的前列腺体积,将患者再分为A组(<30 mL)、B组(30~80 mL)、C组(>80 mL)进行对比研究。结果A组和B组PVP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小于TUPKP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组PVP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与TUPKP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PVP手术时间均明显短于TUPKP手术时间(P<0.01),但C组患者PVP手术时间与TUPKP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患者PVP术后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导尿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TUPKP术后相应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发症方面,PVP组电切综合征发生率低于TUPKP组(P<0.05);2组闭孔神经反射、尿失禁、尿道狭窄、膀胱颈挛缩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P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手术方式,相较于传统的TUPKP,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特别是对于小体积前列腺增生患者。 伍宏亮 汪盛 陈志军 王成勇 杨帅 孙文衍 韩兵 关翰关键词:前列腺增生 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 前列腺体积 血红蛋白 封堵器联合输尿管硬镜与输尿管软镜在治疗输尿管超上段结石中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对比封堵器联合输尿管硬镜钬激光碎石术与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超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收治的95例输尿管超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使用封堵器联合输尿管硬镜钬激光碎石术46例(A组),采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49例(B组)。比较分析两组的一次性碎石成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结石清除率(SFR)。结果A组的一次性碎石成功率为89.13%(41/46),B组为91.84%(45/49);A组的手术时间为(31.98±7.85)min,B组为(34.35±9.86)min;A组的术后住院时间为(2.41±0.74)d,B组为(2.35±0.56)d;A组术后3个月的SFR为93.48%(43/46),B组为97.96%(48/49);两组的一次性碎石成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3个月的SF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封堵器联合输尿管硬镜钬激光碎石术与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超上段结石的疗效相近,可作为其替代治疗方案。 马继慈 徐鹏程 刘成益 范欣欢 伍宏亮关键词:封堵器 输尿管镜检查 碎石术 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5年11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32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方法(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围手术期资料、新膀胱功能、术后并发症以及肿瘤控制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成功随访32例,随访时间12~53个月,平均随访27个月,均为男性;所有患者手术均由同一术者顺利完成,手术时间310~530 min,平均370 min;术中出血300~850 ml,平均485 ml;术后3~5天肠道开始恢复功能;淋巴结清扫数目8~31个,平均16个;手术切缘均无阳性结果;术后1 2个月与6个月相比较,最大尿流率(15.2±1.3 vs 11.4±1.2 ml,P<0.01)、最大膀胱容量(372.8±52.2 vs 247.9±60.3 ml,P<0.01)、残余尿量(23.8±9.6 vs 39.6±11.7 ml,P<0.01)、最大膀胱充盈压(33.7±5.7 vs 25.1±6.8 cm H_2O,P<0.01)、最大膀胱排尿压(63.7±15.9 vs62.9±17.6 cm H_2O,P>0.05)、膀胱顺应性(26.2±12.6 vs 25.7±13.3 cm H_2O,P>0.05)以及昼/夜控尿率(91%/81%vs 84%/72%)。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8.8%(6/32),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5.0%(8/32);随访期间,肿瘤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分别为6.3%(2/32)和12.5%(4/32)。结论: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是安全可行的,具有术后控尿效果好、满意的新膀胱功能和肿瘤控制效果等优点,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优先选择。 李文永 李庆文 汪盛 刘贝贝 李建 杨帅 伍宏亮关键词:腹腔镜 膀胱癌 根治性膀胱切除 原位回肠新膀胱术 miR-892a通过细胞外因子/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调控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2022年 目的探讨miR-892a在前列腺癌细胞中表达情况及其过表达对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BC)即BC组,转染空载病毒阴性对照组(NC)即miR-NC组,转染miR-892a过表达慢病毒序列为miR-892a mimic组,每组6个复孔。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miR-892a在前列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慢病毒转染建立过表达miR-892a的前列腺癌细胞系。采用CCK-8、细胞流式检测过表达miR-892a对细胞增殖能力及凋亡能力的影响。qRT-PCR检测细胞外因子(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c-myc基因及转录因子SOX5分子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人前列腺癌细胞(DU145、PC3)中miR-892a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人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RWPE-1)(P<0.05);慢病毒转染之后miR-892a mimic组的miR-892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BC组及miR-NC组(P<0.05);miR-892a mimic组24、48、72 h的细胞增殖活力均显著低于BC组及miR-NC组(P<0.05);miR-892a mimic组的前列腺癌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BC组和miR-NC组(P<0.05);miR-892a mimic组的Wnt、β-Catenin、c-myc基因及转录因子SOX5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BC组及miR-NC组(P<0.05)。结论前列腺癌中的miR-892a水平下调,过表达miR-892a能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促进凋亡,其机制可能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 伍宏亮 李文永 汪盛 陈志军 关翰关键词:前列腺癌 miR-612靶向调控FOXP1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 2022年 目的探讨微小RNA-612(miR-612)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住院期间确诊为前列腺腺泡腺癌患者18例,收集标本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iR-612的表达情况;RT-qPCR检测多种前列腺癌细胞系中miR-612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miR-612与靶基因叉头框蛋白P1(FOXP1)的关系;蛋白印迹检测前列腺癌细胞中FOXP1蛋白表达;MTT法、划痕试验、Transwell检测miR-612过表达和(或)FOXP1过表达对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结果前列腺癌组织和细胞中miR-612的表达显着降低;miR-612过表达显著抑制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及蛋白印迹检测发现miR-612可靶向负性调控FOXP1的表达,进一步研究发现FOXP1过表达可促进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FOXP1过表达逆转了miR-612介导的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抑制。结论miR-612通过靶向FOXP1部分抑制前列腺癌PC3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miR-612/FOXP1轴可能成为前列腺癌的潜在治疗靶点。 李文永 伍宏亮 邓硕 黄俊峰 代昌远 关翰 李庆文 薛胜关键词:前列腺癌 微小RNA 增殖 外周血和组织炎性细胞在鉴别PSA 4~10 ng/ml的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评价外周血和前列腺组织炎性细胞在鉴别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4~10 ng/ml的前列腺癌(PCa)和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0月~2018年10月PSA水平4~10 ng/ml的PCa和BPH患者共45例,其中PCa组患者20例,BPH组患者25例。PCa组患者行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病理确诊,BPH组患者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或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病理确诊。所有患者在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前检测血常规,记录患者外周血中W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计数,分析外周血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率(LMR)、中性粒细胞与单核细胞比率(NMR)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等。同时收集患者术后病理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法检测前列腺组织中炎性细胞表达情况。结果:PCa组和BPH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a组单核细胞计数明显低于BP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MR、NMR和NLR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BPH组单核细胞标志物CD14表达高于PC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外周血和组织中单核细胞计数有助于诊断PSA浓度4~10 ng/ml的PCa患者。 马坦途 李庆文 刘贝贝 陈志军 伍宏亮 刘建民 郭园园关键词:前列腺癌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