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宝

作品数:13 被引量:47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周围神经
  • 3篇骨科
  • 3篇骨折
  • 2篇丹参
  • 2篇丹参片
  • 2篇血管
  • 2篇移植体
  • 2篇原菌分布
  • 2篇神经移植
  • 2篇神经移植体
  • 2篇神经再生
  • 2篇术后
  • 2篇去细胞
  • 2篇胫骨
  • 2篇髋部
  • 2篇髋部骨折
  • 2篇髋部骨折术后
  • 2篇细胞
  • 2篇耐药
  • 2篇静脉

机构

  • 13篇河北大学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黄骅市人民医...
  • 2篇顺平县医院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3篇任宝
  • 4篇赵宝辉
  • 3篇张增祥
  • 3篇薛金伟
  • 2篇刘建军
  • 2篇高文山
  • 2篇陈百成
  • 2篇刘西斌
  • 2篇刘伟
  • 2篇王晓亚
  • 2篇李金涛
  • 2篇左静
  • 1篇雷鸣
  • 1篇王晓冬
  • 1篇于泊
  • 1篇王晓东
  • 1篇王聪
  • 1篇李聪杰
  • 1篇陈涛平
  • 1篇徐佳丽

传媒

  • 3篇中国老年学杂...
  • 3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热带病与寄生...
  • 1篇医学研究与教...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骨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特点分析和预防被引量:16
2013年
目的探讨骨科住院患者医院内感染特征和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892例骨科住院患者的感染发生率及特点。结果骨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者115例,感染率为12.89%。感染的部位以手术切口感染、泌尿系感染和呼吸道感染常见。感染的革兰阴性菌(59.09%)以铜绿假单胞杆菌,大肠埃希菌等为主,革兰阳性菌(40.91%)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年龄和是否有基础疾病是骨科患者感染的主要风险因素(P<0.05)。结论骨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较常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遵循无菌技术,规范侵入性操作,提高机体抵抗力,是控制骨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
任宝
关键词:骨科预防措施
骨外科老年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监测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了解我院骨科老年感染患者常见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耐药率,从而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收集我院骨科病房老年患者339例,采集病灶伤口分泌物等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并对检出的病原菌按照K-B法进行药敏实验。结果骨外科老年感染患者分离细菌337株,革兰阴性菌153株(45.4%),主要包括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等。革兰阳性菌175株(51 9%),主要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等。真菌9株(2.7%)。药敏结果显示耐药菌株多,耐药情况复杂,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对青霉素类抗生素耐药率较高。万古霉素和亚胺培南分别是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敏感性较高的抗菌药物。结论医院感染病原菌的构成及耐药谱不断发生着变化,严格根据病原菌的鉴定及耐药性的监测结果应用抗生素药物,可以有效减少骨科老年患者的感染率。
任宝
关键词:骨科感染病原菌耐药
聚氧乙烯辛烷基酚制备去细胞神经移植体的超微结构改变
2013年
目的采用聚氧乙烯辛烷基酚(Triton X-100)去除异体周围神经中的雪旺细胞和髓鞘,制取天然神经细胞外基质的超微结构。方法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30只,分别自梨状肌下缘水平以远切取10 mm双侧坐骨神经60根,随机分为六组,其中12 h组、24 h组、48 h组、96 h组、1 w组用于化学萃取,新鲜神经为对照组。神经萃取前先在手术显微镜下剪去表面的脂肪组织和部分神经外膜,然后置4℃蒸馏水中静置6 h,以使细胞和髓鞘在低渗液体中膨胀、细胞被胀破,使之易于Triton X-100的渗透;再将神经放入3%的Triton X-100水溶液中分别静置12 h,然后置于蒸馏水中震荡、漂洗6 h,以使溶于水的Triton X-100膜蛋白复合体充分脱离神经干。如此反复,并且每次更换蒸馏水、Triton X-100水溶液。五组神经Triton X-100萃取时间分别为12 h、24 h、48 h、96 h、1 w。在新鲜神经和萃取后的神经中段分别切取一段神经,2.5%戊二醛固定后,制成扫描电镜标本,用日立S-3500N型扫描电镜观察神经的立体结构并采集图像。结果扫描电镜下观察,随着萃取时间的延长,神经内的轴突、髓鞘逐渐减少,少于96 h时仍可见有轴突、髓鞘的残留。萃取时间至96 h时神经内的轴突、髓鞘已被完全去除,可见由胶原纤维构成的立体管状结构,胶原纤维仍维持原有的位置、形态及结构特征,管内并可见膜样结构,为雪旺细胞基底膜。萃取时间为1 w的标本扫描电镜下观察,由胶原纤维构成的立体管状结构与96 h的标本相似,但结构较之稍散乱,形成的管腔不规则。结论用Triton X-100化学萃取方法是制备组织工程化神经移植体的有效方法。萃取人类长段粗大神经时,为使雪旺细胞、轴突、髓鞘去除完全,可适当延长萃取时间。
张增祥赵宝辉任宝张旋
关键词:周围神经TRITON化学萃取
丹参片联合那屈肝素钙注射液对髋部骨折术后下肢静脉血流参数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丹参片联合那屈肝素钙注射液对髋部骨折术后下肢静脉血流参数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接受髋部骨折手术治疗的1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2组均在术后开始用药,对照组采用那屈肝素钙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丹参片联合那屈肝素钙注射液治疗,2组均治疗7 d后,对比术前及术后7 d患肢小腿直径差,对比术前及术后7 d疼痛分级(NRS)、下肢静脉血流参数(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股深静脉)、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Ⅰ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CTX-1),比较2组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药物不良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前及术后7 d患肢小腿直径差明显低于对照组,NRS评分低于术前及对照组术后7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观察组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股深静脉参数、TT、PT、APTT、BALP、BGP水平明显高于术前及对照组术后7天,CTX-1水平明显低于术前及对照组术后7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片联合那屈肝素钙注射液用于髋部骨折术后,能缓解患者肿胀及疼痛,加快下肢静脉血流,降低患者血液高凝状态,改善骨代谢指标,进而降低血栓发生率。
王晓亚杨淑仙王浩任猛李文夺李金涛刘建军刘西斌任宝左静
关键词:丹参片
坐骨神经卡压对脊髓运动神经元及胶质细胞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卡压对大鼠脊髓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以坐骨神经卡压法建立大鼠周围神经卡压模型50只,设左侧为实验侧,右侧为正常对照,按试验设计分别于12、18、24、30、36 w后入路取材(L4~L6),进行两侧神经元计数、两侧神经元数目之比(L/R)等指标检测,观察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①HE染色:术后12 w,脊髓前角神经元数目无明显变化,术后18、24、30、36 w神经元数目分别减少7.46%、12.24%、16.83%、20.98%,术后18 w发现'卫星现象',30 w时位于laminaⅨ区的前角细胞明显减少,局部可见大量神经胶质细胞。②电镜观察:脊髓前角细胞于12 w时可见核仁清晰,染色质分布均匀,呈正常染色质状态,但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扩张;18 w时染色质边集,异染色质增多,线粒体肿胀加剧,内质网进一步扩张,溶酶体消失;24、30、36 w核变小且深染浓缩,细胞空化,核周膜模糊不清,神经细胞趋向坏死。结论坐骨神经卡压后相应节段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数目减少,并随卡压时间延长、程度加重而加重且超微结构发生改变;神经胶质细胞在神经损伤早期修复起重要作用。
张增祥任宝薛金伟王晓东
关键词:周围神经卡压脊髓前角细胞神经胶质细胞超微结构
丹参片对髋部骨折术后DVT风险及凝血-纤溶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研究丹参片对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DVT)风险及凝血-纤溶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行髋部骨折术患者8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丹参片,疗程均为2周。记录术后1个月内2组DVT发生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比较2组治疗前后纤溶指标[D-二聚体(D-D)、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水平,比较2组治疗前后Harris评分、Barthel指数、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2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PT、TT、APTT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FIB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PT、TT、APT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I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D-D、PAI-1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t-PA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且观察组D-D、PAI-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P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2组Harri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上升,VA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2组Harris评分、Barthel指数、VAS评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片能够显著降低髋部骨折术后DVT风险,并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及纤溶指标,同时具有较高安全性,可用于临床预防术后DVT。
王晓亚杨淑仙王浩任猛李文夺李金涛刘建军刘西斌任宝左静
关键词:髋部骨折深静脉血栓丹参片纤溶指标
骨科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明确骨科感染患者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选取我院骨科病房患者225例,采集病灶伤口分泌物等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并对检出的病原菌按照K-B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除6例患者伤口分泌物中未分离出病原菌外,共分离出病原菌21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90株(占41.10%),主要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肠球菌等;革兰阴性菌129株(占58.90%),主要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等。药敏结果显示耐药菌菌种分布较为广泛,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均对青霉素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万古霉素和亚胺培南分别是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敏感性较高的抗菌药物。结论骨科患者感染多见,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多,耐药情况复杂,应动态观察骨科患者细菌分布及耐药性的变化,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从而降低骨科患者感染的发生。
任宝
关键词:骨科病原菌耐药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假体旋转对线标志的影像学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胫骨假体旋转对线标志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定位作用°方法15名健康成年志愿者,男10名,女5名;年龄21-38岁,平均(28.1±6.0)岁°行膝关节完全伸直位CT横断面扫描,26幅CT扫描图像纳入研究°在CT扫描图像上描绘两条胫骨前后轴线:后十字韧带止点中点分别与髌韧带止点处内侧缘及髌韧带中内1/3点连线,股骨外科髁上轴线;测量两条胫骨前后轴线分别与股骨外科髁上轴垂线的夹角,并与理想的胫骨假体旋转对线标志即0°进行比较°结果股骨外科髁上轴垂线与后十字韧带止点中点与髌韧带止点处内侧缘连线的夹角为-5.1°-5.8°.平均0.7°±2.8°,与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后十字韧带止点中点与髌韧带中内1/3点连线的夹角为一3.4°~14.1°,平均6.9°±5.3°,与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条胫骨前后轴线与股骨外科髁上轴垂线的夹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胫骨假体旋转对线可参考后十字韧带止点中点与髌韧带止点处内侧缘连线,使股骨与胫骨假体间旋转对线更匹配。
赵宝辉陈百成王聪邓默任宝徐佳丽高文山
钙通道阻滞剂对神经损伤后瘢痕处血管分布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钙通道阻滞剂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瘢痕处血管分布的实验研究。方法选用SD大鼠96只,随机4组,每组24只,制作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实验组及对照组每天分别给予腹腔注射维拉帕米和生理盐水(4 mg/kg),分别于术后第4、8周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及血管灌注,观察损伤后瘢痕处血管分布情况。结果术后4、8周实验组瘢痕处血管数量多、密度高,血管分布较均匀,血管走形较规律。对照组血管数量少,密度低,血管分布不均,血管走形紊乱。结论钙通道阻滞剂能够改变损伤处血管分布状况,改善损伤处神经组织的血液供应。
刘冲刘晓峰陈涛平王云飞任宝郭召薛金伟刘双立
关键词:钙通道阻滞剂坐骨神经损伤神经再生血管构筑
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21基因修饰材料修复桡骨火器性骨缺损被引量:2
2015年
背景:骨缺损是导致火器性股损伤骨不连的首要原因,火器性损伤相对比较特殊。自体骨移植和异体骨移植均存在较大弊端,难以满足基层医院需求,采用具有良好血管能力、骨能力的组织工程化骨修复火器性骨缺损将是一种理想的、可行的修复方法。目的:探讨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21基因修饰材料在兔桡骨火器性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将128只家兔随机分为手术致伤组和火器伤组,每组64只。火器伤组采用56式滑膛枪发射质量为0.25 g的钢珠,建立火器伤桡骨损伤模型;手术致伤组仅用手术方法造成兔桡骨1.2 cm损伤模型。采用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21基因修饰材料进行修复处理,取家兔相关组织细胞,获得骨髓基质干细胞进行培养,制备多孔支架材料,并将获得的材料分别植入手术致伤组和火器伤组家兔桡骨骨缺损部位,分析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21基因修饰材料在兔桡骨火器性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结果与结论:与手术致伤组相比,修复8,12,16周后,火器伤组家兔骨缺损部位灰度比值、健侧与修复侧桡骨的抗压缩力学比值降低(P<0.05),新生骨面积增多(P<0.05);修复2,4周后,骨缺损修复处局部血流量显著升高(P<0.05)。结果说明,与单纯手术致桡骨损伤相比,烧伤致桡骨损伤修复过程中由于局部出现了缺血缺氧,采用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21基因治疗效果更理想。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21能够对骨髓基质细胞进行修复,将其运用于火器烧伤中能够提高其合成及分泌成血管因子,提高其局部血流量、降低抗压缩力学比值,且新生骨面积较大。
王建忠李兵仓任宝高飞李聪杰刘伟王晓冬雷鸣高文山
关键词:生物材料血管因子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