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晶
- 作品数:12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神经内科临床带教中应用CBL教学模式的研究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实习生创新带教指导理念。方法该次研究将2018年1月—2019年1月神经内科实习生60名,按教学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传统跟班制带教方式的30名实习生编排为对照组,进行CBL教学模式的另外30名实习生设定为实验组。针对两组实习生的满意度、实践操作成绩、理论知识掌握成绩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对照组实习生的满意度要差于实施CBL教学模式的实验组,且对照组实习生的实践操作成绩及理论知识掌握成绩均低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CBL教学模式的神经内科实习生的学习效果较好,其实践操作能力及理论知识掌握能力均明显提升,且实习生对该种教学方式的满意程度较高,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 于丽君付晶王蔷王兰强家奇邱学荣
- 关键词:CBL教学模式神经内科临床带教
- 系统性硬化症30例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又称硬皮病,是一种以小动脉或微血管及广泛结缔组织硬化为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累及皮肤、肌肉、关节及内脏,特别是肺、消化系统、心脏、肾等组织,病因不明阻[1]。
- 付晶吴涛张寒凝宫笑微宋丽萍李荣滨
- 关键词:系统性硬化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不明硬皮病微血管小动脉
- 神经型布氏杆菌病误诊报告1例
- 2018年
- 目的对1例神经型布鲁氏杆菌病未能及时诊断及规范治疗而导致预后不佳的病例进行报道。以此提高临床医生对神经型布鲁氏杆菌病的认识,避免漏诊、误诊。
- 米继伟张希璐付晶安春贺
- 血清触珠蛋白、碱性磷酸酶与急性脑梗死发生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 2025年
- 分析血清触珠蛋白、碱性磷酸酶与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关系。方法 研究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对照组(健康人群、50例)对比两组血清触珠蛋白、碱性磷酸酶水平。研究组患者根据不同梗死面积、不同严重程度、不同预后(3个月后随访),对比血清触珠蛋白、碱性磷酸酶水平。结果 脑梗死患者血清触珠蛋白(113.75±19.58)mg/dL、碱性磷酸酶(91.41±20.45)U/L高于健康体检者(108.02±16.56mg/dL、73.66±15.85U/L)(P<0.05);大面积梗死患者血清触珠蛋白(122.33±17.14)mg/dL、碱性磷酸酶(84.16±15.39)U/L高于中面积(125.54±20.20mg/dL、87.34±18.22U/L),中面积高于小面积(105.12±16.30mg/dL、95.20±17.41U/L)(P<0.05);重度患者血清触珠蛋白、碱性磷酸酶高于中度患者,中度患者高于轻度患者(P<0.05);预后良好患者血清触珠蛋白、碱性磷酸酶优于预后不良患者(P<0.05)。结论 本研究中两种血清指标在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及预后评估中确实具有积极意义,可以作为重要的生物标志物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 于慧付晶吴诗卉安春贺张成发
- 关键词:碱性磷酸酶
- 丁苯酞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76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予以丁苯酞注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4.74%,高于对照组86.84%;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血清尿酸和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3.68%,与对照组26.3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丁苯酞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优于单纯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且安全性等同。
- 于丽君田博宇王蔷付晶王兰邱学荣
- 关键词:丁苯酞静脉溶栓急性脑梗死疗效
- 脑心通联合脉络宁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预后观察
- 2020年
- 目的观察脑心通液联合脉络宁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单用脉络宁治疗,观察组采用脑心通联合脉络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NIHSS、ADL评分情况、临床疗效及预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治疗后14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0.01),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别(>0.05)。结论脑心通液联合脉络宁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 付晶刘昌义于丽君赵凤珠张成发安春贺
- 关键词:脉络宁
- 血浆中tau蛋白磷酸化表达在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中的机制研究
- 2024年
- 目的基于血浆中tau蛋白磷酸化探讨多奈哌齐对阿尔茨海默病(AD)的保护机制。方法2019年1月至2022年7月从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招募了两组参与者作为样本。在第一组样本中包括58名轻度至重度AD患者和20名健康老年对照组;另一组样本包括37名轻度至中度AD患者的样本,其中18名患者接受了24周的多奈哌齐治疗,19名患者接受了24周安慰剂治疗。从患者的血液标本中提取神经元衍生的细胞外囊泡(EV),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试剂盒对β淀粉样蛋白42(Aβ_(42))、P-T181-tau、P-S396-tau、总tau蛋白(t-tau)、神经颗粒蛋白(NRGN)水平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D患者的EV中Aβ_(42)、t-tau、P-T181-tau、P-S396-tau水平显著升高(P<0.05),NRGN水平显著降低(P<0.05)。在AD患者中,t-tau、NRGN和沉默转录因子(REST)的EV水平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阿尔茨海默病合作研究–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CS-ADL)评分呈负相关(P<0.05),并与阿尔茨海默病评估量表–认知子量表的14项扩展版本(ADAS-cog+)评分呈正相关(P<0.05)。在为期24周的治疗期间,与安慰剂组患者相比,多奈哌齐组患者血浆中Aβ_(42)、t-tau、P-T181-tau和P-S396-tau的表达水平(EV水平)从基线水平到第24周结束时均呈显著降低趋势(P<0.05)。结论轻重度AD患者血浆EV中Aβ_(42)、t-tau、P-T181-tau和P-S393-tau水平升高。t-tau、NRGN和REST的水平增加与认知功能和生活能力的下降相关。多奈哌齐治疗可使轻中度AD患者血浆中t-tau、P-T181-tau和P-S396-tau的表达水平降低。
- 付晶张成发安春贺吴诗卉于慧
-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TAU蛋白磷酸化多奈哌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