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范富

作品数:4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正畸
  • 2篇颌关节
  • 2篇成人
  • 1篇修复前
  • 1篇牙齿移动
  • 1篇牙周
  • 1篇牙周炎
  • 1篇牙周状况
  • 1篇咬合
  • 1篇咬合调整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研究
  • 1篇正畸技术
  • 1篇正畸治疗
  • 1篇头颅
  • 1篇头颅侧位
  • 1篇头颅侧位片
  • 1篇中医
  • 1篇中医药

机构

  • 4篇福建中医药大...

作者

  • 4篇丁范富
  • 1篇黄泽芳

传媒

  • 2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黑龙江医药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小范围牙齿移动正畸技术在25例成人牙修复前的应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小范围牙齿移动(minor tooth movement,MTM)正畸技术在成人牙修复前的疗效。方法选择成人错患者25例,用MTM正畸技术矫正后修复。结果 25例成人错患者经MTM技术正畸后修复,不仅具有良好的咬合功能,而且具有更佳的美观效果。结论成人牙修复前应用MTM正畸技术是一种更理想的联合治疗方法。
丁范富
关键词:正畸成人MTM
咬合调整对牙周炎正畸治疗患者牙周状况的影响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观察分析咬合调整在改善牙周病患者正畸治疗前后牙周状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7月-2017年6月收治的需要正畸治疗的牙周病患者92例,按照是否进行咬合调整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个牙周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出血指数(BI)、牙齿松动度、咬合受力百分比以及咬合时间。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PD、CAL以及BI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PD、CAL以及BI更加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牙齿松动度之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牙齿松动度>I°显著减少,≤I°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6个月比较,研究组治疗后6个月牙齿松动度>I°减少显著,≤I°增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咬合受力百分比以及咬合时间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6个月比较,研究组治疗后6个月咬合受力百分比以及咬合时间降低更加显著。结论:在牙周炎患者正畸治疗中进行咬合调整,可以改善患者的口腔指标,降低牙齿松动度,改善患者咬合能力,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进行临床的推广。
丁范富
关键词:咬合调整牙周炎正畸治疗
揿针治疗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揿针治疗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6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门诊就诊治疗的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应用常规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塞来昔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揿针治疗,比较两组疼痛数字评分(NRS)、最大张口度和治疗总有效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疼痛评分低,并且最大张口度大,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揿针可以改善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
黄贻诚丁范富黄泽芳
关键词:揿针颞颌关节功能紊乱中医药
成人功能性反(牙合)矫治前后颞下颌关节变化的影像学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成人功能性Ⅲ类错正畸矫治前后对颞下颌关节变化的影像学影响。方法选择2007~2010年就诊的成人功能性Ⅲ类错患者11例,用Helkimo指数检查及头颅侧位片测量矫治前后的数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1例成人功能性Ⅲ类错患者经单纯正畸后头颅侧位片检查显示Co-x距减少、Co-y距增大、N-S-Ar角增大(P<0.05),髁突由矫正前的前位往后移至矫正后的关节窝正中关系位。结论运用单纯正畸治疗的方法能使成人功能性Ⅲ类错的髁状突位置后移,对伴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功能改善有一定作用。
丁范富
关键词:成人颞下颌关节头颅侧位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