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延峰
- 作品数:27 被引量:130H指数:6
-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生理学与神经生物学教研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创新人才工程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心脏和肾脏短暂缺血对心肌保护作用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
- 2002年
- 目的 明确心脏和肾脏短暂缺血预处理对心肌缺血 再灌注 (MIR)所致心肌坏死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在家兔MIR模型上 ,36只动物随机分为单纯MIR组、心肌短暂缺血预处理 (MIP)组和肾脏短暂缺血预处理 (RIP)组。实验过程中 ,记录血流动力学、心外膜电图 ;应用三苯硝基四氮唑红测定心肌梗死范围 ;采用末端标记和流式细胞方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等。结果 (1)血流动力学和心外膜电图 :三组动物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在MIR过程中逐渐下降 ;心外膜电图ST段在缺血期明显抬高 ,再灌注过程中恢复正常。 (2 )心肌梗死范围 :MIR组的心肌梗死范围 (坏死区占缺血区的重量百分比 )为 (5 3 83± 2 0 4 ) % ,MIP组和RIP组的心肌梗死范围分别为 (2 9 6 7± 2 16 ) %和 (33 0 0±3 4 6 ) %。与MIR组相比 ,MIP组和RIP组的心肌梗死范围明显减小 (P <0 0 1)。 (3)心肌细胞凋亡 :末端标记显示 ,MIR组、MIP组和RIP组中缺血区的心肌细胞凋亡率分别为 (10 98± 0 92 ) %、(5 93±0 81%和 (5 5 8± 0 5 0 ) % ,MIP组和RIP组缺血区中的细胞凋亡率较MIR组明显降低 (P <0 0 1)。结论 MIP和RIP均能减少MIR所致的心肌梗死范围和细胞凋亡 ,MIP和RIP对心脏的保护效应无明显差别。
- 赵国安丁延峰牛新清李东亮何瑞荣
- 关键词:肾脏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预处理心肌坏死心肌保护
- 肾脏缺血预处理的心脏保护作用及其神经机制
- 1986年Murry等首先报道,心肌多次反复的短暂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可使随后较长时间IR所致的心肌损伤减轻,由此提出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 丁延峰
- 关键词:缺血预处理肾神经心脏保护肾缺血
- 孕酮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皮层水肿的影响被引量:19
- 2001年
- 目的 :探讨孕酮 (progesterone ,PROG)对脑水肿的影响。方法 :48只大鼠随机分为 6组 :即缺血 /再灌 (I/R)组 ,二甲基亚砜 (DMSO)组 ,预防 (pretreatment)组 ,防治 (pre +posttreatment)组 ,治疗 (posttreatment)组 ,地塞米松 (DEXA)组。采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 /再灌注 (I/R)模型 ,测定大脑中动脉阻塞 (MCAO) 2 4h后脑皮层水、钠、钾、钙含量。结果 :与DMSO组相比 ,应用PROG预防及防治组均能明显降低缺血皮层的H2 O(P <0 .0 1)、Na+ (P <0 .0 1)、Ca2 + (P <0 .0 1)含量 ,升高K+ (P <0 .0 1)含量 ,而治疗组虽能明显降低H2 O(P <0 .0 5 )、Na+ (P <0 .0 1) ,但降低Ca2 + (P >0 .0 5 )和升高K+ (P >0 .0 5 )的效果不显著。DEXA组的结果与PROG预防或防治组类似。结论
- 李东亮赵红岗王东霞丁延峰
- 关键词:孕酮脑缺血再灌注脑水肿大鼠脑皮层
- 一氧化氮和ATP敏感性钾通道在预缺血心肌保护中的作用
- 丁延峰
- 肢体缺血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海马HSP70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 2006年
- 赵红岗李文斌李清君刘惠卿冯荣芳李东亮丁延峰
- 关键词:HSP70表达肢体缺血预处理海马大脑中动脉阻断HSP70蛋白齿状回颗粒细胞
- 肾脏缺血预处理对麻醉家兔心脏保护的神经机制(英文)
- 2002年
- 目的 探讨肾神经在肾脏缺血预处理 (RIP)心肌保护中的作用。方法 在麻醉家兔心肌缺血 /再灌注 (MIR)模型上 ,观察MIR和RIP对家兔血流动力学、心肌耗氧量、心外膜电图和心肌梗死范围的影响。结果 在MIR过程中 ,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心肌耗氧量均明显持续性降低 ;心外膜电图ST段在缺血期明显升高 ,再灌注过程中恢复到基础对照值。单纯MIR时的心肌梗塞范围占缺血心肌的 (55.80± 1.2 5) % ,RIP后心肌梗塞范围为 (3 6.51± 2 .8) % ,较单纯MIR显著减少 (P <0 .0 1)。肾神经切断后对MIR所致的心肌梗死范围无明显影响 ,但可取消RIP对心肌的保护效应。结论 RIP具有心肌保护作用 ,肾短暂缺血
- 丁延峰史明珠牛新清李东亮何瑞荣
-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肾脏缺血预处理肾神经心肌耗氧量心外膜电图
- 浅谈人体生理学的课后小结
- 2001年
- 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通常分三个层次:一是掌握什么,二是熟悉什么,三是了解什么.那么,一堂课结束后,教师通过什么途径才能尽快让学生知道对已学知识达到掌握、熟悉或了解的程度呢?这就要靠课后小结承前启后、潜移默化的作用来完成.
- 何瑞芳丁延峰袁琳琳
- 关键词:教学目标人体生理学教师教学质量高校
- 非心脏缺血性预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被引量:3
- 2002年
- 非心脏缺血性预处理对缺血 /再灌注心肌有保护作用。非心脏缺血性预处理包括非缺血性心脏预处理、远程缺血预处理和药物模拟性预处理。缺血预处理的心肌保护效应有减轻心肌组织损伤 ,增强心脏收缩功能。对非心脏缺血性预处理的深入研究 ,不仅有助于阐明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机制 。
- 丁延峰李东亮何瑞荣
- 关键词:缺血预处理心肌缺血心肌再灌注损伤心肌保护
- 缺血/再灌注所致心肌细胞凋亡的综合监测被引量:2
- 2000年
- 目的确定细胞凋亡参与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观察凋亡相关基因 (Bcl 2、Bax和Fas)表达的变化。方法在 12只雄性家兔心脏缺血 /再灌注模型上 ,监测血流动力学、心外膜电图和心肌梗死范围。由原位末端标记法和凝胶电泳法确定心肌细胞凋亡 ;流式细胞分析法测定细胞凋亡率以及Bcl 2、Bax和Fas表达量。结果在缺血/再灌注过程中 ,心率、血压和心肌耗氧量均持续性下降 ;心外膜电图ST段在缺血期明显抬高 ,再灌注时逐渐恢复正常。心肌梗死范围占缺血心肌的 (5 7.7± 2 .0 ) %。原位末端标记法显示 ,缺血区存活心肌中有大量凋亡细胞 ,且缺血区心肌凝胶电泳上呈典型的云梯状 ,细胞凋亡率为 (11.2± 0 .4) % ,Bax和Fas表达较非缺血区增高。结论缺血 /再灌注可使心肌细胞发生凋亡 。
- 丁延峰张蔓蔓张爱子何瑞荣
- 关键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
- 心脏和肾短暂缺血对心肌保护作用的比较研究
- 为明确心脏和肾脏短暂缺血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MIR)所致心肌坏死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在家兔MIR模型上,36只动物随机分为单纯MIR组、心肌短暂缺血预处理(MIP)组和肾脏短暂缺血预处理(RIP)组。实验过程中,记录...
- 丁延峰牛新清李东亮何瑞荣
- 关键词:心肌保护作用心肌梗死范围心外膜电图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