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士仁

作品数:29 被引量:49H指数:5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哲学宗教
  • 4篇经济管理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语言文字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4篇伊斯兰
  • 6篇伊斯兰教
  • 4篇信仰
  • 3篇伊斯兰教法
  • 3篇宗教
  • 3篇穆斯林
  • 3篇经堂教育
  • 3篇回族
  • 2篇道德
  • 2篇学派
  • 2篇中国穆斯林
  • 2篇人文
  • 2篇儒家
  • 2篇始末
  • 2篇起义
  • 2篇清初
  • 2篇伦理
  • 2篇伦理道德
  • 2篇门派
  • 2篇回族经济

机构

  • 27篇兰州大学

作者

  • 27篇丁士仁
  • 1篇罗小芳
  • 1篇马斌

传媒

  • 3篇中国穆斯林
  • 3篇回族研究
  • 2篇宁夏社会科学
  • 2篇西北民族研究
  • 1篇甘肃社会科学
  • 1篇西北第二民族...
  • 1篇甘肃民族研究
  • 1篇西亚非洲
  • 1篇西北民族大学...
  • 1篇阿拉伯世界研...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 6篇2008
  • 3篇2006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清真饮食文化的内涵及其社会功能探析
前言"民以食为天",食与人们的生活最为贴近,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饮食是人和动物赖以生存的基础,动物以饱腹而足,无虑明日,而人则不同。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人,对饮食的观点、规定、用餐方式等各不相同。...
罗小芳丁士仁
文献传递
中国经堂教育溯源被引量:6
2012年
经堂教育是伊斯兰文化教育的主要形式,是传承宗教信仰和延续文化命脉的重要途径。国内以往的相关研究,由于受到资料、语言等方面的局限,加之缺乏横向的比较,过多地强调中国经堂教育的独创性,而忽视了其与伊斯兰世界教育体系的整体联系。如果将中国经堂教育放到一个更大的视野中去考察,进行横向比较,不难发现它只是一个流,其源头近在印度,远在中亚。
丁士仁
关键词:经堂教育
清初洮岷地区反清复明起义始末
2009年
从小听老人们讲“丁七爷”的传奇故事,一直没有当真,认为是人们为了消遣编造出来的故事。后来在《洮州厅志》见到了只言片语的记载,始知历史上确有丁七爷其人。2009年,本人在香港中文大学教学期间,见大学中央图书馆史料非常丰富,遂突发奇想,试查阅与之有关的资料。结果,没想到在最新由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纂、中华书局出版的《清代蒙藏回部典汇》中竟然找到了详细的官方记载,遂结合从小听到的传说写成此文,以填补地方史和清代革命史研究的空白。
丁士仁
关键词:反清复明起义清初传奇故事大学教学
中国“回回文”的历史演进被引量:1
2015年
"回回文",是我国回族及其先民在历史发展中曾经使用过的文字,伴随着回回人语言和身份的转变,它的内涵也在发生着变化。"回文"从唐宋时期的阿拉伯文字到蒙元时期的波斯文,再经过一段时期的混合语到最后的"小经",见证了回回从"蕃客"到臣民,再到本土少数民族的变迁。随着回族的本土化,"回回文"也以"小经"的形式最终确定了它的形态。"小经"是我国回族在阿拉伯语和波斯语字母的基础上创造出来拼写汉语的一种独立而完整的文字体系,它属于汉语的范畴,是我国回族结合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在语言和文字转化过程中文化创新的结晶。尽管它的使用范围不断萎缩,但它迄今仍是一个活的语言,而且还丰富和发展了汉语言文化。作为我国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应该得到保护和挖掘。
丁士仁马斌
关键词:阿拉伯文混合语言
浅探“清真”的精神内涵被引量:1
2012年
“清真”一词是阿拉伯语“伊斯兰”的汉译。广义的“清真”与“伊斯兰”的概念完全一致,泛指伊斯兰教的信仰体系、伦理道德、宗教功修和生活方式;而狭义的“清真”,指符合伊斯兰教律法的生活资料和饮食文化。
丁士仁
关键词:清真伊斯兰教阿拉伯语信仰体系伦理道德
穆斯林的商业道德和经商之道——以临潭回族商人的商业行为为例被引量:2
2008年
临潭回族商人是中国回商的一个缩影,它的精神追求和商业道德就是穆斯林的经营之道。临潭回族商人为甘南藏区的经济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得益于伊斯兰教重视商业、提倡积极入世的价值理念。
丁士仁
关键词:回族伊斯兰教
“清真”的精神内涵
<正>"清真"一词是阿拉伯语"伊斯兰"的汉译。广义的"清真"与"伊斯兰"的概念完全一致,泛指伊斯兰的信仰体系、伦理道德、宗教功修和生活方式;而狭义的"清真",指符合伊斯兰律法的生活资料和饮食文化。
丁士仁
文献传递
伊斯兰与国家认同
<正>新疆局势的发展,不仅牵动了中国穆斯林的心,也牵动了全国各民族人民的心,更牵动了全世界穆斯林的心。生活在新疆的上千万各族穆斯林,不仅是我们祖国民族大家庭中的几个主要成员,也是世界穆斯林族群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于信...
丁士仁
清初洮岷地区反清复明起义始末被引量:2
2011年
清军入关后,统治者推行民族歧视和压迫的野蛮政策,激起了各民族“反清复明”的斗争。清顺治五年,洮州回族在丁嘉升的率领下揭竿而起。由于史料的缺乏,这一起义的始末已无人知晓。《清代蒙藏回部典汇》一书的面世,使得一些尘封的历史大白于天下,丁嘉升领导的起义逐渐浮出水面,变得清晰。本文以洮州地区的口传史料和官府文牍为线索,考察这一起义的始末,填补地方史和清代革命史研究的空白。
丁士仁
关键词:清初反清复明
伊斯兰教哈奈菲教法学派及其在中国的传播被引量:1
2014年
伊斯兰法是世界几大法系中较为独特但影响深远的一支,它是规范穆斯林个人行为和社会制度的准则,源自《古兰经》和圣训的教导。哈奈菲派产生于曾经是多元文化汇集的两河流域,自然环境和文化氛围不同于伊斯兰的发祥地麦加和麦地那,这就决定了它从一开始就不同于其他法学派别。它灵活通融,积极与异文化对接,在处理新问题时游刃有余,符合理性。借助这一特性,它畅通无阻地传到了大半个伊斯兰世界,成为四大学派中最有影响的一个。在中国,哈奈菲派的盛行不仅是受中亚伊斯兰传统以及中亚移民的文化因子的影响,而且还有经堂教育的贡献。随着教育在各地的普及,哈奈菲派牢牢地扎根在了中国大地,成了中国穆斯林的文化传统。在当今多元开放的世界,深入研究哈奈菲学派,对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各民族的团结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丁士仁
关键词:伊斯兰教法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