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艳波 作品数:23 被引量:69 H指数:6 供职机构: 上海辰山植物园 更多>> 发文基金: 上海市绿化管理局专项科研基金 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 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农业科学 医药卫生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植物神奇跷跷板—鼠尾草传粉的“杠杆机关” 2024年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广为流传的这个经典语录,其实暗指“杠杆原理”的力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个原理的例子十分普遍。例如,家里的剪刀、钳子、指甲剪、晾晒衣服的夹子;电子秤尚未普及时,菜市场称菜称肉用的木制杆秤;老年间农村自家院子里的压水井;走街串巷小货郎使用扁担挑运货物;赛艇运动员利用船桨快速划水……其实,包括我们使用筷子吃饭,都是属于运用“杠杆原理”的例子。 马艺妮 何佳欣 黄艳波 刘凤栾关键词:赛艇运动员 鼠尾草 跷跷板 经典语录 舌瓣鼠尾草退化杠杆雄蕊的相关花部特征及传粉机制 被引量:8 2015年 杠杆状雄蕊是鼠尾草属(Salvia)物种形成的关键性状,背部杠杆传粉模式作为该属植物与传粉者精确互作的经典案例被广泛深入研究,但是在该属物种中还存在许多非典型的杠杆结构和传粉模式。雄蕊结构及其与传粉者互作的多样性,使得鼠尾草属成为研究植物传粉模式转变的模式材料,舌瓣鼠尾草(S.liguliloba)即是一种具非典型的退化杠杆状雄蕊结构和传粉特征的代表性物种。该文着重对舌瓣鼠尾草的花器官结构和传粉特征进行研究,并与具有短药隔杠杆的毛地黄鼠尾草(S.digitaloides)做比较分析,以期揭示退化杠杆可能的进化选择压力及其生态学意义。结果表明,舌瓣鼠尾草具有较短的花冠、更窄的冠筒和较短的雄、雌蕊(p<0.05)。退化萎缩的雄蕊下臂,冠筒内的狭小空间限制了唯一的有效传粉昆虫——三条熊蜂(Bombus trifasciatus)推动雄蕊做杠杆状运动,而是靠近花药直接利用头部完成授粉。相比经典的杠杆状雄蕊结构及其传粉过程,小型花冠和退化杠杆雄蕊是对专一性和活跃度较高传粉昆虫的适应,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进化途径和繁殖策略。 黄艳波 魏宇昆 王琦 肖月娥 叶喜阳关键词:适应进化 樱桃鼠尾草快繁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樱桃鼠尾草快繁装置及方法,属于植物培育技术领域。包括:培育组件,用于放置樱桃鼠尾草,底盘,中心处设置有立柱,所述立柱顶部转动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上固定有用于与培育组件相连的连接组件,所述转盘顶部还设置有用于驱... 周翔宇 朱军杰 尤黎明 黄艳波 陈纪巍13种芳香植物挥发性萜类化合物比较研究 2023年 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连用(GC-MS)技术,使用正己烷萃取法对唇形科、菊科、芸香科和伞形科中选取的13种芳香植物的萜类组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利用统计学比较不同科中挥发性萜类的组成多样性以及成分差异。结果表明:13种植物材料中共有56种挥发性萜类化合物,其中唇形科最多(40种),菊科其次(35种),伞形科和芸香科含量较少。唇形科中鉴定到挥发性萜类的含量最高,其中倍半萜类组分显著低于单萜类组分;菊科中检测到的倍半萜氧化物含量相对较高,1-石竹烯是唇形科和菊科芳香植物所共有的成分;芳香植物所含的挥发性萜类化合物成分不同,种类也因物种而异。唇形科芳香植物最适宜作为提取挥发性萜类的材料,菊科芳香植物适宜作为倍半萜氧化物成分的提取材料。本研究可为相异植物材料活性组分的有效使用和科学开发及植物萜类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胡玫 黄艳波 孔羽 杨蕾 周翔宇 苏涛关键词:唇形科 菊科 芸香科 伞形科 芳香植物 鼠尾草属植物资源的分类研究进展 2024年 鼠尾草属(Salvia L.)全球约有1000个种,国外许多种已在药用、观赏、食用、精油和保健等诸多方面开发其价值。我国已发现84个种24个变种,资源丰富,但广泛栽培和应用的种质仅有供以药用的丹参(S.miltiorrhiza Bunge)。为促进该属植物在我国的高效开发和推广,本文在经典植物分类学基础上,依托本课题组10余年野外调查与栽培观测的扎实数据,重点针对鼠尾草的园艺学特性进行归纳分类与特点描述,包含用途、花期、花色、花大小、茎特征以及园林造型等6个方面。根据花期可分为春花(4-6月)、夏花(7-8月)和秋花类型(9-11月),花色包含紫色、蓝色、红色、粉色、黄色和白色系列。按照花朵大小分为小型(<1.5 cm)、中型(1.5~3.0 cm)、中大型(3.0~4.5 cm)和大型花种类(>4.5 cm)。株型主要为蔓生、丛生和直立类型,部分种质在园林造型方面的可塑性强。国内鼠尾草资源以春季花期、紫色和蓝色以及中(大)型花朵的丛生草本类型为主。本研究完善了鼠尾草属植物的应用分类体系,为我国鼠尾草属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黄艳波 林楚航 刘凤栾关键词:鼠尾草 唇形科 园林植物 药用植物 植物分类 高山物种栗色鼠尾草(Salvia castanea Diels)访花昆虫多样性与传粉行为变化 被引量:3 2022年 唇形科鼠尾草属是世界性分布、物种多样性丰富的大类群,具有独特的传粉模式和多样化的生态类型及繁殖策略,以往对鼠尾草属的花结构和雄蕊杠杆的生态功能、雄蕊杠杆机制对传粉者空间变异的进化响应和表型选择等方面已有较深入的研究,但至今对分布于不同区系代表性物种的传粉者组成、访花行为和繁育系统特征仍知之甚少。对分布于喜马拉雅东段至横断山高海拔地区栗色鼠尾草的传粉生态、交配系统和繁殖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2014年至2016年的年际间、2014年晴天和阴雨天的传粉者组成和传粉行为变化,探讨了这些变化对繁殖成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年共发现栗色鼠尾草有9种访花昆虫,传粉者组成及其行为变化较为明显。2014年有桔尾熊蜂Bombus friseanus、灰熊蜂B.grahami、圣熊蜂B.religiosus和中华蜜蜂Apis cerana 4种有效传昆虫,2015年仅有桔尾熊蜂是有效传粉者,而2016年的有效传粉昆虫改变为灰熊蜂和圣熊蜂。栗色鼠尾草的盗蜜现象较为普遍,主要盗蜜昆虫为灰熊蜂和桔尾熊蜂。桔尾熊蜂访花行为的年际变化较大,受天气条件的影响明显,同时其有效传粉行为可能显著影响了灰熊蜂的盗蜜行为。栗色鼠尾草的繁育系统为专性异交,主要依靠传粉者进行授粉,缺少传粉者时低程度的主动自花授粉可为其提供繁殖保障,且没有花粉限制和近交衰退。研究揭示了在高海拔地区,多变的天气条件可能显著影响着鼠尾草属植物的传粉者种类组成、访花行为和传粉效率,进而影响植物的繁殖成效和种群稳定。有效传粉频率是保证栗色鼠尾草较高自然结实率的主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盗蜜强度对繁殖成功具有中性的影响。本研究结果为阐明高山鼠尾草物种的繁殖如何受气候环境变化的影响,以及保证繁殖成功的可能策略奠定基础。 肖汉文 黄艳波 王琦 王琦关键词:鼠尾草属 鼠尾草属野生资源调查与引种保育 野生资源植物的引种与保育是植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也是作为植物园的重要功能和使命。上海辰山植物园在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引种、保育与利用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和探索,在鼠尾草属资源调查、引种栽培、杂交选育和可持续利用... 黄艳波 魏宇昆 王琦 冯时 谢东佑关键词:鼠尾草 种质资源 可持续利用 鼠尾草属新品种‘奶油黄桃’‘草莓布丁’和‘提拉米苏’ 2023年 ‘奶油黄桃’‘草莓布丁’和‘提拉米苏’是从黄花鼠尾草(Salvia flava Diels)和栗色鼠尾草(S.castanea Diels)自然杂交后代中选育出的新品种。三者花冠筒颜色均为紫色系,主要区别在下唇颜色,‘奶油黄桃’下唇紫色边缘与中央黄色相互晕染,‘草莓布丁’下唇为大块鲜黄色,‘提拉米苏’下唇则为紫红色,底色中分布有鲜艳的黄色斑点。三者叶形介于亲本之间,均可用于温带气候区的园林绿化。 刘清山 常宇航 黄艳波 肖汉文 刘德团 马永鹏 祁哲晨 魏宇昆关键词:鼠尾草属 自然杂交 同域分布共享传粉者的鼠尾草属植物的生殖隔离 生殖隔离是生物多样性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同物种间的生殖隔离形成阶段、方式和强度不完全相同.为了揭示生殖隔离在鼠尾草属(Salvia)物种多样性产生和维持过程中的作用和特点,本文研究了浙江天目山同域分布的舌瓣鼠尾草(S.... 魏宇昆 黄艳波 李桂彬关键词:机械隔离 物种多样性 自然杂交 云南高原鼠尾草属野生种中丹参酮类主要成分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1 2023年 鼠尾草属是唇形科的代表性植物,是重要的药用植物资源和类群。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和丹参酮Ⅰ为对照标品,对采集的8种野生高原鼠尾草甲醇提取的丹参酮类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并通过统计学比较分析不同种鼠尾草与丹参体内4种丹参酮类含量差异。结果表明:大叶鼠尾草根中富含二氢丹参酮Ⅰ;短冠鼠尾草叶中只检测到二氢丹参酮Ⅰ,根中可检测到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Ⅱ A 3种丹参酮;其余鼠尾草种以及丹参中4种丹参酮都只在根组织中特有。甘西鼠尾草的丹参酮总量比丹参高,适合作为提取丹参酮的原材料,而云南鼠尾草、栗色鼠尾草和毛地黄鼠尾草适合作为提取丹参酮Ⅰ的材料。本研究为云南地区特有的高原鼠尾草属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朱慧 黄艳波 孔羽 苏涛关键词:鼠尾草 丹参 丹参酮 超高效液相色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