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治飞

作品数:19 被引量:172H指数:8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8篇吞咽
  • 8篇吞咽障碍
  • 8篇卒中
  • 8篇脑梗
  • 8篇脑梗死
  • 8篇脑卒中
  • 8篇梗死
  • 6篇卒中患者
  • 6篇脑梗死后
  • 6篇脑卒中患者
  • 5篇同型半胱氨酸
  • 5篇康复
  • 5篇氨酸
  • 5篇半胱氨酸
  • 4篇高同型
  • 3篇动脉
  • 3篇康复训练
  • 3篇急性
  • 3篇干预
  • 3篇高同型半胱氨...

机构

  • 9篇合肥市第一人...
  • 8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19篇黄治飞
  • 18篇朱幼玲
  • 11篇穆燕芳
  • 10篇周群
  • 9篇蔡伟
  • 8篇朱双根
  • 5篇张留福
  • 5篇汪国宏
  • 3篇翟登月
  • 2篇席春华
  • 2篇张婷婷
  • 1篇刘德志
  • 1篇刘新峰
  • 1篇唐敏
  • 1篇刘文华
  • 1篇郭翠萍
  • 1篇张文
  • 1篇吴建贤
  • 1篇徐格林
  • 1篇汪凯

传媒

  • 3篇安徽医学
  • 2篇中华神经科杂...
  • 2篇山东医药
  • 2篇安徽卫生职业...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安徽医药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2010中国...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360例脑卒中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调查360例脑卒中住院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的发生率及其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8月-2011年6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符合脑卒中诊断纳入标准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收集有效病例360例,分为脑梗死组260例,...
汪国宏朱幼玲穆燕芳周群张留福黄治飞蔡伟
关键词: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文献传递
早期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4
2009年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治疗急性脑梗死所致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治疗)、康复训练组、针灸治疗组及常规药物组,每组患者25例,常规药物组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其余3组在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相应的治疗。4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采用视频吞咽造影检查评价吞咽障碍程度,同时观察4组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结束后,4组患者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视频吞咽造影检查评分均有提高(P〈0.05);综合治疗组的视频吞咽造影检查评分和治疗有效率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综合治疗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也低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经早期综合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治疗后,能明显改善吞咽功能,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黄治飞朱幼玲蔡伟朱双根穆燕芳
关键词:脑梗死吞咽障碍康复训练针灸
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
朱幼玲黄治飞
“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来源于2007年合肥市科技计划项目,编号为合科[2007]15号,属于医学临床应用型项目。该课题参考国内外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研究,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主要研究以下两方面内容:1、探讨简便易行、...
关键词:
关键词:脑梗死康复治疗方法
卵圆孔未闭与隐源性卒中相关研究进展
2013年
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即指出生后卵圆孔瓣未能与继发隔粘连、融合充分闭合卵圆孔,从而导致心房水平分流的一种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由于所入选人群和调查方法不同,流行病学显示10%~35%的人群存在PFO,且随着年龄增长发生率有所下降。近年研究发现PFO与隐源性卒中密切相关,但两者间具体的病因关系以及最佳治疗策略仍存在争论,目前比较有影响的是“反常性栓塞”学说。可以较肯定的是,PFO患者常合并房间隔动脉瘤(atrial septal aneurysm,ASA),它是脑卒中的特殊发病因素之一。现就PFO与隐源性卒中的关系及治疗进展进行如下综述。
黄治飞朱幼玲周群朱双根
关键词:卵圆孔未闭脑卒中隐源性先天性心脏病发病因素
脑梗死后吞咽障碍床旁评估和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
背景:吞咽障碍是脑梗死后常见的并发症,在某些患者可能是唯一的症状或者是突出的症状。吞咽障碍患者常因误吸而发生吸入性肺炎或因进食不足而出现营养不良和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等并发症,是导致脑梗死患者生存质量下降、病死率上升的重要...
黄治飞
关键词:脑梗死吞咽障碍康复训练针刺
文献传递
前额叶损伤患者的视-空间工作记忆改变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探讨前额叶不同亚区损伤患者的视-空间工作记忆障碍。方法将20例前额叶不同亚区损伤患者以及20名与其人口学资料相匹配的健康人作为被试,采用视觉面孔和视觉空间的延迟匹配任务对上述2组进行视-空间工作记忆测试。结果与健康对照组(72.9%±6.1%)相比,前额叶腹侧(ventral pretrontal cortex, VPFC )损伤的患者视觉客体工作记忆的正确率(46.4%±1.4%)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00,P〈0.01);而前额叶背外侧(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 DLPFC)损伤的患者在视觉客体(50.4%±15.1%)和视觉空间(72.6%±18.6%)工作记忆均有明显损伤,与对照组(72.9%4±6.1%、89.4%±1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20.5、59.5,均P〈0.01)。对左、右前额叶损伤的2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组患者在视觉客体和空间工作记忆正确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前额叶亚区进行左右侧比较,2组VPFC患者在视觉客体和视觉空间工作记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左侧DLPFC损伤组和右侧DLPFC损伤组在视觉客体工作记忆正确率和视觉面孔工作记忆正确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前额叶是工作记忆加工的重要脑区,其不仅参与了视觉客体的工作记忆加工过程,同时参与了视觉空间的工作记忆加工,而且对于前额叶不同亚区在视-空间工作记忆加工过程中还存在分离。
席春华朱幼玲黄治飞郭翠萍汪凯
关键词:脑损伤额叶前皮质记忆障碍空间知觉神经心理学测验
多种方法对脑卒中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干预
2014年
目的:采用多种方法对高Hcy水平的脑卒中患者进行干预,探讨目前治疗伴有高Hcy血症脑卒中的适合方法。方法:把研究对象分脑梗死组(A组)260例,脑出血组(B组)100例,对照组(C组)200例,测定其Hcy等指标水平。把A、B组伴高Hcy血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甲钴胺组(b组)及针灸康复组(c组),在半个月后及6个月后再次检测Hcy水平并进行神经缺损功能评分。结果:A和B组的Hcy水平与C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b、c组与a组在治疗半个月及6个月后降低血Hcy水平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三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在治疗6个月后a组与b、c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高Hcy血症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甲钴胺及针灸康复均能降低Hcy水平,可以改善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状况。
汪国宏朱幼玲吴建贤穆燕芳周群张留福黄治飞蔡伟
关键词:脑卒中同型半胱氨酸甲钴胺针灸康复
洼田饮水试验联合脉搏血氧监测法对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洼田饮水试验联合脉搏血氧监测法对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诊断价值,为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由临床及影像医师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脉搏血氧监测法以及电视透视检查(VFSS)评定吞咽功能,...
黄治飞朱幼玲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吞咽障碍
脑卒中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及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被引量:29
2013年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脑卒中住院患者360例,其中脑梗死260例(CI组),脑出血100例(CH组);另选同期住院非脑卒中患者200例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入院时血清Hcy、血糖(GLU)、TG、TC、HDL、LDL-C、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并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脑卒中患者性别、年龄、GLU、TG、TC、HDL、LDL、FIB、Hcy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I组和CH组血清Hcy水平升高(P均<0.01)。CI组轻度神经功能缺损160例、中度75例、重度25例,CH组分别为44、40、16例。CI组、CH组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不同者之间Hcy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血清Hcy水平与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r=0.603,P<0.01)。结论脑卒中患者血清Hcy水平升高,高Hcy血症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Hcy水平可反映脑卒中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助于评估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
汪国宏朱幼玲穆燕芳周群张留福黄治飞蔡伟
关键词:脑卒中同型半胱氨酸血糖血脂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洼田饮水试验联合脉搏血氧监测法对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2
2009年
目的探讨洼田饮水试验联合脉搏血氧监测法对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诊断价值。方法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脉搏血氧监测法以及电视透视检查(VFSS)评定吞咽功能,以VFSS为金标准,研究洼田饮水试验、脉搏血氧监测法两者联合评估(床旁联合试验)对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误吸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同时观察对肺炎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以VFSS为金标准,洼田饮水试验误吸诊断的灵敏度为65.2%,特异度为72.2%,阳性预测值为66.7%,阴性预测值为70.2%;脉搏血氧监测法误吸诊断的灵敏度为80.4%,特异度为75.9%,阳性预测值为74.0%,阴性预测值为82.0%;床旁联合试验误吸诊断的灵敏度为93.5%,特异度为68.5%,阳性预测值为71.6%,阴性预测值为92.5%。同时研究还发现,床旁联合试验阳性患者的肺炎发生率高于阴性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洼田饮水试验和脉搏血氧监测法评估阳性患者的肺炎发生虽高于阴性患者,但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洼田饮水试验联合脉搏血氧监测法是评估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一个安全、方便且有价值的方法。
黄治飞朱幼玲蔡伟朱双根穆燕芳
关键词:脑梗死吞咽障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