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容
- 作品数:8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重庆工商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 会计政策职业判断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对固定资产折旧及折旧方法的思考
- 2007年
- 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竞争的日趋激烈,使得会计信息的决策价值显著提高,也使会计政策受到普遍重视。会计人员对会计政策的职业判断和选择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固定资产折旧及折旧方法的选择阐述一些个人意见。
- 黄容
- 关键词:会计实务固定资产折旧
- 交叉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企业成长的实证研究
- 近年来,随着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资本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新现象——交叉上市。根据研究统计,目前中国越来越多的公司为了融资进行交叉上市,这一现象说明国内市场无法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要么是国内资本市场不完善,要么是中国...
- 黄容
- 关键词:公司治理上市公司股权结构
- 由预期损失模型引发的对各种金融资产减值模型的思考被引量:2
- 2010年
- 2009年11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以下简称I-ASB)正式发布了《金融工具:摊余成本和减值(征求意见稿)》,根据该征求意见稿显示,IASB明确表示不同意采用美国青睐的以公允价值模型确认减值的方法,也不同意金融稳定理事会提出的用经济周期法来确定减值准备的概念,而是决定采用预期损失模型来确认减值。根据该建议,对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应在初始确认时即估计其未来整个存续期内的预期信用损失,并据以确认减值。以后的每个计量日需要对预计现金流量的估计进行修正,由此产生的金融工具账面金额的调整应计入损益。预期损失模型的提出是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对外界压力的反应,特别是体现了来自金融稳定和审慎监管立场的要求。然而值得担忧和商榷的是,预期损失模型是否真的能取代已发生损失模型,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几种减值模型又应该何去何从。
- 黄容于中华
- 关键词:金融资产减值预期损失模型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金融工具摊余成本
- 我国特殊制度背景下上市公司透明度的影响因素探析
- 2011年
- 我国上市公司透明度还比较低,信息披露存在较大问题。即便是强制披露,上市公司也会在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及时性和准确性等方面具有一定的选择空间。以往学者更多的是对公司治理机制对透明度的影响或者治理机制与透明度关系进行研究,本文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
- 王艳瑾黄容
- 关键词:上市公司公司治理机制信息披露强制披露及时性
- 人力资本财务和谐度评价体系研究
- 2010年
- 人力资本财务是在企业特殊的经营环境下,对财务管理与人力资源战略结合度的全面考核;它反映人力资源财务配置与企业特定发展状况达到的和谐一致程度;它侧重于反映人力资本财务系统设计是否科学,运行是否和谐。
- 黄容蒋水全王艳瑾
- 关键词:人力资本财务和谐度人力资源战略经营环境财务系统
- 我国XBRL技术应用的问题浅析被引量:1
- 2011年
-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在网站上披露财务报告信息,但是这些财务报告大多以PDF、WORD等文档格式存在,其最大缺陷是所含信息无法被计算机识别,使得人们在利用报告内所含信息时不得不进行大量的附加工作。在众多上市公司集中披露信息的时间内,各证券交易所需要对提交的财务报告进行数据整理,这个整理过程大大降低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效率,并使报告数据的准确性大打折扣。另外,目前多数企业都应用了不同的软件管理系统,这些软件系统之间也会因为数据格式的原因而彼此孤立,无法实现,而XBRL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XBRL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企业信息的自由流动,更有利于企业决策和管理的需要。本文对我国的XBRL技术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应用现状进行了介绍,并进一步探讨了XBRL在实际应用中应考虑的问题。
- 王艳瑾黄容
- 关键词:XBRL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财务报告信息企业信息计算机技术
- 由预期损失模型引发的各种金融资产减值模型的思考
- 2010年
- 会计计量模型是会计系统的核心,金融危机的爆发促使人们普遍质疑现有会计计量模式,从而2009年11月IASB提出采用预期损失模型,主要通过已发生损失模型、公允价值模型、以及预期损失模型的对比分析,发现预期损失模型存在理论缺陷和难操作性,进而对我国企业提出几点建议。
- 黄容于中华
- 关键词:预期损失模型金融资产
- 新经济形势下重庆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 2011年
- 改革开放以来,重庆市中小企业发展在增加就业机会、缓解三农问题、增加财政税收、发展开放性经济等各个方面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已成为支撑重庆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的动力源泉。但是,重庆中小企业要加快发展尚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探索,特别是融资问题这个业界公认的世界性难题。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重庆市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与挑战。
- 于中华黄容
-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信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