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可兴
- 作品数:11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西民族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经济管理社会学语言文字更多>>
- 论越南现代作家吴必素的儒家文化情结
- 2012年
- 越南作家吴必素出身于儒学世家,他长期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创作的一系列文学作品中,有意无意地展现了越南社会浓郁的儒家文化氛围,突出越南人民美好的民族品德,批判了封建殖民统治者的暴戾行为,表现了作家对儒家某些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积极认同。
- 黄可兴
- 关键词:儒家文化情结
- 关于民族高校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的思考——以广西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
- 2021年
- 本文分析民族高校建立相对固定的教学实习基地的意义,以广西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提出民族高校在民族地区建设教学实习基地的措施:不定期开展校长和骨干教师的培训,提高实习基地学校的管理和业务水平;加强科研合作,促进民族高校及实习基地学校教学的理论研究;邀请实习基地学校骨干教师到校讲学,指导学生做好实习前的准备工作;推荐实习基地学校的名师担任学科教育专业硕士的导师,共同培养语文学科的实用型人才;充分挖掘民族高校的教育资源,切实为实习基地学校培养不同层次的实用型人才。
- 黄可兴
- 关键词:民族高校教学实习基地汉语言文学专业
- 论壮族作家蒙飞、陆地文学创作的民族特色--以《那里的生活》与《美丽的南方》为例被引量:1
- 2015年
- 蒙飞和陆地作为不同时代的壮族作家,他们的作品都蕴含着浓郁的民族情感。蒙飞作为当代壮族作家的重要代表,作品以壮族当下农村生活为题材,表达了一位时代作家对民族发展的思考。蒙飞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创作,有很高的创作热情和丰硕的创作成果。诗集《歌圩》荣获了壮族文学奖;用母语创作的壮族第一部壮文长篇小说《节日》,获得“骏马奖”、“铜鼓奖”、“花山奖”、壮族文学奖等;描写壮族地区的官场的长篇小说《组委会》获得网易首届原创作品大赛优秀作品奖;散文集《侗情如歌》获“花山奖”。除此之外,他还著有《温润的微笑》《旧梦新月》《边城画廊》等散文集,《那里的生活》是他2013年出版的新作。
- 黄可兴黄丽东
- 关键词:文学创作作家民族特色
- 20世纪初壮族韦杰三与越南黄玉柏文学创作比较被引量:1
- 2010年
- 20世纪初,中国的壮族和越南民族在文学现代化发展进程中都不同程度地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壮族作家韦杰三和越南作家黄玉柏的作品,以浓烈的反封建意识,多样的艺术创新,摆脱了古代文学的束缚,实现了民族文学的突破和创新,从而开启了20世纪民族文学发展的新纪元。
- 黄可兴
- 关键词:壮族文学越南文学西方文化
- 中越现代传统女性形象的文化解读——鲁迅的祥林嫂和吴必素的阿酋嫂比较
- 2019年
- 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和吴必素笔下的阿酋嫂是中越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女性形象之一。她们的成功塑造是中越文学发展的时代文化产物,作者通过充分展示她们各自复杂的性格内涵揭示出不同的时代文化特征,并通过她们悲剧命运展开对封建文化和社会现实的猛烈批判,显示出非常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
- 黄可兴
- 关键词:女性形象文化解读
- 越南的岱、侬族研究现状及亟待解决的若干问题被引量:5
- 2016年
- 越南的岱族和侬族是越南人口较多的两个少数民族,与中国的壮族有非常密切的亲缘关系。近几十年来,越南学术界非常重视对这两个少数民族的研究,出现了许多岱族、侬族的研究专家,他们围绕岱、侬族的历史、经济、伦理道德、风俗习惯、民间文学、传统戏剧、民族医药、文化交流和语言文字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取得很大的成果。目前越南研究界迫切希望能够跟中国学者协作,共同探讨岱、侬族与中国壮族关系研究的一些空白。
- 王全黄可兴阮小妹
- 《越甸幽灵集》神话角色功能的文化阐释被引量:1
- 2015年
- 《越甸幽灵集》一方面体现了越南神话对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另一方面也展现了越南自己本土的一些风俗文化特征。认为《越甸幽灵集》中所叙述的神话,既不同于开天辟地的创世神话,也不同于氏族社会的英雄神话,更不同于民间流传的自然神话,《越甸幽灵集》是将越南当地特有的神话元素融合进儒家思想价值观中,为巩固和稳定王朝统治服务。
- 黄可兴宋百灵
- 关键词:神话普罗普叙事理论
- 论韦杰三文学创作对壮族文学现代化的贡献被引量:2
- 2004年
- 韦杰三的文学创作实践 ,以鲜明的时代色彩 ,抒发了对个性解放的向往 ,对自由、民主的追求 ,强烈的彻底的反对封建礼教的精神 ,为壮族文学注入了现代化的气息 ;他广泛吸收古今中外文学的精华 ,在文学体裁和艺术手法等方面做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 ,为壮族文学与先进民族文学接轨搭建了一座桥梁 ,使壮族文学逐步走上现代化的道路。
- 黄可兴
- 关键词:文学形式
- 从《越甸幽灵集》中的人君形象看中国“王道观念”对越南的影响
- 2018年
- 《越甸幽灵集》是越南最早的典籍之一,其中的"历代人君"部分,通过对形形色色不同历史或传说人物的描写,刻画出许多不同类型的人君形象。在这些人君的身上,一方面打上了中国儒家传统文化中"王道观念"的许多烙印,另一方面又展现了"王道观念"在越南的变异现象。根据严绍璗的"文学变异体"理论,认为《越甸幽灵集》中有关"王道观念"的变异,实际上是作者试图通过文明教化、军事攻伐、农业立国和贞节至上四类人君形象,勾勒出越南古代知识分子理想化的政治图景:即建立政治体系与意识形态高度一体化、政治权威与意识形态权威合二为一以及政治秩序与文化秩序一体同构的理想世界,其终极目的是巩固封建王朝的统治,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 黄可兴宋百灵
- 新时期文学在越南的翻译、研究及其启示被引量:1
- 2018年
-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新时期文学的许多著名作家诸如王蒙、贾平凹、冯骥才、莫言、张贤亮、铁凝、韩少功、余华、李锐、刘震云、金庸、琼瑶等的代表性作品被逐步翻译介绍到越南,掀起中国文学的翻译和研究的热潮,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翻译家和研究专家。中国新时期文学在越南的翻译和研究不仅促进了中越文学的交流,同时也对越南当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 黄可兴黎辉霄
- 关键词:新时期文学翻译家中国文学著名作家当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