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煜珠
- 作品数:35 被引量:661H指数:15
- 供职机构:江苏农学院农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水稻小穗轴的结构及其在开闭颖过程中的变化被引量:13
- 1994年
- 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水稻小穗轴的维管结构及其在开闭颖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1)水稻小穗轴是由表皮、皮层厚壁细胞和维管束系统组成。来自小枝梗的1条大维管束和数条小维管束合并后进入小穗轴,向四周分散,韧皮部朝外,木质部在内,并分段结合,先后分枝出通外颖5条,通内颖3条,通浆片4条,通花丝6条,通雌蕊3条等维管束。通向内外颖的维管束为有限外韧型,维管束中薄壁细胞大量低,而通向浆片和雌雄总的维管束木质部和韧皮部相互嵌合,继管束中薄壁细胞含量高。(2)通雌雄蕊的维管束的筛管不仅在端壁上有筛扎,而且在侧壁上也有筛孔,筛孔中充满了胼胝质,筛管中富含只有蛋白质结晶体的P-质体,筛管周围的薄壁细胞中的线粒体密度很高,并含有许多小液泡。(3)小穗轴中有两类厚壁细胞,一类是皮层厚壁细胞,形似花生状;另一类分布在维管束间和维管束周围,两类厚壁细胞部有较多的纹孔,纹几中充满胞间连丝,厚壁细胞间隙较大,能进行共质体和质外体的运输。厚壁细胞中含有只有片层结构、能进行淀粉代谢的质体。开颖前,质体中通常见不到淀粉粒,闭颖后,质体中大量合成和积累淀粉。(4)开颖后浆片、花丝和柱头细胞发生自溶,分解物通过导管进入小穗轴,在开花后1?
- 王忠顾蕴洁高煜珠
- 关键词:水稻维管结构颖花小穗轴
- 用酸度计测定植物碳酸酐酶活性被引量:21
- 1988年
- 碳酸酐酶(CA)主要是催化CO2+H20HCO3-+H+的可逆反应。该酶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界。菠菜CA约占叶片可溶性蛋白的1~2%。近年来随着CA在藻类无机碳浓缩中的作用的发现,CA功能的研究引起了更多植物生理学工作者的重视。测定CA的方法主要有测压法,pH电极法,停流比色法和质谱法等。其中应用最为普遍的是pH电极法,其原理是用pH电极测定反应体系的pH变化。该法所用仪器简单,操作方便,有较高的精确度。
- 郭敏亮高煜珠王忠
- 关键词:电极法PH电化学式分析器酸度计植物
- 水稻叶片谷胱甘肽-抗坏血酸循环系统运转对光抑制的响应被引量:6
- 1992年
- 以水稻品种献改优为材料分析了大田及人工光抑制条件下水稻叶片光抑制表现及谷胱甘肽-抗坏血酸循环系统(以下称谷-抗系统)运转状况。结果显示,在夏季典型晴天,午间水稻叶片光合作用表现出较明显的“午休”现象。阴天,“午休”现象消失。表观量子效率分析表明“午休”现象与叶片光抑制有关。晴天水稻叶片谷-抗系统运转速率随日照强度增加而迅速加快,主要表现为谷胱甘肽总量以及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的明显增加。而GSH/GSSG、抗坏血酸总量以及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均相对稳定,表明谷-抗系统的运行速率主要受谷胱甘肽含量及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限制。无CO_2空气、强光及过氧化氢酶抑制剂处理等试验结果证明谷-抗系统运行对于光合机构清除H_2O_2等有毒物质,减轻损伤具有积极意义。还就水稻叶片的光抑制,谷-抗系统运转活性与水稻生产的可能联系进行了初步讨论。
- 熊福生宋平王甫同高煜珠
- 关键词:光合作用谷胱甘肽水稻维生素C
- 植物的碳酸酐酶被引量:23
- 1989年
- 本文介绍了植物碳酸酐酶的化学特性,在植物中的分布、定位以及环境条件对酶活性的影响。对植物碳酸酐酶的可能生理功能进行了论述,同时对近年来藻类碳酸酐酶的研究成果也做了较详细的介绍。
- 郭敏亮高煜珠
- 关键词:植物碳酸酐酶生理功能
- 无C02体系中菠菜叶肉细胞稳定性光合产物降解及其影响因素*
- 1992年
- 酶法分离的菠菜(Spinacla oleracea L.)叶肉细胞,经光合 CO_2固定预处理后转入无CO_2反应介质中,光下光合固定碳素损耗严重,其速率明显高于暗中,并受到提高光强及增加氧气浓度的明显促进,以及光合电子传递抑制剂 DCMU、解偶联剂 NH_4c1的显著抑制。外源乙醇酸可在一定程度上缓减光下光合固定碳素的损耗,但对暗中的影响不大。双离子交换层析分析表明,光下及暗中淀粉均迅速降解,且光下淀粉降解稍快。但光、暗淀粉降解过程中,可溶性碳素含量变化差异显著。光下淀粉降解并不伴随可溶性碳水化合物(3-磷酸甘油酸、磷酸三糖、蔗糖等)含量的相应增加,而暗中却可导致蔗糖及其它可溶性成分的显著积累。表明无 CO_2体系中,光下与暗中淀粉降解产物的代谢途径不同,其各自的生理作用也有明显差异。
- 熊福生高煜珠宋平
- 关键词:菠菜
- 对光呼吸在C_3植物中的一种功能的探讨
- 1989年
- 小麦不离体叶片在无 CO_2气流中,预照3小时2000μmol·m^(-2)·s^(-1)强光后,叶片光合作用受光照抑制的百分率随气流中氧浓度的不同而不同。气流氧浓度在0—10%范围内,随氧浓度升高,光抑制程度减小。在10—50%氧浓度下,叶片光合强度几乎没有不可逆下降。高于50%氧浓度,叶片所受光抑制程度反而随氧浓度提高而加重。预照光强度增加,时间延长,叶片的光抑制程度也增加。在高于2%氧的无 CO_2气流中,叶片在强光下的 CO_2猝发并非都能长时间存在。在8—11%氧浓度下,叶片的 CO_2猝发仅可持续15—30分钟。氧也可使破碎叶绿体免受强光伤害。叶片无论在高氧还是低氧条件下,强光总是只影响叶绿体 PSⅡ活性。
- 巫继拓高煜珠
- 关键词:C3植物光呼吸光抑制氧浓度
- 水稻开颖机理的探讨 V.不育系与可育系浆片和花丝结构的比较被引量:18
- 1994年
-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不育系珍汕97A与保持系珍汕97B的浆片和花丝的超微结构及其在开.闭颖过程中的变化,发现开颖前浆片和花丝细胞的质体中含有淀粉粒,临开颖时,淀粉粒消失.浆片和花丝的薄壁细胞吸水后,内膜系统破裂.释放出水解酶,细胞开始自溶,解体物通过导管等质外体向小穗轴撤离.另外还发现:不育系的浆片中的维管束数目少,缺少导管,花丝中无导管,细胞自溶慢.这可能是不育系开颖迟、闭颖慢,花丝伸长少及不易萎缩的主要原因.
- 王忠顾蕴洁高煜珠
- 关键词:水稻浆片花丝三系配套
- 水稻灌浆过程中小穗轴结构的变化被引量:12
- 1995年
- 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水稻在籽粒灌浆过程中小穗轴的结构变化,用TTC染色法鉴定了小穗轴与颖果中脱氢酶的活性。主要结果如下:(1)开花后小穗轴中厚壁细胞内的质体积累淀粉,其后随胚乳中淀粉的积累,质体中淀粉消失,另外厚壁细胞的次生壁随开花后天数的增加不断地增厚。而未灌浆的空粒,开花后厚壁细胞不积累淀粉,次生壁也不增厚。(2)小穗轴中央维管束的活性与灌浆速率有关,活性高时灌浆速率快。小穗轴一黄化,灌浆就趋向停止。(3)灌浆物质进入颖果的途径是:小穗轴中央维管束→子房背部维管束→珠心突起→珠心层质外体→胚乳。
- 王忠顾蕴洁李卫芳朱云高煜珠
- 关键词:水稻小穗轴灌浆
- 涝渍逆境对玉米根系磷酸戊糖途径的影响被引量:5
- 1992年
- 涝渍胁迫下玉米幼苗根系磷酸戊糖途径占总呼吸的百分率增加,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升高;次生根的增幅大于初生根。耐涝品种与不耐涝品种相比根内磷酸戊糖途径的增强没有明显差异,但玉米与水稻相比,上述增值与二者的耐涝性一致。
- 刘晓忠汪宗立高煜珠
- 关键词:玉米涝渍磷酸戊糖
- 水稻开颖机理的探讨——Ⅲ.浆片的结构及其在开颖过程中内含物的变化被引量:55
- 1991年
- 着生在小穗轴上的一对浆片是由许多大型薄壁细胞和分布均匀的若干条与小穗轴维管束相连的小维管束组成。每一浆片中小维管束数目因品种不同而异,一般含有15—20条。每一小维管束中具有1—5列导管,2—4列筛管和10个左右的小型薄壁细胞。小型薄壁细胞的细胞质浓,细胞器多,富含线粒体。不管是大型的还是小型的薄壁细胞之间的胞间连丝都很丰富。这些结构特点可为颖花在开闭过程中,浆片的快速吸水失水以及物质的迅速转运提供通道和能量。浆片中含有淀粉酶。开颖时浆片的干物重及可溶性糖含量均有所增加。可溶性糖除来自淀粉水解外,还可能来自小穗轴的输入。我们认为,水稻的开颖运动主要是由浆片的渗透压所调节的水势变化而引起的;而闭颖过程则受小穗轴控制。切除小穗轴的颖花因浆片内水分不能外运而影响闭颖。
- 王忠顾蕴洁高煜珠
- 关键词:水稻开花浆片小穗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