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旭
- 作品数:80 被引量:293H指数:10
-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脑血管病介入术后YM-GU-1229型动脉压迫止血器的应用及护理被引量:3
- 2009年
- 曲虹梁国标李志清高旭王丹玲赵丽萍
- 关键词: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动脉压迫止血器护理
- GFAP重组蛋白表达纯化及其主动免疫对脊髓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 目的构建表达GFAP蛋白的质粒,诱导表达GFAP蛋白,纯化鉴定后主动免疫大鼠,并通过SCI大鼠行为学研究GFAP蛋白主动免疫在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中的神经保护作用,为开展下一步研究工作...
- 曹鹏李志清高旭陈君张海峰梁国标
- 文献传递
- 129例颅内大型和巨大型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 <正>本文总结分析了我院2000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129例(占同期动脉瘤手术治疗的14.5%)共138个动脉瘤(单发125例,多发4例)手术病例,对于大型及巨大型动脉瘤的临床特点、手术方案制定以及术中处理技巧等...
- 林军魏学忠梁国标薛洪利梁勇许在华李志清高旭
- 文献传递
- Endovascular Coiling of Large and Giant Intracranial Aneurysms with Parent Artery Preservation: A Single-Centre Experience and Follow-Up
- 高旭梁国标于春泳李志清王晓刚张海峰
- 覆膜支架治疗颅外段颈动脉创伤性假性动脉瘤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总结应用覆膜支架治疗创伤性颅外段颈动脉创伤性动脉瘤的临床经验,包括适应证、安全性、有效性和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1年12月应用覆膜支架治疗的17例颅外段颈动脉创伤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部位、大小、临床症状和预后等。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置入覆膜支架,术后造影显示动脉瘤闭塞,供血动脉通畅。随访患者均无缺血。结论覆膜支架是治疗颅外段颈动脉创伤性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可作为颅外段颈动脉创伤性动脉瘤的的一线治疗方法。
- 李志清梁国标王晓刚李京臣赵明利李创忠高旭
- 关键词:颈动脉动脉瘤覆膜支架
- GFAP重组蛋白表达纯化及其主动免疫对脊髓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 2011年
- 目的构建表达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的质粒,诱导表达GFAP蛋白,纯化鉴定后主动免疫大鼠,并通过SCI大鼠行为学研究GFAP蛋白主动免疫在脊髓损伤(spinalcord injury,SCI)中的神经保护作用,为开展下一步研究工作做准备。方法从人脑胶质瘤组织提取mRNA,采用RT-PCR的方法克隆GFAP序列并表达后,将GFAP基因片段与原核表达质粒pGEX-4T-2连接,转化宿主菌BL21构建重组质粒,诱导表达后纯化,主动免疫大鼠,通过建立SCI大鼠模型,观察行为学评分,验证蛋白免疫效果。结果从脑胶质瘤组织克隆出1300bp的GFAP目的片段,成功构建GFAP表达质粒,制备并纯化GFAP重组蛋白后成功免疫大鼠,并通过SCI大鼠行为学评分验证其神经保护作用。结论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GEM-T/GFAP,表达纯化GFAP重组蛋白,并验证了GFAP蛋白主动免疫对脊髓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 曹鹏李志清高旭陈君张海峰梁国标
- 关键词:脊髓损伤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质粒构建免疫神经保护
- 褪黑素通过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减轻线粒体氧化应激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的作用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探讨褪黑素通过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减轻线粒体氧化应激机制对脑缺血-再灌注(IR)小鼠的作用。方法通过线栓法建立小鼠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IR模型,对190只小鼠经腹腔注射褪黑素和侧脑室注射SIRT1抑制剂EX527,剔除死亡小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R组、褪黑素组、褪黑素+EX527组、EX527组各40只,通过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法测定脑梗死体积、干湿比重法测定脑水肿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和胞质SIRT1、Ac-P53、Ac-核因子κB(Ac-NF-κB)、BCL2、BAX蛋白以及细胞色素C蛋白表达。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1)4组间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和脑水肿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6.452、23.622和18.786,均P<0.05)。4组SITR1、Ac-P53、Ac-NF-κB、BCL2、BAX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 348.158、1 434.841、7 042.563、14 627.128和691.475,均P<0.05)。4组小鼠线粒体膜电位、线粒体活性氧和复合体Ⅰ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8.454、33.728和29.716,均P<0.05)。(2)与IR组相比,褪黑素组的脑梗死体积缩小(32±5)mm^3比(57±5)mm^3,P<0.05);神经功能障碍评分降低(2.4±0.3比3.5±0.3,P<0.05);脑水肿减轻(80.2±0.9)%比(83.9±1.2)%,P<0.05);SIRT1和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增加(P<0.05);促凋亡蛋白BAX和Ac-P53、Ac-NF-κB的表达减少(P<0.05);线粒体膜电位、线粒体复合体Ⅰ活性和细胞色素C水平提高(P<0.05);胞质活性氧产物和细胞色素C水平降低(P<0.05)。(3)与褪黑素组相比,褪黑素+EX527组的脑梗死体积增大[(42±5)mm^3比(32±5)mm^3,P<0.05];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增高(3.2±0.3比2.4±0.3,P<0.05);脑水肿加重[(83.4±0.8)%比(80.2±0.9)%,P<0.05];SIRT1和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减少(P<0.05);促凋亡蛋白BAX和Ac-P53、Ac-NF-κB的表达增加(P<0.05);线粒体膜电位、线粒体复合体Ⅰ活性和细胞色素C水平降低(P<0.05);
- 刘阳阳梁国标甄恩迪毛崇丹高旭郝广志董玉书
-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褪黑素线粒体氧化应激小鼠
- 脑局部孤立离断术治疗难治性癫痫被引量:8
- 2006年
- 目的探讨脑局部孤立离断术的患者适应证、术前评估手段及手术疗效。方法分析 6名难治性癫痫患者的术前术后资料,对患者的评估手段、手术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6名患者中, 随访9-15个月,5名发作消失,达到Engel Ⅰ级治疗,1名患者发作得到有效控制,发作频率减少 90%以上。1例患者出现头皮下积液,术后2个月复查时,头皮下积液完全消失。结论在手术适应证的要求下,综合多种术前评估方法,尤其是脑功能的准确测定可以使脑局部孤立离断术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
- 张华高国栋姚庆和高旭
- 关键词:难治性癫痫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适应证
- 脑皮层电刺激对功能区和癫痫发作起始区的确定作用被引量:12
- 2006年
- 目的 评估皮层电刺激功能区的确定的可靠性和对癫痫发作起始区的辅助定位作用。方法 19名患者,在最怀疑的区域进行颅内电极置人,条状电极和格子电极均采用。颅内电极置人后,手术后关闭手术切口,患者返回脑电监测室进行1~2周的长程视频颅内脑电监测,期间对患者的发作间期和发作期脑电图进行分析和进行脑皮层电刺激功能区测定。皮层电刺激方式:本临床实验采用的脑皮层电刺激参数是50Hz,0.2ms电脉冲刺激。结果 脑皮层功能区测定:19例患者中,发作起源区与重要的皮质功能区(运动、感觉、语言、视觉)范围紧邻或有重叠的有7例。脑皮层电刺激癫痫发作诱发:19名患者中,18名患者人为通过颅内电极电刺激诱发出患者的发作先兆或发作,诱发脑皮质位置均包含皮层脑电记录所确定的癫痫发作起始区,电刺激诱发先兆或发作的可重复率为94.7%。手术并发症:1例患者发生永久性局限视野缺损(术后7个月复查仍未改善),缺损为左上视野区;1例患者电极埋藏术后出现一过性失语,2天后该症状缓解,切除术后未发生失语;1例患者术后3天内反应时有“星星闪光”样视幻觉,后未经特殊处理,自愈。所有其他患者经过检查,术后无神经功能和神经心理损害发生。结论 皮层电刺激确定的神经功能区可靠性好,是避免手术并发症的保证,同时电刺激对癫痫发作起始区的确定有良好的辅助作用。
- 张华田雪姚庆和李一明王超井晓荣高旭高国栋
- 关键词:癫痫颅内电极电刺激
- 大型和巨大型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策略与技巧
- 目的探讨大型和巨大型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中安全性和有效性及与治疗策略和技巧有关的因素。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010年8月我院栓塞治疗的189例大型和巨大型颅内动脉瘤患者,统计其动脉瘤形态特点;载瘤动脉和年龄;...
- 梁国标李志清王晓刚高旭曹鹏赵明利张右迁
- 关键词:动脉瘤栓塞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