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志强

作品数:4 被引量:25H指数:4
供职机构:香港城市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电子电信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电子电信
  • 2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4篇电致发光
  • 4篇光致
  • 4篇光致发光
  • 4篇发光
  • 3篇衍生物
  • 3篇吡唑
  • 3篇吡唑啉
  • 3篇吡唑啉衍生物
  • 3篇唑啉
  • 1篇取代基
  • 1篇化合物
  • 1篇光材料
  • 1篇发光材料
  • 1篇不同取代基
  • 1篇EL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香港城市大学

作者

  • 4篇李述汤
  • 4篇张晓宏
  • 4篇高志强
  • 4篇吴世康
  • 4篇李振声
  • 1篇姜永才

传媒

  • 2篇感光科学与光...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化学学报

年份

  • 3篇2000
  • 1篇199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几种吡唑啉衍生物的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特性研究——一类蓝色的OLED发光材料被引量:9
2000年
对四种不同结构的吡唑啉化合物在溶液和薄膜中的光致发光行为及作为掺杂染料组成两种不同结构电致发光(EL)器件的发光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具有相同共扼部分,但未成环的腙类化合物,不论在溶液中或在固相条件下,都不能很好的发射荧光.而构成了吡唑啉环的化合物,则在上述两种情况下都有较强的荧光发射能力.在5位处联有苯基的非平面状吡唑啉化合物,由于不易于结晶化而有良好的成膜性能;相反,在5位处无苯环联结者,如EP3,则由于其易于结晶化,因而不利于器件的制作.
张晓宏吴世康高志强李振声李述汤
关键词:光致发光电致发光
具有不同取代基的吡唑啉衍生物的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被引量:10
2000年
在合成两种具有不同取代基的吡唑啉衍生物PD1和PD2的基础上 ,研究了不同取代基效应对其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性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甲氧基取代的化合物PD2较N ,N 二甲氨基取代的化合物PD1具有更高的荧光量子产率 .而在作为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掺杂染料 ,当其器件结构为ITO/TPD/TPBI:2 %PD/TP BI/Mg :Ag时 ,PD1掺杂染料却有着较PD2更高的电致发光效率 .当器件的电流密度为 42 0mA/cm2 时 ,掺杂染料为PD1的器件在 487nm处发射蓝光 ,其发光亮度为 1 2 2 4cd/m2 .
张晓宏姜永才吴世康高志强李振声李述汤
关键词:吡唑啉衍生物光致发光电致发光取代基
含“单”及“双”吡唑啉基化合物的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的比较研究被引量:6
2000年
对 7种含“单”或“双”吡唑啉化合物在溶液和在固体器件 [ITO/ TPD/ TPBI-2 % EP/ TPBI/ Mg-Ag]中作为掺杂发光材料的电致发光特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由吡唑啉化合物所构成的器件具有优良的电致发光特性 .特别是在 5-位处联有芳基的双吡唑啉化合物 ,由于它们具有良好的成膜能力和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因此所制得的器件有很好的稳定性 .结果还表明 ,含双吡唑啉基化合物的荧光量子产率较含单吡唑啉基者为低 .
张晓宏吴世康高志强李振声李述汤
关键词:吡唑啉衍生物光致发光电致发光
苯并噻唑衍生物用作EL器件中发光材料的研究被引量:6
1999年
在多层结构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EL)研制中,一个最富吸引力的提高器件发光效率的方法是通过选择具有高荧光量子产率的发光染料为掺杂剂,加入到作为主体的电子或空穴传输层内,经电子与空穴在主体化合物层内的复合形成激子,经能量转移,激发染料分子,发射染料荧光....
张晓宏吴世康高志强高志强李振声邝海伦李振声
关键词:电致发光光致发光EL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