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瑾

作品数:225 被引量:2,887H指数:32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地震科学联合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7篇期刊文章
  • 6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8篇天文地球
  • 12篇建筑科学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矿业工程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6篇地震
  • 66篇断层
  • 25篇失稳
  • 24篇震前
  • 22篇地震前
  • 22篇岩石
  • 21篇地震活动
  • 18篇热红外
  • 15篇前兆
  • 15篇强震
  • 13篇遥感
  • 13篇应力
  • 13篇震源
  • 13篇声发射
  • 12篇地震前兆
  • 12篇裂带
  • 11篇地表
  • 10篇断裂带
  • 10篇汶川地震
  • 9篇断层活动

机构

  • 209篇中国地震局
  • 15篇国家地震局
  • 11篇河北省地震局
  • 10篇中国科学院
  • 6篇新疆维吾尔自...
  • 5篇辽宁工程技术...
  • 4篇华北水利水电...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华北水利水电...
  • 3篇天津市地震局
  • 3篇中国石油冀东...
  • 2篇云南省地震局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2篇四川省地震局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山东省地震局
  • 1篇山西省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地震台网...

作者

  • 225篇马瑾
  • 74篇刘力强
  • 45篇马胜利
  • 40篇刘培洵
  • 37篇陈顺云
  • 21篇单新建
  • 18篇郭彦双
  • 16篇陈国强
  • 16篇扈小燕
  • 13篇刘天昌
  • 12篇王凯英
  • 11篇刁桂苓
  • 10篇邓志辉
  • 10篇马文涛
  • 9篇屈春燕
  • 9篇杨晓松
  • 9篇卓燕群
  • 8篇雷兴林
  • 8篇吴秀泉
  • 8篇曾正文

传媒

  • 62篇地震地质
  • 19篇地球物理学报
  • 9篇地震学报
  • 8篇国际地震动态
  • 6篇中国科学(D...
  • 6篇地学前缘
  • 5篇科学通报
  • 5篇岩石力学与工...
  • 5篇自然科学进展
  • 4篇中国科学:地...
  • 4篇中国地震学会...
  • 4篇第七届构造地...
  • 4篇第四届全国构...
  • 3篇地震
  • 3篇地球物理学进...
  • 3篇中国地震
  • 2篇自然杂志
  • 2篇大地测量与地...
  • 2篇中国地球物理...
  • 2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6篇2016
  • 4篇2015
  • 11篇2014
  • 14篇2013
  • 19篇2012
  • 9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7篇2007
  • 10篇2006
  • 10篇2005
  • 19篇2004
  • 16篇2003
  • 9篇2002
  • 5篇2001
2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首都圈地区地质地球物理资料数据库
<正>首都圈地区地质地球物理资料数据库是在北京地区地质构造、地球物理及地震灾害等的研究基础上, 对现有资料的汇总,是将来进一步工作的良好基础.它主要由4部分组成. 1 图形资料库 (1)地质构造与地球物理场分布图:前新生...
刘力强邓志辉雷兴林马瑾
文献传递
单断层系统变形与破坏过程中声发射能量的特征及其地震学意义
本文通过模型试验,研究了单断层系统变形与破坏的动态过程,分析了声发射事件全波形能量的特征及其与单断层系统破裂扩展与失稳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声发射能量的分布和单断层系统的变形
曾正文王艾芳马瑾
关键词:断层系统地震学
文献传递
亚失稳准动态及同震过程变形场时空演化特征——实验与分析被引量:10
2021年
断层亚失稳模型指出,在临震亚失稳阶段中各种物理量存在规律性的时空演化特征,控制这些物理参数变化的根本原因是震源的力学过程。为深入观测和分析该过程,文中介绍了一套自主研发的64通道、16位分辨率、4MHz采样频率、可并行连续采集的超动态变形场观测系统(UltraHi DAM),首次实现了在4MHz频率下对应变信号和声发射信号的同步采集。依托该系统对断层失稳变形的全过程,特别是失稳前几s到若干μs的瞬态变形过程,即亚失稳准动态阶段进行了精细、深入的观测,解析了相关的震源力学问题,获得以下认识:1)伴随断层局部卸载而出现的应变局部化加速是进入亚失稳准静态阶段的近场判据;2)亚失稳准动态阶段的应变场特征(应变调整)表现为以应变逐点的逐次加速和往复传递;3)准动态过程中每个子阶段都存在短暂的准备期,其可能有助于临震预测;4)一次断层失稳事件(实验室地震)可以伴随发生多次震源应变高频震荡以及对应的多次声发射事件。
李世念马瑾马瑾汲云涛郭彦双
关键词:变形场
多核处理器环境下遥感数据处理的并行与串行算法的性能比较
2012年
卫星遥感能够提供(准)实时地面信息,在地震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MODIS是搭载在Terra和Aqua两颗卫星上的重要的“图谱合一”光学遥感观测仪器。由于MODIS数据具有多频段、高分辨率、高时效性、应用广泛等特点,使得MODIS数据对地球科学的综合研究和对陆表、生物圈、固态地球、大气和海洋的长期观测有着重要意义,在自然灾害的监测和分析研究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扈小燕刘培洵陈顺云刘力强马瑾马胜利
关键词:遥感数据处理多核处理器性能比较串行算法MODIS数据卫星遥感
鲜水河断裂带断层活动“协同化”的演化特征
<正>1997年11月8日玛尼7.5级地震前约1年的时间里,鲜水河断裂带北西段5个跨断层蠕变测点的走滑方式均为左行错动,走滑速率相差不大,活动比较规律(暂称为"协同化"),而在其他时段,各测点的旋性和速率差异都比较明显。...
刘冠中马瑾
文献传递
芦山地震前康定地温变化现象被引量:22
2013年
近年来,中国大陆强震主要发生在巴颜喀拉地块周边,该地块成为近期中国大陆强震主体地区。在一些关键构造部位,开展地壳活动信息监测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作者所在研究组专门研发了适于野外观测的无线地温遥测设备,在鲜水河断裂带建立了无线地温遥测台网。在2013年4月20日的芦山地震前后,观测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现象:从2013年1月31日开始,康定地温出现持续变化,并与台站周围小震活动存在良好的对应关系。根据温度与力之间的关系,基岩温度突变的内在本质是应力调整。从构造角度看,龙门山断裂带和鲜水河断裂带同属于巴颜喀拉地块的不同边界,康定测点与芦山地震之间存在关联性,上述温度变化可能与芦山地震有关。
陈顺云刘培洵刘力强马瑾
关键词:小震活动地应力
岩石的流变性质与断层模型被引量:9
1995年
本文以断层带的变形机制为主题,简要总结了与此相关的岩石流变性质的研究结果,讨论了已有的几个断层带模型,并就进一步应开展的研究课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马胜利马瑾
关键词:岩石流变性质
构造物理场的演化过程与地震预报
<正>地震前兆场的类型和特征是地震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由于地壳介质、构造及地壳活动的不均匀性等因素的影响,地震前兆场极为复杂。对构造地震而言,地震前兆场应是构造活动引起的物理场的瞬态变化, 只有在了解构造活动物理场的大背...
马瑾刘力强马胜利刘天昌邓志辉马文涛曾正文
文献传递
边坡在地震作用下的加卸载响应规律研究被引量:38
2004年
将作用在边坡上的地震力视为对边坡的加卸载,应用动力有限单元法和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开展边坡的全时程动力分析,建立了地震边坡加卸载响应模型,以边坡位移、位移速度、位移加速度为响应参数讨论了地震过程中边坡加卸载响应比的变化,提出了以加卸载响应比判断地震边坡稳定性的新思路,研究结论可推广应用于所有具有周期荷载特征的边坡动力稳定性分析。
姜彤马莎许兵马瑾
关键词:土力学地震边坡加卸载响应比
交叉断层的交替活动与块体运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2
2000年
通过物理模拟证明交叉断层上会交替地发生失稳事件。两条交叉的断层在活动中既相互促进 ,又相互制约 ,即一条断层既可能使另一条断层发生闭锁而积累应变 ,又可能触发其错动。每条断层的位移速率、总位移量以及失稳事件数与断层方向和主压应力轴的夹角有关。各断层段的位移有时体现为断层围限块体的平移运动 ,而有时则体现为块体的旋转运动。发生在不同部位的失稳事件影响范围不同 ,在正应力较大的断层上失稳事件影响范围大。涉及交叉断层的较大失稳事件发生前常出现前兆性小事件。交叉断层的交替活动实际上由变形场中块体的运动所控制。
马瑾马胜利刘力强刘天昌吴秀泉
共2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