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评价非洛地平缓释片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44例原发性老年高血压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2例。对照组予以卡托普利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观察组采用卡托普利联合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监测2组患者24 h动态血压,观察治疗前、治疗第6周和第12周2组患者BPV的变化,统计治疗效果,分析治疗前、后糖脂代谢及肝肾功能指标的变化,并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治疗6周和12周后,24 h平均收缩压(SBP)、d SBP、n SBP、晨峰SBP、24 h收缩压变异性(SBPV)、24 h DBPV、d SBPV和d DBPV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4 h DBP和d DBP仅在观察组治疗12周后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6周和12周后,24 h SBP、d SBP、n SBP、晨峰SBP和晨峰DBP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2周后,24 h SBPV、24 h DBPV、d SBPV和d DBPV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治疗12周后,与治疗6周时比较,24 h SBPV、24 h DBPV、d SBPV和d DBPV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6.11%和93.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60,P>0.05)。治疗前后2组血糖、血脂及肝肾功能指标均无明显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67,P=1.000)。结论非洛地平缓释片联合卡托普利可有效降低老年高血压,特别是可以控制BPV,且不影响糖脂代谢及肝肾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目的 以网络药理学为主要研究手段,结合分子对接技术,分析烧伤酊治疗烧烫伤的分子机制。方法 利用中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integrative pharmacology-based research platfor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IP)及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 TCMSP)筛选烧伤酊(榆树皮、黄柏或关黄柏)的相关靶点及其活性成分,采用UniProt数据库标准化靶点,并利用Cytoscape可视化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在数据库Gene Cards中检索与烧烫伤有关的基因,利用数据库STRING构建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网络,并同时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 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采用分子对接技术对接核心的活性成分和靶位置。结果 通过类药性(drug likeness, DL)参数筛选得出烧伤酊组分榆树皮、黄柏和关黄柏中的主要活性化合物118个、核心靶点248个;检索疾病数据库得到烧烫伤疾病相关靶点2 147个;通过可视化数据分析得到38个潜在核心靶点及与其对应的51个中药潜在活性单体成分;结合GO功能与KEGG通路分析,烧伤酊中的活性成分槲皮素、沃戈宁黄酮、黄芩素主要通过调节蛋白激酶B1(protein kinase B1,AKT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上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上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等蛋白以及肿瘤坏死因子、癌症中的蛋白多糖和细胞因子之间的受体作用等信号通路来发挥炎症应答、免疫应答、信号转导以及细胞增殖的正调控等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烧烫伤的效果。结论 初步揭示了烧伤酊多层次、多环节治疗烧烫伤的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