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婷 作品数:32 被引量:158 H指数:7 供职机构: 陕西省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探析多元化的输血医学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2024年 输血医学作为临床学科备受关注,发挥重要作用,但输血医学专业人才供不应求。缺乏独立学科设置加剧了这一问题。为弥补差距、提高临床质量,需建立多元化输血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满足临床需求、促进跨学科合作、保证安全质量、适应技术进步与医疗模式变化。本文分析了输血医学现状与需求,强调跨学科性质和高技能人才需求。强调需要综合教育项目,包括理论、实践和临床经验。我国高校课程体系不足,少有输血专业。国外输血医学教育取得重大进展,成功模式强调实践训练、跨学科知识整合和终身学习。建议多样化教育方向与模式,结合临床基础学科、实践技能培训和临床实习。强调构建实训平台,提供全面接触和体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如沟通、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能力。总之,强调建立多元化输血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性,满足临床需求、促进学科发展、提高临床质量。需综合课程结构、实践培训平台和跨学科方法。通过实施这些策略,培养高素质输血医学专业人才,提供更好支持与服务。 马婷 宋晓龙 王晶关键词:输血医学 医学教育 51283例住院患者与献血者Rh血型分布和分析 被引量:31 2018年 目的分析51 283例住院患者与无偿献血者Rh血型抗原分布特征。方法对31 818名住院患者及19 465名无偿献血者通过微柱凝胶方法进行Rh血型D、E、e、C、c抗原进行检测。结果住院患者与献血者Rh血型分布频率不同,住院患者与献血者Rh血型分布构成比主要为DCCee及DCcEe两种,住院患者为41.64%、36.58%,献血者为41.11%、37.11%;不同ABO血型住院患者及献血者Rh血型分布不同;Rh D阳性患者主要Rh血型为CcEe(36.58%)及CCee(41.64%),RhD阴性患者Rh血型主要为ccee(54.30%)及Ccee(30.86%);不同科室患者仅血液科与总住院患者Rh血型分布不同,与文献记录的合肥、广州、南宁与西安地区献血者Rh血型分布有显著差异,而咸阳地区与西安地区差异不明显。结论不同人群、科室、地区等Rh血型分布特征不同,Rh血型检测对临床安全合理输血具有重要意义。 马婷 杨江存 宋耀军 王文华 谢昕昕 陈萍 杨颖群 常靖妍 王妙妮关键词:输血安全 RH血型 4℃冷藏保存血小板在外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一项随机对照可行性研究 2025年 目的观察冷藏保存血小板(cold stored platelets,CSP)在外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一项前瞻性、双盲、随机临床试验对伴有外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以评估CSP与室温保存血小板(room temperature platelets,RTP)的止血功能。主要结局是评价引流量、血小板计数和血栓弹力图-最大振幅(thromboelastography,maximum amplitude,TEG-MA)。次要结局包括住院时间、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医疗花费。结果共有62例患者完成了最后的临床观察,CSP组和RTP组各31例。血小板输注以后1~12 h,13~24 h,25~48 h,49~72 h的引流量分别为:8.5 mL/h vs 20.83 mL/h,0.52 mL/h vs 5.0 mL/h,3.5 mL/h vs 5.0 mL/h,0.63 mL/h vs 4.1 mL/h。血小板计数:58×10^(9)/L vs 79×10^(9)/L,54×10^(9)/L vs 77×10^(9)/L,63×10^(9)/L vs 75×10^(9)/L,66×10^(9)/L vs 79×10^(9)/L。TEG-MA:50.1 mm vs 52.0 mm,50.1 mm vs 54.8 mm,53.0 mm vs 56.6,56.0 mm vs 53.2 mm。根据广义估计方程,两组在不同时间的P_(drainage)=0.933,P_(PLT计数)=0.473,P_(TEG-MA)=0.2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ICU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出院结局在CSP组与RT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小板输注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P与RTP在外科大出血治疗中具有相同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本研究为临床应用CSP提供了可信的证据支持。 孙杨 牛佳萌 邢莉莉 马婷 杜工亮 李学文 王亚琴 王李秦 陈萍 王文华 杨颖群 宋奥微 谢昕昕 宋耀军 王妙妮 常婧妍 田芬芳 杨江存关键词:血小板 出血 扩增阻滞突变系统用于ABO血型基因分型研究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低成本的ABO血型基因分型方法。方法设计6对引物,建立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RMS),对30例中国汉族无关个体外周血样本的ABO基因型进行鉴定,并与血清学方法和直接测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ARMS技术检测30例样本结果同血清学方法、直接测序结果吻合率达到100%。结论该研究建立的ABO血型基因型鉴定方法可快速检测出28种ABO基因型,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张朝 朱娟莉 杨江存 马婷 惠文利 崔亚丽关键词:扩增阻滞突变系统 ABO血型 基因分型 38840例住院患者血小板抗体筛查分析 被引量:10 2021年 目的通过检测分析血小板抗体在住院患者中的分布特征,探究血小板抗体产生原因,为提高输血质量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取38840例患者,采用Capture-P固相检测体系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统计分析抗体阳性率。结果38840例住院患者中血小板抗体阳性者3989例,阳性率为10.27%。男女性患者阳性率分别为8.7%和11.5%,女性血小板抗体阳性率较高。年龄<18岁组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6.98%,显著低于年龄≥66岁及18~65岁两组。有妊娠史及输血史患者阳性率均显著增高,分别为14.4%和14.7%。血液系统疾病及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疾病阳性率高达20%以上。以血液内科、重症医学科、产科患者阳性率排前三名,阳性率分别为15.17%、14.97%及13.67%。B型和AB型患者的阳性率低于A型及O型。结论临床输注血小板时,应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种、住院科别等因素对血小板抗体的影响,以减少无效输注的发生。 牛佳萌 马婷 陈欣悦 邢莉莉 王文华 王文华 宋耀军关键词:血小板 血小板抗体 住院患者 血小板输注无效 血小板抑菌作用的研究进展 2023年 血小板不仅具有止凝血功能,还可以通过膜受体直接或间接识别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生的信号捕获和消灭病原菌,也可以通过释放血小板内颗粒物质、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与机体免疫系统各组成部分协作,发挥吞噬病原体、释放抗菌蛋白与趋化因子和激活与增强白细胞等其他专职抗炎细胞的杀菌作用。但血小板的抑菌成分及抑菌机制尚不明确,应关注血小板的免疫机制及抑菌效应。 王文华 邢莉莉 马婷 杨江存 魏绪仓关键词:血小板 抑菌 趋化因子 抗菌肽 利用金磁微粒免疫化学发光技术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建立灵敏、准确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方法。方法以金磁微粒为载体,辣根过氧化物酶.鲁米诺.双氧水为化学发光体系,建立hsCRP的检测方法。对方法的线性、灵敏度、精密度、准确性等进行评估。对233例临床样本进行检测,与德国西门子散射比浊法检测结果进行比对。结果该方法在(0.15~25.00)mg/L范围内呈现优良线性(R^2=0.9937),最低检测限为0.076mg/L,批内精密度〈10.00%、批间精密度〈15.00%,平均回收率为97.80%。与德国西门子散射比浊法相比,具有相关性、一致性良好的特点。结论利用金磁微粒免疫化学发光技术可成功检测hsCRP。 郭博阳 马乐 张梦丹 杨江存 杜海平 马婷 崔亚丽关键词:夹心法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高敏C反应蛋白 红细胞的止血功能体外试验研究 目的 红细胞止血功能概念来自于临床推理验证,而前期没有敏感的试验方法来评估检测红细胞止血功能,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 phy, TEG)可以反应凝血过程全貌及全血细胞间相互作用,因此我们采用TEG及... 杨江存 孙杨 马婷 陈萍 高英 李玲陕西省ABO与Rh血型分布特征及人口迁移对血型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调查分析陕西人ABO和Rh血型的分布特征,探讨区域划分及人口迁移对血型分布的影响。方法收集陕西省十个地市20年3691624人献血者数据,以陕西省地理学特征分为陕北、陕南和关中3个地域,统计分析不同区域ABO及Rh血型分布特征。采用热图软件导入陕西省地图呈现ABO血型地图。分析对比2008年和2018年2个年份ABO血型分布时空变化特征。结果陕西人ABO血型分布特征为O>B>A>AB,Rh阴性占比为0.41%。绘制了陕西省ABO血型分布地图,陕西ABO血型分布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关中ABO血型分布为B>O>A>AB,陕南为O>A>B>AB,陕北为O>B>A>AB。陕北A型占比最低为26.12%,陕南B型最低为27.48%,O型在陕北和陕南地区占比较高,分别为32.60%和32.10%。与2008年相比,2018年的陕西三个区域ABO血型分布发生显著改变。结论陕西省ABO血型总体分布特征为O>B>A>AB,地域不同血型分布存在显著差异,1998~2018年间人口迁移对血型分布产生影响。 孙杨 申远 牛佳萌 邢莉莉 王李秦 王文华 马婷 杨江存关键词:血型分布 ABO血型 RH血型 献血者 悬浮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和机采血小板悬液纠正体外血液稀释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与贫血 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体外血液稀释导致的血红蛋白降低和凝血功能障碍进行不同剂量悬浮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和机采血小板补充干预,力求体外获得补充血液成分最佳比例与时机,供体内输血参考。 杨江存 孙杨 马婷 陈萍 高英 李玲关键词:血液稀释 凝血障碍 悬浮红细胞 新鲜冰冻血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