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博
- 作品数:14 被引量:97H指数:6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硼替佐米联合改良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观察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联合改良VAD方案(PVAD)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共有52例MM患者接受了2~8个疗程PVAD方案化疗。PVAD方案:硼替佐米(万珂)1.3mg/m2,3秒内快速注射,d1,4,8,11;长春瑞滨10mg/d静滴,d1~4;吡柔比星10mg/d静滴,d1~4;地塞米松20mg/d静滴,d1~4。每28天为1个疗程,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总体反应率[完全缓解(CR)+接近完全缓解(n CR)+部分缓解(PR)+轻微反应(MR)]为92.3%(48/52),治疗有效率(CR+PR)为88.5%(46/52)。其中在PVAD方案治疗前接受过VAD方案治疗的21例患者中,18例有效,治疗有效率(CR+PR)为85.7%(18/21)。最常见的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包括白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非血液系统不良反应主要为乏力、外周神经病变、腹胀/便秘等消化道症状、带状疱疹、呼吸道感染、血栓形成等,经对症处理后均可缓解或恢复。结论:PVAD方案在初发或难治复发的多发性骨髓瘤中均有较好疗效,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优于单用硼替佐米或单用VAD方案。
- 王芳侠李月张王刚曹星梅陈银霞何爱丽刘捷赵万红马肖容杨云王剑利张鹏宇古流芳雷博王瑾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硼替佐米
- 基于培门冬酶的化疗用于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比较研究被引量:26
- 2016年
- 目的:研究基于培门冬酶(pegasparaginase,PEG-Asp)的多种化疗方案治疗儿童和成人初治及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和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T cell Non-Hodgkin's lymphoma,T-NHL)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为临床优化治疗提供新的治疗策略。方法:选取儿童和成人初治及复发ALL和T-NHL共62例,其中应用培门冬酶联合化疗22例(PEG-Asp联合化疗组),应用含左旋门冬酰胺酶的常规化疗方案40例(L-Asp常规化疗组),评价两种疗法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住院时间、医疗费用,比较治疗相关死亡率并随访生存情况。结果:近期疗效分析显示,PEG-Asp联合化疗组总缓解20例(90.91%),CR 17例(77.27%),PR 3例(13.64%),L-Asp常规化疗组总缓解35例(87.5%),CR 29例(72.5%),PR 6例(15%),组间及亚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生存分析显示,6个月、12个月总生存率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期内门冬酰胺酶相关不良反应均为WHO毒性反应1-2级,无3-4级毒性反应和治疗相关死亡率。PEG-Asp联合化疗组过敏反应和高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L-Asp常规化疗组,其它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PEG-Asp联合化疗组均完成预期PEG-Asp治疗剂量,L-Asp常规化疗组仅29例(72.5%)完成L-Asp治疗剂量。PEG-Asp联合化疗组平均住院日10.5 d,较L-Asp常规化疗组住院18.9 d显著缩短,治疗总费用相对较低。结论:基于培门冬酶的化疗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疗效比较好,安全性较高,过敏反应发生率低,使得治疗剂量完整完成,保证了临床疗效。住院时间显著缩短,治疗总费用相对较低,替代L-Asp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优化联合化疗方案用于更多病例以及远期生存率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 徐燕王瑾杨楠白菊张鹏宇古流芳雷博刘捷王芳侠黄炳俏张王刚何爱丽曹星梅陈银霞马肖容
- 关键词:培门冬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细胞淋巴瘤化疗
- GHA及新型联合预激化疗方案治疗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队列研究被引量:13
- 2015年
- 目的:本文探讨GHA(G-CSF+高三尖杉酯碱+小剂量阿糖胞苷)及GHAA和GHTA等新型联合预激化疗方案治疗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寻求高效低毒的新型化疗方案,并探索其与共刺激分子B7.1的关系。方法:应用GHA标准预激化疗方案,即G-CSF 100μg/(m2·d)皮下注射,d 0-14;高三尖杉酯碱1.0 mg/(m2·d)静脉点滴,d 1-14;阿糖胞苷(Ara-C)7.5-10 mg/(m2·d)皮下注射,q12h,d 1-14,以及GHAA、GHTA等联合预激化疗(联合阿柔比星20 mg d 1-7或吡柔比星20 mg d 1-7)治疗74例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和4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RAEB和RAEBT),与常规化疗组(MA、TAE方案)56例比较,分别观察不同方案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治疗相关死亡率并随访生存;同时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肿瘤细胞上共刺激分子B7.1的表达并与临床疗效比较。结果:1预激化疗组治疗难治性AML缓解率67.56%(CR率54.05%,PR率13.51%),疗效显著优于常规化疗组(P<0.05),其中AML-M2组、AML-M5组CR率(65.51%,61.90%)显著高于其它AML亚型(P<0.05),最长持续缓解已4年,2治疗MDS缓解率60.87%(CR率45.65%,PR率15.22%),预激化疗组疗效也显著优于常规化疗组(P<0.05)。3与GHA标准预激化疗相比,无论难治性AML还是MDS,新型联合预激化疗缓解率较高,其中AML缓解率为85.18%,MDS缓解率为81.25%,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4化疗后出现粒细胞缺乏及血小板减少、贫血等,平均持续时间7-14 d,重症感染发生率1%,无严重出血、消化道反应和心、肝、肾功能损害,治疗相关死亡率为零。预激化疗组主要观察指标与常规化疗组相比,Ⅲ/Ⅳ毒副作用明显减轻,安全性好,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5AML和MDS以及不同类型B7.1表达阳性率差异较大,AML-M2组、AML-M5组明显高于其它AML组(P<0.05)。同一病例B7.1表达与预激化疗疗效呈正相关,即化疗有效病例B7.1表达往往阳性,而B7.1表达阴性者的�
- 马肖容王瑾张王刚陈银霞曹星梅何爱丽刘捷王剑利古流芳雷博张鹏宇赵万红杨云王芳侠徐燕
-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 增加疗程的强化改良化疗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总结和研究增加疗程的强化改良化疗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的疗程数、近期疗效、远期生存和安全性,为提高NHL临床疗效提供新的治疗方案。方法:对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04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NHL 254例患者采用多种强化密集的改良方案化疗,以改良CHOPE、MAED、MMED、TAED方案为主。全组患者分别接受了1-20个疗程化疗,平均中位疗程为14个,第1年中位疗程为8个(1-10个);第2年为4个(0-6个);第3年为2个(0-5个)。结果:1全组完全缓解率(CR)182例(71.7%),部分缓解率(PR)30例(11.8%),疾病稳定(SD)22例(8.7%),疾病进展(PD)20例(7.9%),总有效率(RR)212例(83.5%)。中位随访期为56.5个月,1、3、5年总存活率(OS)分别为90.1%、74.5%、61.1%,中位生存期为69个月,无疾病存活率(DFS)分别为81.8%、65.4%、54.7%,中位无病生存期为65个月。2早期的疗效中,获得CR、PR、SD、PD的3年OS分别为92.2%、56.0%、20.2%、0%;获得CR所需要的疗程数≤4个、>4个疗程的5年OS分别为83.1%、6.8%,DFS分别为72.4%、0%。3总疗程数<6个、6-8个、9-10个、11-13个、14个、15个、20个的复发率分别为82.5%、78.9%、71.9%、65.8%、41.8%、30.4%、16.7%;传统的6-8个疗程CHOP或CHOP类方案治疗患者中RR最高达50%-60%,复发率大于70%。结论:强化、密集的改良化疗方案治疗NHL相对于传统CHOP化疗方案,患者能尽快取得CR,显著提高NHL的治疗有效率、远期生存率,而且患者耐受性好。化疗强度是关系疗效的重要因素。在患者能耐受的情况下,适当增加NHL化疗疗程数(不少于14个),至少第1治疗年8个,第2年4个,第3年2个,能显著减低复发率,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增加化疗疗程是减少复发的另一重要因素,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 马肖容徐燕王瑾张王刚陈银霞曹星梅何爱丽刘捷王剑利赵万红杨云雷博张鹏宇王芳侠古流芳
-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疗程临床疗效复发
- HAG与CAG预激方案治疗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比较高三尖杉酯碱(HHT)、阿糖胞苷(Ara-c)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小剂量预激化疗方案(HAG方案)与阿克拉霉素(aclacinomycin)、Ara-c联合G-CSF的CAG方案治疗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52例初诊的高危MDS患者入选HAG方案组,50例初诊的高危MDS患者入选CAG组。1个疗程后初步评价疗效,未缓解者进行第2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价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①HAG组2疗程后共25例获完全缓解(CR)(48.1%),11例获部分缓解(PR)(21.2%),总有效率69.2%。CAG组2疗程后23例获CR(46.0%),9例获PR(18.0%),总有效率64.0%。经统计学检验,HAG与CAG方案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②HAG组在诱导治疗期间发生粒细胞缺乏的比例为53.8%(28例),平均持续时间4 d,血小板〈20×10^9/L的比例为34.6%(18例),平均持续时间5 d;CAG组诱导治疗期间发生粒细胞缺乏的比例为58.0%(29例),平均持续时间6 d,血小板〈20×10^9/L的比例为38.0%(19例),平均持续时间7 d。结论 HAG及CAG预激方案治疗高危MDS均能取得较高的缓解率,HAG预激方案骨髓抑制较轻,临床应用较为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 王芳侠白菊何爱丽张王刚曹星梅陈银霞刘捷赵万红马肖容杨云王剑利张鹏宇古流芳雷博王瑾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预激高三尖杉酯碱阿克拉霉素
-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效果及安全性
- 2023年
- 目的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22年3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ASCT的64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64例中,男性42例,女性22例,中位年龄54岁(37~69岁)。46例CE(环磷酰胺、依托泊苷)方案动员组及17例普乐沙福动员组采集CD34+细胞中位数分别为7.50×10^(6)/kg[(1.15~24.73)×10^(6)/kg]、4.54×10^(6)/kg[(0.75~10.40)×10^(6)/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2,P=0.024)。64例患者均造血重建成功,其中白细胞、血小板植活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1 d(8~13 d)、11 d(8~15 d)。患者预处理方案均采用大剂量美法仑,其中29例口服组白细胞及血小板植活中位时间分别为11 d(8~13 d)、11 d(8~15 d),35例静脉输注组分别为11 d(8~12 d)、11 d(8~15 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移植前≥完全缓解(CR)率为48.4%(31/64),移植后3个月≥CR率为70.3%(45/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5,P=0.012)。所有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27个月(2~67个月)。3年OS、PFS率分别为77.6%、54.9%;中位OS、PFS时间分别为67、52个月。中位住院时间为20 d(15~37 d)。无移植相关死亡患者,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100.0%,64/64)、4级血小板减少(98.4%,63/64)、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96.9%,62/64)、粒细胞缺乏伴发热(40.6%,26/64)。结论ASCT对适合移植的MM患者有效,可进一步提高缓解率和缓解深度,延长患者PFS和OS时间,且不良反应可控。
- 沈莹王芳侠雷博刘捷王剑利古流芳杨云张鹏宇马肖容赵万红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造血干细胞移植造血干细胞动员
- 造血干细胞移植能治哪些病
- 2008年
- 造血干细胞是血液和免疫系统的起始细胞,CD34是造血干/组细胞表面的标记抗原。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指将供者的造血干细胞取出体外作为移植物,然后回输移植给经过预处理的受者,重建受者的造血和免疫系统,通过移植物抗白血病或抗肿瘤作用,达到治愈某些疾病的方法。
- 张王刚雷博
-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物抗白血病起始细胞标记抗原细胞表面CD34
- 转子磁场定向异步电机的矢量控制方法研究
- 雷博
- 关键词:异步电机矢量控制转子磁场定向无速度传感器技术死区补偿
- 血液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诊断预后评估标志物筛选和免疫治疗
- 何爱丽张鹏宇白菊赵万红古流芳雷博张扬陈红利冯远栋沈莹张王刚
- 多发性骨髓瘤(MM)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血液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新药及免疫疗法的应用,极大改善了患者的预后,但和AML的病死率仍居高不下,发病及耐药机制不明。MM及AML的生物学异质性强,尽管有诸多繁杂的分层分期...
- 关键词:
- 关键词:血液恶性肿瘤免疫治疗
- 白血病耐药基因的临床研究
- 雷博
- 关键词:FQ-PCRBCRPS100A4HSP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