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斌斌
- 作品数:39 被引量:54H指数:4
- 供职机构:交通运输部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共中央编译局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缓冲区机制与政党治理——以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为例被引量:4
- 2013年
- 在全球化和公民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持续动态、有序发展的缓冲区机制是政党治理有效进行的关键依托。本文以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为例,对缓冲区机制与政党治理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政党治理缓冲区机制背后的支持因素进行系统剖析,并结合我国实践,就执政党改进执政方式、提高执政能力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 隋斌斌
- 关键词:政党治理缓冲区人民行动党共同价值观法治
- 加强和改革人大制度与中国政治民主发展的路径选择——理论和案例分析被引量:4
- 2008年
- 代表多数公民意志和利益的代议机关是一国政治民主发展的重要条件。从理论的角度,一个真正实行代议制民主的国家,其代议机关必须真正地由民所选、由民所授权、为民说话。代议机关在一国政体中的地位以及在实质政治运行中的效用直接反映了这个国家的政治民主发展水平。也可以这么说,
- 隋斌斌
- 关键词:民主发展中国政治案例分析人大制度代议机关代议制民主
- 干部培训理想信念教育功能的优化路径
- 2024年
- 干部培训的重要功能在于强化参训学员的理想信念,使其保持政治坚定、思想纯洁、行为先进。在干部培训实践中,理想信念教育主要通过知识传授、观点碰撞式的理念引导和行动塑造三种方式的有机融合来实现。干部培训理想信念教育的优化路径,应该从培训理念、培训规划、培训模式、培训目标、培训文化五个方面进行系统化科学化统筹设计,把干部培训与干部的身份特点、行为规律、工作场景等要素有机嵌入,形成具有行动学习特点的理想信念教育实践。
- 隋斌斌
- 关键词:干部培训理想信念教育党性修养
- 社会治理中地方人大对官员监督的实践分析--以政府官员公共精神的塑造为切入点被引量:1
- 2018年
- 社会治理过程中人大的制度化监督对政府官员公共精神的塑造有重要作用。地方人大通过对官员的任免、任前监督和履职监督等,能强化政府官员的责任意识和公共服务意识。地方人大在官员监督实践上面临着监督的强制力和影响力不显著、人大代表的作用发挥不明显和公众参与程度低等问题。理顺地方人大和党政部门在官员监督上的关系、扩展官员监督制度的实际运作空间和强化公众参与监督,可以更好地塑造政府官员的公共精神。
- 隋斌斌
- 关键词:地方人大官员公共精神
- 人大与公共决策:问题、原因与对策分析
- 2014年
- 本文即着眼于人大与公共决策这一主题,对目前人大在公共决策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和对策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 隋斌斌章瑞
- 关键词:人大公共决策
- 治理与中国民主发展:一种路径意义上的分析
- 2011年
- 治理是一个和民主发展具有重叠性的概念。中国的民主发展从实践和理念两个层面与治理联系在一起。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治理与中国民主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笔者认为,在中国的实践中,治理必须与中国民主之间具有交叉性的互动和互补,才能够对其构成路径意义上的促进作用。
- 隋斌斌
- 关键词:民主
- 政府官员的身份均衡与政治信任建构
- 2018年
- 理解一国政治和社会变革发展,不应当回避一个重要的群体——政府官员。他们掌握国家机器,是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改革的直接执行者,在一国改革过程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官员的政治信任问题,在相当程度上需要厘清一个问题,
- 隋斌斌
- 关键词:政治信任政府官员社会改革国家政治信任问题
- 社会组织参与交通运输治理工作机制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新时期,交通运输作为与公众密切联系的公共服务行业,其"公共性"将更加凸显。在这种背景下,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必须吸纳利益相关者广泛参与行业发展,形成政府部门引导下的"多中心治理"局面,以合力来促进交通运输发展与核心竞争力的提高。由此,从交通运输管理走向交通运输治理,必然要更好地发挥社会组织的协同作用,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可持续参与交通运输治理的工作机制。
- 隋斌斌
- 关键词:交通运输社会组织
- 城市公共交通与共享型交通运输治理——对南京市“城市公交乘客委员会”实践探索的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公共交通是城市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现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要窗口。对于公共交通治理而言,关键点和难点不仅仅在于"硬实力"——整体公共交通服务能力和质量的提升,更为关键的是在于"软实力",即能够将公共交通的"服务性"和"公共性"进行有机结合,提升交通运输治理的道德基础。唯有如此,
- 隋斌斌王彦辉
- 关键词:城市公共交通
- 身份冲突与角色均衡——善治视角下人大与政府信任的探讨
- 2012年
- 善治视角下,政府信任是政府和社会双方互动合作、共同成长的结果,是一种理性的、动态的认知信任。在中国政府信任结构中,囿于交叉压力下的身份冲突和角色均衡,人大始终无法在政府信任构建的过程中发挥切实效用。文章以善治视角下的政府信任为基点,结合中国政治治理的现实,剖析人大身份冲突和角色均衡的特殊背景,并提出以人大为依托建构政府信任的路径和对策建议。
- 隋斌斌
- 关键词:政府信任善治身份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