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陶颖娜

作品数:9 被引量:56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上海市科委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乳腺
  • 6篇乳腺炎
  • 6篇腺炎
  • 4篇中药
  • 4篇中药制药
  • 3篇细胞
  • 3篇细胞性
  • 3篇浆细胞
  • 3篇浆细胞性
  • 3篇浆细胞性乳腺...
  • 3篇哺乳期乳腺炎
  • 2篇药物
  • 2篇症状
  • 2篇治疗乳腺癌
  • 2篇治疗药
  • 2篇治疗药物
  • 2篇乳腺癌
  • 2篇沙参
  • 2篇脾气
  • 2篇葡萄球菌

机构

  • 9篇上海中医药大...
  • 2篇上海市黄浦区...

作者

  • 9篇陶颖娜
  • 9篇万华
  • 7篇冯佳梅
  • 6篇高晴倩
  • 5篇吴雪卿
  • 5篇李欣荣
  • 4篇傅勤慧
  • 4篇瞿文超
  • 3篇葛彦

传媒

  • 2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上海中医药杂...

年份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一种治疗乳腺癌的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属中药制药领域,涉及一种治疗乳腺癌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以益气养阴、调摄冲任为治则,采用下述中药原料的提取物:黄芪,党参,白术,枸杞子,南沙参,仙灵脾,山茱萸配以辅料,制成治疗乳腺癌的小制剂。经动物实验...
万华吴雪卿冯佳梅傅勤慧高晴倩李欣荣瞿文超陶颖娜
文献传递
乳汁葡萄球菌属细菌与哺乳期乳腺炎临床特征的关联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乳汁中的葡萄球菌属及该属各菌种与哺乳期乳腺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乳腺科的哺乳期乳腺炎病人63例,所有病人皆行双侧乳汁细菌培养,共126例乳汁样本。应用Spearman相关系数的简单相关分析和Apriori算法的关联规则分析,分析葡萄球菌属中菌种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乳汁细菌培养结果与哺乳期乳腺炎临床特征具有相关性。葡萄球菌属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特征具有相关性;而表皮葡萄球菌、缓慢葡萄球菌则无相关关系。无菌只与哺乳期乳腺炎的乳房疼痛VAS评分、红肿压痛症状相关,但支持度低于葡萄球菌属细菌。结论:乳汁细菌培养是哺乳期乳腺炎诊断的有效方法。葡萄球菌属与哺乳期乳腺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取决于该属菌种的不同致病性。
陶颖娜万华万华冯佳梅冯佳梅
关键词:哺乳期乳腺炎葡萄球菌属
一种治疗乳腺癌的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属中药制药领域,涉及一种治疗乳腺癌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以益气养阴、调摄冲任为治则,采用下述中药原料的提取物:黄芪,党参,白术,枸杞子,南沙参,仙灵脾,山茱萸配以辅料,制成治疗乳腺癌的小制剂。经动物实验...
万华吴雪卿冯佳梅傅勤慧高晴倩李欣荣瞿文超陶颖娜
文献传递
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被引量:27
2008年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疗效。方法:对72例浆细胞性乳腺炎病人,给予内服中药"浆乳方",并配以外治法(箍围、引流、手术、乳痈扩创、挂线、冲洗、乳头矫形术)进行治疗。通过术后病理分析、疗效观察及长期随访,评估中西医内外合治对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疗效。结果:"浆乳方"联合外治法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治愈率达98.61%(71/72),复发率为1.4%(1/72)。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治愈率较高,复发少,并能保持良好的乳房外形,值得推广。
万华吴雪卿葛彦李欣荣陶颖娜冯佳梅
关键词:乳腺炎外科手术综合疗法
一种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属中药制药领域,涉及一种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以疏肝清热、活血散结为治则,采用中药原料药:柴胡、黄芩、山栀、丹皮、赤芍、蒲公英、生山楂、蛇舌草配以辅料,制成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制剂。经临床...
万华吴雪卿冯佳梅傅勤慧高晴倩葛彦李欣荣瞿文超陶颖娜
哺乳期乳腺炎免疫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8
2017年
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病机制已从感染性疾病向炎症性疾病过渡。Toll样受体(TLR)介导的核因子κB(NF-κB)免疫信号通路在哺乳期乳腺炎的局部和全身性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微生物相关分子模式或危机相关分子模式分别与模式识别受体结合,激活TLR信号通路,继而激活下游的NF-κB信号通路。一些化合物和单体亦表现出了对此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哺乳期乳腺炎免疫发病机制的研究能更好地认识疾病的发病本质,为后期的治疗以及预防带来新思路。
陶颖娜万华
关键词:哺乳期乳腺炎免疫发病机制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核因子ΚB信号通路信号通路抑制剂
一种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属中药制药领域,涉及一种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以疏肝清热、活血散结为治则,采用中药原料药:柴胡、黄芩、山栀、丹皮、赤芍、蒲公英、生山楂、蛇舌草配以辅料,制成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制剂。经临床...
万华吴雪卿冯佳梅傅勤慧高晴倩葛彦李欣荣瞿文超陶颖娜
文献传递
乳痈方调节乳腺菌群治疗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观察乳痈方治疗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对52例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予以中药乳痈方治疗,疗程为1周(7 d),并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及自身双侧乳房对照的研究方法。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乳房肿块、乳房胀痛、乳汁欠畅、乳腺局部皮色灼热、恶寒发热)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进行双侧乳房乳汁中各类致病菌、益生菌的定性、定量测定。结果(1)治疗前后比较,患者乳房肿块明显缩小(P<0.05),乳房胀痛明显缓解(P<0.05),乳汁欠畅明显改善(P<0.05),乳房局部皮色灼热明显缓解(P<0.05),恶寒发热明显好转(P<0.05)。(2)治疗前后比较,患侧乳汁中的致病菌明显减少(P<0.05)。(3)治疗前,患侧乳汁中与健侧乳汁中的葡萄球菌、链球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定量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前后同侧比较,患者两侧葡萄球菌及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定量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侧治疗前后各类菌群Ct值差值比较,葡萄球菌Ct值差值患侧增多更明显,即葡萄球菌数量患侧减少更明显(P<0.05),双歧杆菌Ct值差值患侧减少更明显,即双歧杆菌数量患侧增多更明显(P<0.05),乳酸杆菌Ct值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链球菌感染患者本研究仅发现1例,其患侧乳汁中的链球菌数量存在减少趋势,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数量存在增多趋势。(6)治疗前后同侧比较,患者两侧双歧杆菌定量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侧乳酸杆菌定量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侧治疗前后双歧杆菌Ct值差值比较,患侧减少更明显,即细菌数量患侧增多更明显(P<0.05),乳酸杆菌Ct值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痈方治疗哺乳期乳腺炎的疗效满意,可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乳腺菌群(减少致病菌、增加益生菌)而起效。
陶颖娜万华万华冯佳梅冯佳梅
关键词:哺乳期乳腺炎肝胃郁热葡萄球菌双歧杆菌
哺乳期的常见问题被引量:3
2018年
哺乳期是初生婴儿和家庭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母乳喂养为婴儿以及哺乳期妇女带来的近期和远期利益已被广泛接受,包括降低婴儿的死亡率、哺乳期妇女乳腺癌的发病率等。而在哺乳期母乳喂养的过程中,常有一些因素导致哺乳期妇女提早回乳,从而减少母乳喂养对母婴的保护作用,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乳头、乳房疼痛和乳汁量少。本文分析了哺乳期常见的乳头。
陶颖娜万华
关键词:母乳喂养哺乳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