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科 作品数:26 被引量:137 H指数:8 供职机构: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广西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专项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生物学 更多>>
比较4种方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效果的系统性评价 被引量:16 2011年 背景:对于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尚存争议。目的:对脊髓型颈椎病的4种治疗方式进行系统评价。方法:选取1980/2010-12有关比较多节段椎体次全切除+融合、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椎管扩大成形及椎板切除减压+融合文章的回顾性分析,系统评价脊髓型颈椎病治疗的最佳治疗方式,并对随访超过10年的病例进行独立评价。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1718篇文章,筛选出591篇摘要,36篇有全文,均为回顾性队列研究。有4项研究比较了多节段椎体次全切除+融合和椎管扩大成形,1项研究比较了椎板切除减压+融合和椎管扩大成形,2项研究比较了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和椎管扩大成形。3项病例研究随访时间在10年以上。所有治疗方法的神经功能改善率基本相同。与多节段椎体次全切除+融合相比,椎管扩大成形有较高的颈痛发生率。与椎管扩大成形相比,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增加了邻近节段继发性病变的概率。多节段椎体次全切除+融合和椎板切除减压+融合有较高的与植骨、内固定、手术入路相关的并发症。与椎板切除减压+融合相比,多节段椎体次全切除+融合和椎板切除减压+融合后颈活动范围明显下降。 陈科 陈仲 靳安民 张辉 闵少雄 段扬 张西兵 叶文明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 椎体次全切除 椎板切除 椎管扩大成形 颈椎外科 侧路椎间孔镜技术配合不同康复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侧路椎间孔镜技术配合不同康复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7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4组患者均予经皮侧路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术后常规药物治疗,此外针灸组32例予针灸治疗,健肾强骨膏方组32例予口服健肾强骨膏方治疗,甲钴胺组30例予口服甲钴胺胶囊治疗,空白组33例仅予常规处理。4组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127例患者术后1 h VAS评分及术后3天VAS评分与术前1 h VAS评分比较均明显改善(P<0.01)。术后3天根据改良Macnab疗效评定为优3例,良81例,可40例,差3例,优良率为66.1%。共120例尼龙绳实验随访资料齐全,术后1个月针灸组评分优于健肾强骨膏方组(P<0.05),而健肾强骨膏方组又优于甲钴胺组(P<0.05)。[结论](1)经皮侧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腿痛能起到明显的止痛效果;(2)针灸、口服健肾强骨膏方、口服甲钴胺胶囊均能加快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并且针灸组最佳,健肾强骨膏方组次之,甲钴胺组随后,空白组相对欠佳。 李枝发 周先明 刘万祥 潘汉升 陈锋 温永福 陈科 闫乾 黄中飞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甲钴胺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运用于微创外科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18年 随着手术器械在安全性和术式的改进和升级,椎间孔镜技术日趋成熟,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手术在微创外科领域取得了迅猛发展,其疗效确切,适应症也越来越大,得到了广大医疗工作者和患者的推崇。 刘万祥 李枝发 潘汉升 陈锋 周先明 黄民锋 温永福 陈科 闫乾 黄中飞关键词:微创外科 学术性 经皮椎间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对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TED)与开放手术(OS)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SS)的临床效果作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建库至2017年7月Cochrane Library、Pub Med、Medline、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等数据库文献,同时辅以手工检索,收集关于PTED和OS治疗LSS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后,应用Revman 5.3软件对各项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8篇文献共770例观察对象被纳入,其中PTED组389例,开放手术组381例。结果分析显示,PTED组与OS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VAS评分和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等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开放手术相比,PTED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具有出血量少、创伤小、术后康复快、疗效好等优点。 陈科 潘汉升 周先明 刘万祥 温永福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症 开放手术 META分析 肩胛骨喙突下血管内皮细胞瘤一例 2012年 患者男性,37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肩部隐痛2个月余,夜间痛明显,近日逐渐加重.查体:右肩关节皮肤无红肿,未触及明显肿块,局部压痛触痛,皮温稍高,桡动脉波动正常,上肢感觉、肌力及反射皆无异常,右肩关节外展和外旋功能部分受限. 陈科 陈远明 温永福关键词:血管内皮细胞瘤 肩胛骨 肩关节外展 喙突 夜间痛 正常与脱位2种牵引状态下山羊颈椎蠕变模型的建立及比较 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建立正常和脱位2种牵引状态下山羊颈椎蠕变模型,并比较其蠕变差异。方法 16头健康山羊随机分为正常组(正常颈椎牵引)和脱位组(人为制作颈椎脱位状态下牵引),用特制的牵引装置固定山羊,在1 h内每隔30 s测量1次各组在5、10、15、20、25、30 kg重量牵引时的颈椎相对轴向位移,然后作牵引重量-时间-位移关系图,最后比较两组各个牵引重量下位移的组间差异。结果在1 h内,随着牵引重量的增加和时间的推移,正常组和脱位组的快速弹性蠕变的时间范围分别为7~28 min和3~13 min,继之出现缓慢的蠕变,但脱位组蠕变持续时间长,最后进入稳态蠕变期。脱位组在各个牵引重量下相对轴向位移均大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牵引重量15 kg外,其余牵引重量下两组相对应变振幅(减去增加牵引重量前的基数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重量持续牵引下,正常组的相对应变振幅依次递减,而脱位组先减少再增加然后再减少。结论该牵引装置可获得有效可靠的山羊颈椎蠕变模型。与正常状态比较,山羊颈椎脱位状态蠕变量更大,但更容易过度牵引。 陈科 陈仲 陈远明 段扬 温永福 靳安民关键词:颈椎牵引 山羊 蠕变 可调式颈椎牵引器复位颈椎脱位的效果 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观察可调式颈椎牵引器复位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11年11月治疗47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资料,男36例,女11例;年龄7-62岁,平均35岁。伤后到就诊时间0.5-72h,平均8.6h。脱位节段:寰枕关节2例,C1.2 2例,C2.3 5例,C3.4 2例,C4.5 9例,C5.6 13例,C6,7 14例;其中30例伴骨折。16例无关节突绞锁,10例为单侧关节突绞锁,21例为双侧关节突绞锁。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标准,术前A级4例,B级10例,C级18例,D级10例,E级5例。根据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标准,术前JOA评分为2-14分,平均9分。采用可调式颈椎牵引器复位,复位后行支具或内固定治疗。结果47例患者均成功复位,无一例发生神经损伤加重。牵引重量为7-60kg,平均25.6kg;牵引时间为3-10min,平均8min。术后随访时间为6-48个月,平均38个月。所有椎体排列、椎间高度均恢复正常;椎体间植骨全部融合,融合时间3-6个月,平均3.3个月;1例椎弓骨折患者术后1年仍未愈合,但无特殊不适,未再处理。末次随访时ASIA分级:A级3例,B级1例,C级4例,D级8例,E级31例;JOA评分为2-17分,平均12分。结论可调式颈椎牵引器使用简便、安全,可实现即时复位,且复位成功率高。 陈仲 陈科 靳安民 周初松 陈银海 张积利 宋德勇关键词:颈椎 脱位 骨折 牵引术 椎间孔镜技术摘除重度脱出髓核10例报告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技术治疗重度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难点及处理方法。方法 10例重度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非常规T氏靶向技术摘除脱出游离髓核,根据改良Mac Nab疗效评定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手术时间2~3 h,疗效优6例,良2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80%。疗效为良的2例中,有1例术后腰椎MRI提示未摘除完全。1例疗效差,复查的腰椎CT提示未完全摘除,后行显微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治疗。结论重度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椎间孔镜手术治疗仍是挑战,在熟练掌握基本穿刺技术的前提下,可根据患者的情况采用"私人定制"式的靶点技术。 刘万祥 陈远明 黄民锋 周先明 陈锋 黄保华 温永福 陈科关键词:椎间盘脱出 腰椎 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经皮脊柱内窥镜治疗后发生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LSS)患者行经皮脊柱内窥镜治疗(PESS)后发生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FBSS)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162例行PESS治疗的LSS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FBSS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132例。收集所有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LSS患者PESS术后发生FBSS的影响因素。结果 162例患者中,30例患者发生FBSS,发生率为18. 5%。两组患者的焦虑、腰椎手术史、症状持续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焦虑、有腰椎手术史、症状持续时间长是LSS患者术后发生FBSS的危险因素(P <0. 05)。结论存在焦虑、有腰椎手术史、症状持续时间长是LSS患者经PESS治疗后发生FBSS的危险因素。 陈科 朱立新 陈仲 闵少雄 段扬 靳安民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症 经皮内镜 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 影响因素 慢性腰肌劳损的修正诊断和对因治疗 被引量:21 2011年 目的比较慢性腰肌劳损进一步细分诊断、对因治疗与传统保守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对初步诊断为慢性腰肌劳损的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两种不同的治疗。A组87例,重新细分诊断为脊神经后支综合征、盘源性腰痛、髂嵴综合征、峡部裂,分别予以小针刀、臭氧、射频热凝、后路融合手术治疗。B组82例,予以传统推拿按摩、理疗、针灸。两组病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1、6个月、3年进行视觉疼痛评分(VAS)和罗兰-摩理斯功能障碍问卷评估。结果两组在治疗前VAS评分及罗兰-摩理斯功能障碍问卷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后4个时间点A组两项评分均优与B组(P<0.01)。结论慢性腰肌劳损多数可以进一步作出更加特异的诊断,对因治疗效果优于传统的保守治疗。 陈仲 靳安民 张积利 刘玉林 陈科关键词:慢性腰肌劳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