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秀娟
- 作品数:7 被引量:38H指数:4
- 供职机构:东莞市长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东莞市科技项目东莞市医疗卫生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噻吗洛尔滴眼液联合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研究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观察0.5%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联合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皮肤科门诊≤1岁的血管瘤患儿100例,随机分为3组,其中治疗组(33例)予0.5%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棉球湿敷患处,10 min/次,每日2次,半小时后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每日2次;对照Ⅰ组(34例)仅予0.5%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棉球湿敷患处,10 min/次,每日2次;对照Ⅱ组(33例)仅予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每日2次。疗程均≤6月。治疗结束6个月后观察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48.48%,有效率90.91%;对照Ⅰ组治愈率23.53%,有效率64.71%;对照Ⅱ组治愈率6.06%,有效率42.42%。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Ⅰ组和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对照Ⅰ组有3例出现局部皮肤干燥脱屑样改变;对照Ⅱ组有2例出现局部皮肤变薄,3例出现皮肤色素减退斑。结论:0.5%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联合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婴幼儿血管瘤安全高效。
- 钟宇眉陈秀娟郭婉玲杨敏华鹏钟信刚
- 关键词:噻吗洛尔糠酸莫米松婴幼儿血管瘤
- 围绝经期妇女腰椎体骨密度与腰椎间盘退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3
- 2014年
- 目的研究围绝经期妇女中腰椎体骨密度与腰椎间盘退变程度的相关性,探讨骨质疏松对腰椎间盘退变程度的影响。材料和方法收集年龄为45-55岁的围绝经期妇女,进行常规腰椎体CT螺旋扫描及定量CT(QCT)骨密度检查,重组腰椎间盘矢状位及轴位图像,同时使用骨密度测量软件测量腰椎体平均BMD值及平均T值。结果纳入研究对象348例,平均年龄48.6岁,平均SMD值为127.4,平均T值-1.18;腰椎体骨密度与腰椎间盘退变程度有相关性(X2=34.72,r=0.28,P<0.05)。腰椎体骨密度与发生退变腰椎间盘个数有相关性(X2=49.15,r=0.35,P<0.05)。结论围绝经期妇女腰椎体骨质疏松可以促进腰椎间盘退变的发生。
- 李树金张绍伟吴晓冰陈秀娟谢颖孙芳张硕林
- 关键词:骨密度腰椎间盘椎间盘退变
-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脑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脑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脑血管病变患者行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检查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重建(VR)和多平面重建(MPR)技术进行三维重建后处理。结果:动脉瘤16例,动静脉畸形9例,动脉狭窄4例(右大脑前动脉狭窄3例,双侧大脑后动脉1例),先天发育异常(胎胚性大脑后动脉)11例,40例16排CTA的VR、MIP和MPR重建图像对脑血管主干及其主要分支显示100%,并且清晰显示动脉瘤的位置、形态、大小、以及与周围血管和颅骨的关系,同时清晰显示了AVM的畸形血管团、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技术(CTA)具有安全、快速、无创、准确性高的特点,可作为脑血管病变首选而有效的检查方法。
- 张绍伟李树金陈秀娟谢颖李笑琴
- 关键词: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脑血管病变
- CT增强检查的护理配合及放射防护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CT增强检查的护理配合及放射防护。方法:通过对我院进行CT增强检查的90例患者进行护理配合,并分析放射防护的方法,观察CT增强的检查结果、患者对检查的依从性和陪人的防护效果。结果:患者肺癌的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达到95%以上,肝癌的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达到70%以上及100%。通过对患者进行护理配合,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减少了因为患者自身的原因造成的错误诊断。通过防护措施的加强,病人和陪人均无过度照射的情况发生,无放射损伤的情况发生。结论:CT增强检查的护理配合及放射防护是十分有效和十分必要的,可以有效的提高CT增强检查的准确性和利用率,并可以有效的降低放射损害的发生。
- 陈秀娟谢颖张绍伟
- 关键词:CT增强扫描护理配合
- 围绝经期妇女骨密度和腰椎间盘退变程度的相关性
- 目的:研究围绝经期妇女中定量CT骨密度与腰椎间盘退变程度的相关性,探讨骨质疏松对腰椎间盘退变程度的影响程度.材料和方法收集年龄为45-55 岁的围绝经期妇女,进行常规腰椎体CT 螺旋扫描及QCT 骨密度检查,重组腰椎间盘...
- 李树金张绍伟杜二珠陈秀娟谢颖孙芳张硕林
-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密度腰椎间盘椎间盘退变
- CT增强的静脉穿刺要求与探讨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对CT增强的静脉穿刺的一些要求与技巧进行分析探讨。方法:抽取行CT增强扫描患者264例,对其在穿刺过程中实施合理的护理干预,对穿刺血管进行合理选择,同时有效控制注射速度,观察患者的穿刺成功率。结果:本组264例患者在穿刺过程中注意了血管选择的合理性,并控制好注射速度,同时对患者展开可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特别是加强心理护理,结果穿刺成功262例,穿刺成功率99.2%。结论:在对行CT增强扫描患者进行静脉穿刺时一定要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穿刺技巧要熟练,穿刺静脉的选择要合理,这些都是保证CT增强扫描检测能够得以成功的关键。
- 陈秀娟张绍伟谢颖李笑琴黄吉淮
- 关键词:CT增强扫描静脉穿刺穿刺技巧
- 围绝经期妇女椎体骨密度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研究双能量X线(dual X-ray absorptionery,DXA)骨密度测量与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骨密度测量在诊断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中的差异,探讨围绝经期妇女椎体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与椎体平均CT值的相关性,确定椎体平均CT值诊断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的阈值。方法选择45~55岁的围绝经期妇女,对其进行常规椎体CT扫描及QCT骨密度检查,测量椎体平均CT值和QCT平均BMD值及T值;对部分研究对象同时进行进行QCT检查和DXA检查。结果纳入课题研究对象361例,平均年龄49.6岁,平均T值-1.18,平均SMD值为127.4,椎体平均CT值为137.1HU,椎体CT值、T值和平均BMD值间有高度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74、0.84,P值均小于0.01)。以小于-1.0和-2.5分别作为诊断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标准,共检出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分别为165例和53例,发病率分别为45.7%、14.7%;分别以椎体平均CT值为145HU和110HU作为诊断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阈值,诊断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2%、80.7%和90%、92.6%,约登指数分别为0.68、0.83;43例同时行QCT与DXA检查,在检出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椎体平均CT值与QCT测得的椎体平均BMD值及T值具有高度相关性,椎体平均CT值可以代表QCT的T值和BMD值,反映围绝经期妇女骨量丢失程度。
- 张绍伟李树金陈秀娟谢颖孙芳张硕凌
-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密度双能X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