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琴芬

作品数:55 被引量:145H指数:7
供职机构:丽水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机械工程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专利
  • 27篇期刊文章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13篇护理
  • 6篇术后
  • 5篇护士
  • 5篇出血
  • 4篇输液
  • 4篇腹膜
  • 3篇胰岛
  • 3篇胰岛素
  • 3篇胰岛素注射
  • 3篇神经外科
  • 3篇手术
  • 3篇手掌
  • 3篇气管
  • 3篇颅脑
  • 3篇健康
  • 3篇教学
  • 2篇端部
  • 2篇预后
  • 2篇早期康复
  • 2篇肢体

机构

  • 49篇丽水市人民医...
  • 5篇浙江大学医学...
  • 3篇丽水学院
  • 2篇东南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浙江衢州职业...
  • 1篇和县人民医院

作者

  • 55篇陈琴芬
  • 17篇陈敏华
  • 15篇陈君霞
  • 9篇金丽红
  • 8篇周飞燕
  • 5篇王慧梅
  • 4篇黄美丽
  • 3篇陈晓红
  • 3篇汤素华
  • 2篇方国美
  • 2篇王晓芳
  • 2篇吴素平
  • 2篇谢学玲
  • 2篇鞠翔
  • 2篇吴月瑛
  • 2篇章晓国
  • 2篇尚旭丽
  • 2篇马根山
  • 2篇邹素华
  • 2篇郑晓霞

传媒

  • 3篇中华医院感染...
  • 3篇护理与康复
  • 2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中华护理杂志
  • 1篇江苏医药
  • 1篇浙江医学
  • 1篇新中医
  • 1篇现代实用医学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中医药管理杂...
  • 1篇现代医学
  • 1篇护理管理杂志
  • 1篇中国护理管理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健康研究
  • 1篇浙江医学教育
  • 1篇中国医疗管理...
  • 1篇护理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5
  • 7篇2024
  • 3篇2023
  • 4篇2022
  • 7篇2021
  • 13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8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用于护理的换药盘
一种用于护理的换药盘,包括盘体、增高部、托架和多个放置杯,增高部形状与盘体形状像适配,增高部可滑动地设于盘体上,增高部上设有用于增高部与盘体固定的固定装置,托架设于盘体内,多个放置杯设于托架上,托架上设有多个与放置杯相匹...
周飞燕邹素华陈琴芬
文献传递
一种神经外科护理用肢体约束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神经外科护理用肢体约束装置,涉及医疗护理领域,针对现有的神经外科病人护理时由于术后疼痛感较重易产生情绪失控现象,导致护理操作难以进行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呈U型,且所述安装板的底...
陈君霞王慧梅陈琴芬赵和兰
文献传递
Lauge-Hansen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预测模型构建
2024年
踝关节承担着人体轴向的大部分重量,同时兼具着运动、维持平衡、吸收冲击等重要作用[1]。但由于踝关节周围韧带较为松弛、肌肉力量薄弱等原因,外界给予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力时,极易造成踝关节骨折[2-3]。临床根据踝关节骨折时足踝所处的位置及距骨在踝穴内受到外力作用的方向,将踝关节骨折分为5种类型。Lauge-Hansen旋前外旋(PER)型踝关节骨折是指踝关节处于旋前位时,距骨受到外旋应力所致的骨折。同时或伴有内踝撕脱骨折、三角韧带断裂等[4-5]。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于PER型踝关节骨折疗效显著,术后多数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较好,但也有少数患者出现关节不稳等症状,预后效果欠佳[6]。目前临床对于PER型踝关节骨折术后关节不稳的影响因素尚未定论[7]。本研究拟分析影响PER型踝关节骨折术后关节不稳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现报道如下。
周慧敏陈琴芬闵华丁晓飞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踝关节不稳
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颅内感染病原学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病原菌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9年2月500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观察颅内感染发生情况,分析感染组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500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手术患者共有42例发生颅内感染,发生率为8.40%。年龄、肿瘤直径、手术时间、术中脑脊液漏、术后留置引流管是导致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从42例感染患者脑脊液标本中共分离出51株病原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占比33.33%最高,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根据术后28 d患者临床结局,比较生存(n=493)和病死(n=7)患者,高龄、肿瘤直径较大、肿瘤具侵袭性、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病死比例较高(P<0.05)。结论年龄、肿瘤直径、手术时间、术中脑脊液漏、术后留置引流管均是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感染病原菌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术后颅内感染不利于患者预后。
黄伟莉任明军彭根英陈琴芬
关键词:颅内感染影响因素预后
中西医联合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观察中西医联合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脑出血术后患者6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与治疗组3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西医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综合护理,包括情志护理、针刺、穴位按摩、饮食护理。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NFD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的Barthel指数、功能独立性评价量表(FIM)、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结果:治疗前,2组NFDS、Barthel指数、FIM、HAMA及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NFDS、HAMA及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Barthel指数、FIM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2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WHOQOL-BREF生理、社会、心理及环境领域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联合护理能有效改善脑出血术后患者肢体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及术后焦虑抑郁状态。
王慧梅陈君霞陈琴芬蓝晶晶
关键词:脑出血术后情志护理饮食护理肢体功能
一种气管切开插管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管切开插管固定装置,包括有布带以及套在布带外的橡胶管,布带两端伸出到橡胶管之外;布带的两端部位置分别开设有第一扣眼,布带上相对第一扣眼的内侧连接有与第一扣眼配合连接的第一扣子;所述橡胶管侧壁开有缺口...
陈君霞刘杨君陈琴芬
文献传递
早期康复训练结合家长参与式健康教育对重型颅脑外伤患儿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17
2020年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结合家长参与式健康教育,对重型颅脑外伤患儿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入选重型颅脑外伤患儿随机分组,40例为对照组,给予重型颅脑外伤的基础活动干预和常规健康教育;40例为研究组,给予早期康复训练结合家长参与式健康教育。观察患儿功能恢复指标情况,两组干预前后的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两组差异并分析讨论。结果干预前,两组患儿各项功能恢复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儿的运动功能的上肢评分、下肢评分及总分(69.89±7.61),吞咽功能的分级(Ⅰ级37.50%、Ⅱ级32.50%、Ⅲ级30.00%),认知功能5项目评分及总分(21.29±3.59),生活功能10项目评分及总分(79.81±10.36),均高于和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外伤患儿实施早期康复训练结合家长参与式健康教育,可有效促进患儿运动、吞咽、认知及生活功能的恢复。
王慧梅陈君霞陈琴芬
关键词:重型颅脑外伤早期康复训练
一种男性导尿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护理领域,一种男性导尿装置,包括接尿体、储尿容器,以及用于连接接尿体和储尿容器的导尿主管;所述接尿器包括用于套在男性阴部外侧的接尿筒体,接尿筒体的内部设有接尿筒腔,接尿筒体的上端设有与接尿筒腔相通的接尿...
吴靖赵和兰吕雅飞陈琴芬陈君霞
文献传递
前臂游离皮瓣修复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1例的护理被引量:1
2013年
面部恶性肿瘤以鳞癌多见,以局部皮瓣或皮片移植为主的手术方式联合术后辅助放疗或化疗为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对于大面积的组织缺损,游离皮瓣能提供较好的血供,更好地覆盖创面。前臂游离皮瓣因具有皮肤薄而柔韧、弹性好、血管蒂长、血管较粗、可切取的皮瓣面积大、与面部色泽相近等优点,
陈琴芬黄美丽
关键词:面部肿瘤组织缺损皮瓣护理
ISD模型下医联体医院护士急救能力同质化培训对护士急救技能和应急能力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究ISD模型指导下医联体基层医院护士急救能力同质化培训对护士急救技能和应急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丽水市人民医院两家医联体分院的46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成立急救技能培训管理小组,进行ISD模型指导下医联体基层医院护士急救能力同质化培训的设计与实施。比较培训前后医联体基层医院护士的急救技能、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护理培训满意度。结果:培训后基础理论知识和综合能力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培训前(P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homogenized training of nurses’ first-aid capacity on nurses’ first-aid skills and emergency capabilities in primary hospitals under the guidance of ISD model in medical consortia. Method: 46 nurses from two medical consortium branches of Lishui People’s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subjects, and an emergency skills training management group was established to design and implement the homogenized first-aid skills training for nurses in primary hospitals of the medical consortium guided by the ISD model. First-aid skills, 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 (GSES), and nursing training satisfaction of nurses in primary hospitals of medical consortia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raining. Result: The scores of basic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comprehensive ability after training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raining (P < 0.005). The scores of emergency handling skill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cooperation ability and psychological quality after training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raining (P < 0.001). The GSES score after training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training (P < 0.001). After training (under the guidance of ISD model), training time arrangement, training course content, training teachers, training materials and training harvest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raining (P < 0.001). Conclus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ISD model, the homogenization
陈琴芬陈敏华金丽红吴素平吴月瑛王仁香季晓英
关键词:急救技能应急能力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