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晓运

作品数:57 被引量:655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4篇政治法律
  • 10篇经济管理
  • 6篇社会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政府
  • 9篇政治
  • 9篇青团
  • 9篇共青团
  • 7篇社会治理
  • 7篇垃圾
  • 6篇乡村
  • 5篇垃圾焚烧
  • 5篇焚烧
  • 4篇社会
  • 4篇实证
  • 4篇实证分析
  • 4篇主义
  • 3篇地方政府
  • 3篇行政
  • 3篇粤港
  • 3篇粤港澳
  • 3篇政党
  • 3篇政府治理
  • 3篇统合

机构

  • 40篇中共广东省委...
  • 18篇中山大学
  • 11篇广东行政学院
  • 3篇华南理工大学
  • 3篇浙江大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深圳大学
  • 1篇《青年探索》...
  • 1篇中共广东省委...

作者

  • 56篇陈晓运
  • 3篇郭巍青
  • 3篇王晓杰
  • 3篇张文杰
  • 2篇李文彬
  • 1篇段然
  • 1篇何艳玲
  • 1篇谭安奎
  • 1篇周如南
  • 1篇张玉
  • 1篇王郅强
  • 1篇陈莹
  • 1篇朱亚鹏
  • 1篇张婷婷
  • 1篇陈彦全

传媒

  • 6篇岭南学刊
  • 5篇广州大学学报...
  • 4篇中国公共政策...
  • 3篇广东行政学院...
  • 3篇公共行政评论
  • 3篇中国青年社会...
  • 2篇中国青年研究
  • 2篇青年探索
  • 2篇中国行政管理
  • 2篇党政干部参考
  • 2篇广州公共管理...
  • 1篇人民论坛
  • 1篇新视野
  • 1篇开放时代
  • 1篇黑龙江社会科...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深圳大学学报...
  • 1篇学术研究
  • 1篇暨南学报(哲...
  • 1篇探求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22
  • 5篇2021
  • 8篇2020
  • 10篇2019
  • 4篇2018
  • 6篇2017
  • 6篇2016
  • 6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9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方政府的政策营销——以广州市垃圾分类为例被引量:28
2015年
政策营销是政府利用营销观念和策略争取公众接纳和支持某项公共政策的过程。论文以广州市垃圾分类政策为例,描述地方政府的政策实施,指出争夺政策议程、回应行政压力和社会动员困境促成政策营销的开展,而政策产品设计、通路构建和公众促销是政策营销的运作技巧。政策营销的广州实践呈现了地方政府的治理调试及其与公众的互动,案例分析为后续研究提出了新问题。
陈晓运张婷婷
关键词:垃圾分类
跨域治理何以可能:焦点事件、注意力分配与超常规执行被引量:7
2019年
限于制度、体制和机制约束,政府单打独斗是一种治理常态,然而,跨越行政边界的公共问题涌现要求跨域治理。那么,单打独斗如何走向跨域治理?对北京地区空气污染问题跨域治理的经验分析发现,北京地区空气质量起伏不定,这意味着不同时点的治理效果存在差异,其原因在于焦点事件触发了跨域治理。焦点事件,特别是带有政治意涵的焦点事件带来高层动员、激励调整和政治介入,从而影响政策行动者的注意力分配,触发超常规执行,导致跨域治理突现。这一分析在理论上将注意力分配研究从议程设置和政策决策领域引入政策执行领域,为探讨跨域治理生成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在实践上指明跨域治理的常态化应优化制度设计,从而使治理绩效趋向持续稳定。
陈晓运
关键词:跨域治理空气污染
运动式治理的注意力触发机制探析——以北京空气污染治理为例被引量:6
2019年
运动式治理的启动是常态化治理得以产生的基础,但其逻辑机理未被充分阐发。以北京空气污染治理的效果变动现象为例,分析运动式治理产生的注意力分配逻辑,指出权威动员、偏好调适与架构重组触发了注意力分配,催生运动式治理,进而影响特定议题的治理结果。这一分析在理论上将注意力分配的学术讨论从政策议程设置引入政策执行领域,为探讨运动式治理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在实践上指明运动式治理走向常态化需要推动固化触发机制,从而使得治理绩效持续稳定。
陈晓运
关键词:运动式治理空气污染
重大突发公共危机事件中的城市整体治理——以广州市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为例被引量:4
2022年
城市政府是中国行政体制的基本构成,整体治理旨在构建协同合作的整体性治理框架和政府运行模式。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的整体治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透过广州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发现通过统合式的急时体制、复合式的信息集成和堡垒式的联合服务,广州市建构了重大突发公共危机下的整体治理模式。案例研究表明,在中国城市政府建制下,注重城市政府在管理体制上的统筹协调、政策制定上的信息集成以及公共服务上的联合行动,有助于推动治理的整体性和效能性,从而促进重大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有效治理。
陈晓运陈元田新阳
关键词:公共危机城市政府
青年政治参与:类型建构与实证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近年来,青年政治参与意识和热情正在高涨,行动正在涌现。按照公共性和体制化的程度高低,将政治参与划分为公益型、启蒙型、维权型和抗争型四类,以之为基础的经验案例分析呈现了青年参与政治生活的主要特征及其治理影响,这启发党委与政府应加大力度扩大和规范青年有序政治参与。
陈晓运周如南
关键词:青年政治参与
从“不怕”到“我怕”:“一般人群”在邻避冲突中如何形成抗争动机被引量:94
2012年
从"不怕"到"我怕",业主通过重构对邻避设施的认知而呈现出其主体性。邻避设施兴建方提出的"技术安全"、"依法行政"和"民心工程"的"不怕"叙事难以有效规训业主认知,业主由于"我怕"的认知建构而形成不同程度的抗争动机,并形成"无知者"、"隐忍者"、"从众者"和"抗争者"等四类群体,而后两者的出现使邻避冲突中业主行动升级和偏见动员成为可能。邻避冲突在中国城市中越来越频繁,在解决过程中政府应充分考虑业主主体性,开放公民参与,在认知层面建设"不怕"话语体系的配套系统—信任机制。
何艳玲陈晓运
法权行动主义与小区自主治理--基于G市Q小区案例的考察被引量:1
2021年
业主自主治理是观察中国城市治理的切入点。已有研究侧重于关注业主夺取小区自治权的维权抗争,或者探讨后维权抗争时期业主自治的困境与对策,较少从业主夺取、运用和巩固自治权的全过程考察自主治理的演进脉络及其持续机理.考察G市Q小区业主夺取、运用和巩固自治主导权的过程,发现“法权行动主义”——法权意识与行动的螺旋式互促是业主自主治理持续的关键这表明业主群体是基层社会的建设性力量,自主治理为城市治理提供了新的路径.
陈晓运
乡村有效治理的基层协商机制探析——基于广州市下围村探索的实证分析被引量:9
2019年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现实局限制约着乡村有效治理。如何优化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以有效治理助力乡村振兴?观察广州下围村这一老牌"问题村"转变为"示范村"的全过程,指出基层协商作为一种农村权力主体的关系机制,将农民的政治和社会参与纳入了现代国家建设和基层治理的制度轨道,它以"民主议事"为载体,消解了农村派系斗争,促进了乡村振兴。这一实践在治理领域丰富和发展了基层民主,在理论上有助于深化中国协商民主研究。
陈晓运
关键词:派系斗争村民自治
共青团改革的实践创新——基于沪渝粤的实证分析被引量:10
2018年
推进群团改革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重要决策部署。以共青团改革为例,依循"以有为支持存在"的目标指向,共青团改革呈现出中央顶层带动与地方自主推进并行的态势。作为全国试点的上海、重庆与自主推进的广东共青团先行一步,"以改革推进有为",通过深化机构改革提升组织引领性、着力政策倡导提升党政支持度、强化在线意识推进服务网络化,多措并举且初显成效。三地在改革特征上趋同存异,提升能力与激发活力是改革深化推进的方向与重点。
陈晓运谢素军
中国青年运动坚守正确政治方向的思考
2021年
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国青年运动听党话、跟党走,是延续革命传统、彰显政治优势、体现责任担当的重要要求。回归社会运动理论、立足时代发展吁求,中国青年运动坚守政治方向需要把握:在“为什么”层面上把握中国青年运动坚守政治方向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在“忧什么”层面上把握中国青年运动政治偏离、规模降级和行动收缩存在的问题;在“干什么”层面上把握中国青年运动强化理论引领、优化先锋锻造、深化群众动员的推进路径。
陈晓运
关键词:中国青年运动中国共青团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