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慧敏
- 作品数:10 被引量:148H指数:5
- 供职机构: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 融“赛教学”为一体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被引量:64
- 2009年
- 以职业技能大赛切入人才培养过程,阐述高职院校新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立思路,并分析了融"赛教学"为一体的从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学设计的转变以及职业技能竞赛体系的构建等方面实施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 陈慧敏
- 关键词:职业技能大赛教学改革
- 带钢跑偏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研究与SIMULINK仿真被引量:10
- 2009年
- 为了消除带钢卷取机的误差,针对对边纠偏系统建立了数学模型,并以检测点位置到卷筒纠偏点之间的时滞作为参考模型进行研究,再利用MATLAB软件中的动态仿真工具SIMULINK建立了电液伺服控制系统仿真模型,通过对卷取机上常用的电液位置伺服系统进行仿真,得出仿真结果,并详细地进行性能分析,找出所要控制跑偏的参数。
- 胡盘峰陈慧敏
- 关键词:电液伺服控制系统卷取机仿真MATLAB/SIMULINK
- 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分析及应对策略被引量:18
- 2006年
- 会计信息失真已严重影响到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和市场经济秩序。通过对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危害及其成因的剖析,系统地阐述了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策略办法。
- 周迅陈慧敏
- 关键词:会计信息
- 校企合作与工匠精神培育的关联耦合研究与实践被引量:1
- 2018年
- 实现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不仅需要提高科技研发能力,还需要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撑因素——工匠精神。职业院校肩负着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校企双方以校企共同体产业学院为载体,探索"职业技能+工匠精神"现代工匠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现代工匠人才培养理念与模式的创新。
- 陈慧敏胡盘峰
- 关键词:校企合作
- 基于PLC的新型变频恒压供水系统设计被引量:23
- 2011年
- 介绍了一种基于PLC控制的新型变频恒压供水系统,整个供水系统的运行采用闭环变频恒压供水控制。该系统具有节能环保、简单实用、可靠性好、便于维护等特点,利用PLC与变频器结合,能够很好地解决恒压供水问题。详细介绍了三菱FX系列PLC以及变频器在恒压供水系统中的硬件配置及软件设计。
- 胡盘峰陈慧敏
- 关键词:PLC变频器恒压供水系统
- 新型绿色住宅2kW并网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设计被引量:3
- 2008年
- 从绿色环保住宅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设计了2 kW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实现了太阳能光伏发电供新型绿色住宅的照明用电,并在阴雨天时可由交流电网补充的功能。从常州地区气象条件、光伏方阵的设计、控制系统和逆变系统的原理、选型及太阳能电池方阵安装设计等方面介绍了该工程的设计实践。
- 胡盘峰陈慧敏
- 关键词:光伏发电
- 产教深度融合背景下的校企协同育人探索与实践被引量:21
- 2018年
- 校企协同育人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以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产教融合的机制、平台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双创"教育等进行了研究,以推动产教融合的内涵和路径更加多元,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提供支撑。
- 陈慧敏
- 关键词:高职院校
- 六轮自适应平衡电动轮椅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六轮自适应平衡电动轮椅,具有轮椅底盘,以及设置在轮椅底盘上的座椅、驱动装置和控制装置;还具有自适应平衡调节装置;自适应平衡调节装置设置在轮椅底盘和座椅之间,自适应平衡调节装置具有左右调节涡轮蜗杆减速机构...
- 胡盘峰陈慧敏
- 文献传递
- 新加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及其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被引量:5
- 2006年
- 一、重视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始终把发展高职教育置于战略地位 新加坡之所以在许多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靠的就是人力资源加危机意识.笔者在新加坡期间经常能听到这样一句话:“新加坡没有别的资源,有的就是人力资源”,所以新加坡政府把人力资源看作经济发展的最重要资源.
- 陈慧敏
- 关键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新加坡政府高职教育人力资源经济发展
- 深层次 多模块 构建高职院新型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被引量:5
- 2008年
-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高等职业教育广泛深入地开展校企合作,有利于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实现高职办学特色,有利于创新专业设置,改善办学条件,建设师资队伍;有利于学生就业。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还存在不少问题,这需要校企双方共同解决,探索校企双方双赢的具体措施。
- 陈慧敏胡盘峰
-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