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刚
- 作品数:18 被引量:198H指数:8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日国际合作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远程零拷贝方法
- 本发明涉及网络数据传输领域,其公开了一种远程零拷贝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接收端划分一整块连续的缓存区域用于接收待发数据;(B)发送端对待发数据进行分片处理并拼装数据包后发送至接收端;(C)接收端将接收到的数据包按接收...
- 李大刚陈诗雁陈小刚
- 文献传递
- 太湖湖滨带植物恢复方案研究被引量:15
- 2012年
- 太湖湖滨带植物的分布受堤岸及风浪的影响严重,植物恢复工程是湖滨带生态修复的重要环节之一。根据太湖湖滨带的特点,确定了植物恢复物种选择的原则:植物对生境的适应性、优先选择本地植物种、参照原有的土著植物群落结构进行植物配置、满足湖滨带功能需求、易管理及低维护。按照太湖湖滨带地形地貌、水文条件的不同以及露滩情况,将太湖湖滨带共分为6种类型,即长期露滩-大堤型、间歇露滩-大堤型、无滩地-大堤型、有滩地-山坡型、无滩地-山坡型、河口型,并针对这6种类型湖滨带的退化特征,分别提出了不同的植物恢复模式。
- 李春华叶春陈小刚金相灿
- 关键词:生态修复湖滨带太湖
- 草林复合植被缓冲带结构功能及净化机理研究综述被引量:8
- 2013年
- 草林复合植被缓冲带作为一个重要的生态治理措施,广泛应用于生态保护、环境改善领域,通过植物吸收、土壤吸附、微生物降解等作用而具有保持水土、净化污染物、调节微气候、丰富物种多样性等功能。对国内外关于草林复合植被缓冲带的研究作了认真的归纳总结,详细论述了草林复合植被缓冲带的结构功能、净化机理,并讨论了草林复合植被缓冲带的建设和管理,以期为草林复合植被缓冲带的建设提供依据。
- 王秋光李永峰李春华叶春陈小刚
- 关键词:净化机理
- 一种文件安全存取方法、终端设备及专用存储装置
- 一种文件安全存储方法,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根据预设分拆算法将待上传的源文件分拆为多个一级分拆文件(201);终端设备将所述多个一级分拆文件中的一部分上传至云存储服务器,另一部分用于发送给专用存储装置(202);终端设备接...
- 林信南李大刚魏益群吴大畏陈小刚宋志棠朱晓阳张鹏程孙巍
- 文献传递
- 生物操纵理论在浅水湖泊治理应用中的现状与展望被引量:12
- 2016年
- 水域富营养化现象已经成为中国及世界范围内一个较为突出的环境问题。利用生物操纵法在水体富营养化防治和浅水湖泊的生态修复中具有较为广泛的探索应用,也取得一定的治理成效。文章综述了生物操纵的产生和发展,分析生物操纵(biomanipulation)和非经典生物操纵(non-traditional biomanipulation)理论的原理、应用条件及局限性,并从沉水植物、虑食性鱼类和双壳贝类的作用和应用现状分析和探讨了各生态位生物在单一生物操纵下的适用条件及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最后对生物操纵技术组合技术进行合理展望,以期为中国富营养化湖泊治理和修复工作提供参考。
- 吴锋赵建成陈小刚陈小刚李珊珊
- 关键词:生物操纵浅水湖泊沉水植物双壳贝类
- 应用水质标识指数法评价太湖湖滨带水质被引量:12
- 2013年
- 以2009年12月和2010年4、8月的全太湖湖滨带水质监测数据为基础,以TN、TP、NH3-N、COD Mn、DO为评价指标,采用水质标识指数评价法对太湖湖滨带水质进行评价。水质指标基本信息显示,NH3-N冬季、春季空间变异较大,TP夏季空间变异较大;单因子标识指数评价结果显示,太湖湖滨带水体水质因子污染风险时空差异显著,TN冬季、春季全区域污染风险均较大,NH3-N冬季和夏季在竺山湾、西部沿岸区域污染风险较大,TP三季在竺山湾、西部沿岸区域污染风险较大;综合标识指数评价结果显示,东太湖、东部沿岸、贡湖区域水质较好,为Ⅲ类水,竺山湾和西部沿岸水体水质最差,为Ⅴ类水,且竺山湾和西部沿岸水体三季均处于重度污染状态。该研究可为太湖湖滨带水环境的生态恢复和标识指数应用的推广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 赵晓峰叶春李春华陈小刚张娟王博
- 关键词:水质标识指数水质评价湖滨带太湖
- 烟气脱硫塔主体结构的定性优化设计被引量:4
- 2010年
- 对烟气脱硫塔主体结构进行了研究,结合已有的工程设计经验,给出了确定脱硫塔主体结构尺寸的具体步骤;尤其要计算喷淋塔内传质单元数和传质单元高度,从而确定吸收高度,并讨论了影响脱硫效率的一些主要问题。结果表明,对烟气进、出口角度进行调整以及用流体计算软件模拟吸收塔内增加气流分布板后喷淋效果改善等措施,可以使塔内烟气流速分布均匀,增加了气液接触的有效传质面积,提高传质效率。
- 陈小刚张洪林李长波
- 关键词:烟气脱硫喷淋塔传质单元数
- 沉水植物水槽对农村水体净化效果与机制的模拟被引量:4
- 2016年
- 实验设计中试水槽装置,模拟研究2种沉水植物轮叶黑藻(Hydrilla nerticillata)和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对农村水体的净化效果,并探讨沉水植物在水体氮、磷去除中的作用.结果显示,沉水植物系统均能显著降低水体中总氮、铵态氮、硝态氮和磷酸盐浓度,去除率分别达到50.5%、84.4%、41.9%和64.6%,且轮叶黑藻组选择20 g/m2,苦草组选择40 g/m2为适种密度.水体流经各串联单元时氮、磷去除负荷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总氮、硝态氮、磷酸盐浓度在有植物单元高于无植物单元,铵态氮浓度相反,结合单元内溶解氧浓度、硝化与反硝化细菌总数表明,有植物单元可显著发生反硝化作用,无植物单元可显著发生硝化作用,有无植物串联单元更有利于氮的去除.
- 赵建成杨扬钟胜强李锟陈小刚
- 关键词:磷轮叶黑藻苦草
- 远程零拷贝方法
- 本发明涉及网络数据传输领域,其公开了一种远程零拷贝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接收端划分一整块连续的缓存区域用于接收待发数据;(B)发送端对待发数据进行分片处理并拼装数据包后发送至接收端;(C)接收端将接收到的数据包按接收...
- 李大刚陈诗雁陈小刚
- 太湖湖滨带藻密度与水质、风作用的分布特征及相关关系被引量:18
- 2013年
- 为研究太湖湖滨带水体藻密度、水质及风作用的时空分布特征,于2010年春、夏季调查了太湖湖滨带的水质、藻密度,同时结合风级、风向等数据,运用偏相关法分析了藻密度分布与水质、风作用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春季湖滨带水体藻密度低于夏季,平均值分别为1.88×106、1.75×108L-1,竺山湾、梅梁湾、西部沿岸藻密度较高.太湖湖滨带水体ρ(TP)、ρ(TN)、ρ(NO3--N)、ρ(NH3-N)、ρ(COD Mn)春季平均值分别为0.10、4.48、0.99、2.36、6.46 mgL,夏季分别为0.16、2.09、0.60、0.43、6.73 mgL,其中高值主要分布在竺山湾、西部沿岸、梅梁湾湖滨带;在时间上,ρ(TN)、ρ(NH3-N)、ρ(DO)春季较高;ρ(TP)、pH夏季较高.太湖湖滨带春、夏季风作用均以向岸的正作用力为主,夏季和春季风力作用平均值分别为0.26和0.73.风作用值较高的区域出现在梅梁湾、贡湖、西部沿岸.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春、夏季藻密度分布均与风作用值呈显著正相关;春季只有透明度与藻密度的分布显著相关,夏季藻密度分布与ρ(COD Mn)、ρ(SS)呈显著性正相关,而与pH呈显著负相关.在富营养化严重的太湖,N、P等营养盐已经不再是藻类暴发的限制因子,而风作用及与之密切相关的湖流,北部竺山湾、梅梁湾似口袋状的地理形态,是影响藻密度分布的重要因素;另外,入湖河流污染对北部、西北部湖滨带自生藻类的滋生,水生植物、浮游动物对藻类分布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 李春华叶春张咏赵晓峰孔祥龙陈小刚
- 关键词:湖滨带太湖水质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