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婉纯

作品数:4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揭阳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炎症
  • 1篇气道
  • 1篇气道变应性
  • 1篇气道变应性炎...
  • 1篇吸入
  • 1篇吸入激素
  • 1篇细菌
  • 1篇细菌耐药
  • 1篇细菌耐药性
  • 1篇小儿
  • 1篇小儿气道
  • 1篇联合口服
  • 1篇孟鲁司特
  • 1篇孟鲁司特钠
  • 1篇耐药
  • 1篇耐药机制
  • 1篇耐药性
  • 1篇抗生素
  • 1篇口服
  • 1篇激素

机构

  • 2篇揭阳市人民医...

作者

  • 2篇陈婉纯
  • 1篇钟山
  • 1篇陈东虹
  • 1篇蔡逸铖
  • 1篇黄小玲
  • 1篇翁建东
  • 1篇蔡幸生

传媒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呼吸道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与合理使用抗生素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了解呼吸道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和怎样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通过总结呼吸道感染者的病例,研究分析呼吸道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的作用机制和耐药机制。结果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是抗生素与青霉素结合蛋白相结合,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从而达到抑菌的作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是:①青霉素结合蛋白基因变异;②β-内酰胺酶将β-内酰胺类抗生素分解,使其失去原有的活性。③改变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是此类抗生素与细菌的核糖体靶位点50S亚基接合,从而限制信使核酸的移动并对转肽作用也有限制的作用。大环内酯类的耐药机制是:①主动外排;②改变核糖体靶位;③其他机制。结论通过经验治疗和病原学治疗等方法使抗生素的使用合理化,并对已经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细菌提出抑制措施。
陈婉纯
关键词:细菌耐药性合理使用抗生素耐药机制
吸入激素联合口服孟鲁司特钠防止小儿气道变应性炎症向纵深发展前瞻性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 探讨应用储雾罐经口鼻吸入糖皮质激素联合口服孟鲁司特钠阻断气道变态反应性炎症向纵深发展,防止变应性鼻炎(AR)向咳嗽变异型哮喘(CVA)、支气管哮喘(BA)转化的效果.方法 232例AR患儿被随机分为对照组114例,观察组118例.对照组予口服氯雷他定片,体重<30 kg,每次5 mg,每日1次,体重≥30 kg,每次10 mg,每日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吸入丙酸氟替卡松定量气雾剂,每次1揿(125μg),每日2次,症状控制后减为每日1次,采用带有活瓣的储雾罐辅助吸入,若患儿能够配合,嘱闭口呼吸1分钟.同时口服孟鲁司特钠,1~5岁用4 mg,6~ 14岁用5 mg,每天1次.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疗程结束后,每月至少随访1次,随访时间3年.若症状未愈或复发,继续以上治疗3个月.治疗后半年、1年、2年、3年比较两组AR未愈或复发以及CVA和BA发生率.若患儿诊断为BA则按有关治疗常规进行治疗.若符合CVA诊断标准,再将患儿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按上述治疗方案继续半年治疗,对照组仅予祛痰、止咳、抗感染等治疗.症状未控制时每1~2周随访1次,症状控制后每月随访1次,随访时间3年.治疗后半年、1年、2年、3年比较两组CVA未愈或复发以及BA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半年、1年、2年、3年AR未愈或复发率在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52%、60%、71%、80%和14.15%、16.38%、18.87%、25.47%,CVA发生率在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40%、48%、57%、71%和15.09%、16.98%、20.75%、23.73%,BA发生率在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30%、39%、47%、53%和11.32%、13.21%、16.04%、18.87%,对照组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01);CVA未愈或复发率在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45%、55%、62.5%、75%和17.5%、25%、30%、37.5%,转化为BA在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是35%、45%、60%、70%和10%、12.5%、15%、17.5%,对照组均明显高于观察�
蔡幸生钟山翁建东黄小玲陈婉纯陈东虹蔡逸铖
关键词:吸入激素孟鲁司特钠气道变应性炎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