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娟娟

作品数:27 被引量:99H指数:6
供职机构:厦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科技重点项目福建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艾滋病
  • 7篇HIV
  • 6篇HIV/AI...
  • 5篇疫情
  • 5篇疾病控制
  • 4篇病毒
  • 3篇性行为
  • 3篇疫情分析
  • 3篇哨点监测
  • 3篇美沙酮
  • 3篇美沙酮维持
  • 3篇美沙酮维持治...
  • 3篇男男性行为
  • 3篇男男性行为人...
  • 3篇感染者
  • 3篇HIV感染
  • 3篇HIV感染者
  • 3篇HIV感染者...
  • 2篇行为者
  • 2篇逆转

机构

  • 27篇厦门市疾病预...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福建省疾病预...
  • 1篇集美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福建省气候中...

作者

  • 27篇陈娟娟
  • 24篇马桂林
  • 21篇郑惠能
  • 18篇欧阳雪
  • 5篇李莉
  • 5篇沈理通
  • 4篇林碧云
  • 3篇苏成豪
  • 2篇黄仕杰
  • 2篇温慧欣
  • 2篇郑蓉蓉
  • 2篇黄建炜
  • 2篇颜玉炳
  • 2篇牛建军
  • 2篇黄年跃
  • 1篇张一中
  • 1篇王明斋
  • 1篇祝寒松
  • 1篇谢忠杭
  • 1篇黄文龙

传媒

  • 7篇海峡预防医学...
  • 3篇中国医院统计
  • 3篇社区医学杂志
  • 3篇疾病监测与控...
  • 2篇中国药物滥用...
  • 1篇药物与人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预防医学论坛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国社会医学...
  • 1篇环境卫生学杂...
  • 1篇第七届全国皮...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8
  • 5篇2016
  • 6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5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4—2013年厦门市淋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了解厦门市淋病疫情流行趋势和流行特征,为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厦门市2004—2013年厦门市淋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2013年厦门市累计报告淋病病例11 527例,年均发病率为42.05/10万,发病率呈现下降趋势(χ^2趋势=468.37,P〈0.01);淋病病例主要集中在厦门市湖里区和思明区;病例男女性别比为5.87∶1,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男女发病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70.44,P〈0.01);发病病例年龄主要集中于20-39岁年龄组,共报告8 714例(75.60%),各年龄组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48,P〈0.01);工人,其他职业、不详职业和商务人员的发病病例数居前4位,不同职业人群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091.24,P〈0.01)。结论厦门市淋病疫情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今后需继续扩大性病筛查范围,加大监测力度等防控策略工作。
陈娟娟郑惠能欧阳雪马桂林曾丹妮
关键词:淋病
COVID-19疫情对厦门市气象因素与流行性感冒发病关联分析的影响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目前尚不清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是否影响气象因素与流行性感冒(流感)的关联分析,本研究旨在探讨此问题及其影响特征,为今后精确评估气象因素对流感的风险效应提供依据。方法对厦门市气象因素和流感发病的每日数据分为三部分:全年期(2010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非COVID-19疫情期(2010年1月1日—2020年1月21日)和COVID-19疫情期(2020年1月22日—2021年12月31日),采用R 4.2.1软件通过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 lag nonlinear model,DLNM)进行气象因素与流感的关联分析。结果非COVID-19疫情期低(<42%)和高(>85%)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RH)是流感的危险因素,高RH风险累计效应随滞后时间的增加而增加,随RH的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弱,RH达到93%滞后14 d时最显著(RR=1.41)。COVID-19疫情期RHU<75%对流感的风险累计效应随RH的减少和滞后时间的增加而增加,RH为35%滞后14 d时最显著(RR=1.86×10^(6))。非COVID-19疫情期降水量(precipitation,PRE)处于25~75 mm对流感的风险累计效应先增加后减少,随滞后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滞后14 d,PRE达到40 mm时最显著(RR=1.49)。COVID-19疫情期PRE对流感的风险累计效应随PRE的增加而增加。COVID-19疫情期流感发病数的大幅下降严重影响气象因素与流感发病关联分析,致研究结果与全年期和非COVID-19疫情期差别较大;对全年期的研究结果影响较小。结论COVID-19疫情封控政策导致了厦门市COVID-19疫情期流感数大幅下降,从而显著影响了气象因素与流感发病关联分析客观性和科学性,但对长期多年度的分析结果影响有限。此外,极端天气例如RHU、PRE等对流感发病关联的分析也产生一定影响。
欧剑鸣陈玉檐阿依努尔·要力达西陈娟娟冯喻琳陈思谢忠杭黄文龙杨子豪李玲芳祝寒松
关键词:气温相对湿度流行性感冒
厦门市2012—2015年HIV感染者/AIDS病例首次CD4^+T淋巴细胞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了解厦门市HIV感染者/AIDS病例首次CD4+T淋巴细胞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2—2015年厦门市HIV感染者/AIDS病例基本资料及其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资料。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影响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因素有:年龄、婚姻状况、感染途径、样本来源、首次检测时间间隔。年龄越大,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配偶病例的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显著高于有配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感染途径对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样本来源病例的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首次检测时间间隔病例的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筛查、性病门诊是影响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主要因素(OR=0.31,95%CI为0.19~0.51;OR=0.54,95%CI为0.30~0.95)。结论厦门市感染者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低,应加大检测力度、扩大检测覆盖面,使感染者在感染早期就得以检测和确诊。
欧阳雪郑惠能马桂林陈娟娟
关键词:HIV感染者AIDS病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
2010-2015年厦门市女性性传播疾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了解2010-2015年厦门市女性性病疫情流行趋势和流行特征,为制定相应防控策略提供科学参考。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厦门市2010-2015年报告的女性性病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5年,厦门市共报告11 454例女性性病病例,年均发病率为114.07/10万;发病率由141.08/10万逐年下降到104.26/10万(P〈0.01);病种构成以梅毒为主,占67.90%;各年龄组均有病例报告,主要集中在20~49岁年龄段,以20~组为发病高峰(38.44%);职业以家政、家务和待业人群为主,占42.66%。结论加强对女性,特别是外来女青年的性健康教育是防控女性性病的重要措施。
陈娟娟郑惠能马桂林欧阳雪曾丹妮
关键词:女性性病
2011-2013年厦门市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了解2011—2013年厦门市男男性行为(MSM)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艾滋病相关行为、HIV等感染状况。方法:按照《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洲实施方案》,对辖区男男性行为人群进行问卷调查,采静脉血进行HIV、丙肝、梅毒抗体检测。结果:2011—2013年HIV感染率分别为:3.5%、6.2%、9%,梅毒阳性率分别为:6.5%、8.8%、4.7%。丙肝阳性率分别为:0.2%、2.4%、0%。艾滋病知识综合知晓率分别为:87.8%、92.6%、92.1%。近6个月有发生过同性肛交性行为的人中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为90.3%、95%、93.2%。近6个月有过商业同性性行为的人群中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89.2%、93.8%、100%。近6个月与异性发生性行为的比例分别为20.4%、23.8%、18.1%。结论:根据监测所得出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的薄弱环节和不同情况下安全套使用率的不同,对当地MSM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宣教与干预,减缓艾滋病在该人群的蔓延。
欧阳雪陈娟娟
关键词:艾滋病同性恋
厦门地区病毒性腹泻诺如病毒感染状况被引量:18
2010年
目的了解本地区病毒性腹泻患者诺如病毒感染情况,为进一步探索诺如病毒流行规律和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7年4月至2008年7月3个监测哨点医院病毒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共323份,应用ELISA方法检测粪便标本中病毒抗原,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eal-Time RT-PCR)分组别检测病毒核酸,部分病毒核酸阳性的标本扩增RdRp基因片段后测序验证病毒组别。结果323例患者粪便标本中,ELISA检测抗原阳性68例,阳性率21.05%;Real-Time RT-PCR检测核酸阳性107例,阳性率33.13%;诺如病毒检出率为38.08%。诺如病毒GGⅡ组占74.77%,少数为GGⅠ组(1.87%),尚有25份(23.36%)未定型。结论厦门地区存在诺如病毒流行,以GGⅡ组毒株流行为主,而且是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
郑惠能李莉陈娟娟黄仕杰马桂林温慧欣沈理通周常义黄建炜
关键词:诺如病毒病毒性腹泻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厦门市2010年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情况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分析厦门市2010年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人群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和艾滋病病毒感染状况,为开展健康教育和高危干预提供依据。方法用SPSS 17统计软件包对接受自愿咨询检测对象的人口学状况、求询原因和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3 222人接受咨询,3 027人接受检测。以21~40岁的青壮年为主(79.1%),求询原因以商业异性性行为史(39.8%)和非商业非固定异性性行为史(29.6%)为主。HIV抗体阳性24人,检出率0.8%,占新报吿感染数的20%。其中异性性接触传播占58.3%,同性性接触占33.3%。结论自愿咨询检测已经成为厦门市发现HIV感染者的重要途径,也为艾滋病防治策略的调整提供了很好的线索。
林碧云黄年跃沈理通马桂林李莉陈娟娟郑惠能苏成豪
关键词: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疾病控制
厦门市2010年吸毒人群艾滋病哨点监测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分析2010年厦门市吸毒人群艾滋病(AIDS)相关高危行为的发生情况和HIV、丙肝病毒(HCV)和梅毒感染状况,为进一步完善AIDS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对本市吸毒人群监测哨点的被监测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集血样进行HIV抗体、HCV抗体和梅毒检测,对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62名吸毒人员中,用注射方式吸毒的占76.6%,其中12.4%曾经与他人共用过注射器。15.4%的调查对象有过商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仅为60.6%;AIDS防治知识知晓率为90.5%;HCV抗体阳性率65.0%,梅毒抗体阳性率6.3%,HIV抗体阳性率0.2%。结论应进一步加大对吸毒人群的干预力度,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并注重知识与行为的一致性。
沈理通马桂林陈娟娟郑惠能苏成豪
关键词:吸毒者艾滋病病毒
2011—2016年厦门市不同年龄段艾滋病病例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了解厦门市2011-2016年不同年龄段艾滋病病例的分布及流行特征,为制定有针对性的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指导。方法收集2011-2016年厦门市HIV/AIDS病例基本资料,按照年龄段进行分组,使用SPSS软件、卡方检验等方法对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6年共报告HIV/AIDS病人1 494例,不同年龄段病例数均有所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24岁、25~49岁年龄组呈现出男女性别比高、外地户籍为主、文化程度较高、同性性传播为主、咨询检测为主要发现途径等特点;50岁及以上年龄组以本地户籍为主、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异性性传播为主、检出途径多为就诊检测和术前筛查等被动途径。2011-2016年15~24岁、25~49岁年龄组传播途径由异性性传播为主转变为同性性传播占主导;50岁及以上年龄组主要传播途径始终为异性性传播。结论应当针对不同年龄组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和防控策略,从而更好地控制AIDS疫情的蔓延。
欧阳雪郑蓉蓉马桂林陈娟娟
关键词:艾滋病年龄
厦门市艾滋病流行特征和趋势分析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索厦门市HIV/AIDS的流行特征和趋势,为制定本地区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我市1990—2004年艾滋病血清学监测、国家哨点监测及各人群行为调查进行分析。[结果]15年共监测各类重点及高危人群266536人,累计报告HIV感染者56例,其中AIDS病人9例;性接触是主要传播途径(58.9%);吸毒人群有56.1%为注射吸毒,其中共用注射器者占34.8%;工人、小业主有多性伴的比例分别为17.2%和22.5%;媒体调查同性性行为发生率5.0%,多性伴的发生率为27.0%。[结论]我市艾滋病流行已至快速增长期,扩散蔓延的因素不断增加,建议加大防控力度,遏制艾滋病疫情上升的势头。
张一中苏成豪牛建军陈娟娟马桂林
关键词:艾滋病流行病学研究疾病控制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