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向阳
- 作品数:42 被引量:46H指数:4
- 供职机构:安徽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机械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污水发电雾霾吸收装置
-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发电雾霾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四分之一圆弧外壳包裹,内部分三个区域,分别为涡轮电动机装载区,雾霾污水融合区,水力发电机装载区,所述各装载区电动机之间和发动机之间由上而下均匀等间距分布,所述雾霾与...
- 余劲松郑伟何磊张瑾陈向阳
- 微波通讯用抛物面天线工作状态的风载荷分析
- 2015年
- 为避免风荷在天线面上产生作用力影响天线正常使用,从实际的技术指标出发,针对工作状态的微波通讯用天线在风荷作用下可能产生破坏和失稳现象,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其风荷作用下的强度和刚度进行校核,得出了不同工况下天线结构各部件的应力应变情况。对结构产生应力应变的最大部位进行随机振动试验,观察是否发生变形和破坏。通过两种方法对比验证了天线设计的可靠性,为抛物面天线在不同风荷下的可靠使用提供了理论支持,指导该类型抛物面天线的结构设计和生产。
- 张瑾陈向阳刘力红蒋燕
- 关键词:抛物面天线风载荷有限元法应力应变
- 碳含量对电弧增强反应磁控溅射方法制备BCN薄膜热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1
- 2017年
- 利用电弧增强反应磁控溅射(AEMS)方法在高速钢基体上制备了BCN薄膜,通过改变石墨靶功率来调整BCN薄膜中碳元素的含量,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高分辨透射电镜、显微硬度计和划痕仪等设备研究了BCN薄膜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BCN薄膜在高温下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随着碳含量的增加,高温退火后BCN薄膜原子排列的有序度增加,部分结合键发生转化或分解,结合力下降,BCN薄膜的热稳定性降低。
- 陈向阳张瑾黄润马胜利
- 关键词:热稳定性
- 《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浅析被引量:1
- 2015年
- 《机械原理》是从理论性很强的基础课向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过渡的一门重要专业课,传统教学多以理论教学为主,辅以少量的实验教学,学生学习过程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效率低,难以满足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本文通过在《机械原理》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和探索,提出了《机械原理》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和措施。
- 张瑾陈向阳
- 关键词:机械原理教学改革实验教学
- 基于CSCW技术的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的设计被引量:4
- 2010年
- 介绍了计算机支持的CSCW协同工作技术在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并利用该技术设计一种模型,该模型可以实现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人机互交功能。
- 陈向阳
- 关键词:CSCW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
- 一种制备硼碳氮硬质涂层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硼碳氮硬质涂层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将预处理好的基体放入电弧增强磁控溅射离子镀膜设备的转架杆上面,采用平面对靶的方式将平面B<Sub>4</Sub>C靶安置在炉体内壁上;通入氩气到真空室,对真空...
- 马胜利陈向阳
- β-钛合金表面粗糙度对成骨细胞黏附的影响
- 2017年
- 对β型钛合金Ti-25Nb-3Mo-3Zr-2Sn(TLM)表面进行机械打磨或抛光,制备出两组不同表面粗糙度的钛合金样品,而后将两组样品与成骨细胞共培养,研究TLM钛合金表面粗糙度对成骨细胞黏附的影响.分别采用扫描电镜及表面轮廓仪对两组样品表面的形貌及粗糙度进行了观察与统计,结果显示打磨组样品表面分布着方向排列一致的划痕,平均粗糙度Ra为(0.8±0.07)μm,而抛光组样品表面光滑平整如镜面,平均粗糙度Ra为(0.09±0.01)μm;随后不同时间的细胞共培养结果显示,对比抛光组样品,粗糙度更大的的打磨组样品表面黏附有数量更大的成骨细胞.研究表明,表面粗糙度对成骨细胞在β型钛合金表面的黏附有一定的影响,粗糙的TLM钛合金表面可能更适合细胞黏附.
- 黄润黄雷陈向阳
- 关键词:钛合金表面粗糙度成骨细胞
-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教学改革初探
- 2015年
- 传统《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教学多以理论教学为主,辅以少量的实验教学,学生学习过程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效率低,难以满足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本文通过在《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教学过程中的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提出了《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教学改革的几点措施和建议。
- 陈向阳
- 关键词: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 气相沉积技术研究现状与进展
- 介绍了气相沉积技术的原理、分类、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并介绍了气相沉积技术硬质涂层在工业中的应用情况。
- 陈向阳张瑾
- 关键词:气相沉积
- 工程材料课程混合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被引量:4
- 2023年
- 探索“互联网+教育”融合模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新趋势。结合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通过对工程材料课程混合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组建基于超星平台、以微课为形式的可考评的进程式智慧课堂,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多样化教学+差异化教学+兴趣引导型教学”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 邵博孙伦业刘志卫陈向阳
-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