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兵
- 作品数:21 被引量:52H指数:5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中医管理局资助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缬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脑组织氧化应激的影响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脑组织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组(DM1组)、糖尿病缬沙坦治疗组(DM2组),每组8只。用链脲佐菌素诱发糖尿病大鼠模型制模成功后,DM2组予以缬沙坦40mg/(kg.d)灌胃,共12周。12周后测定各组质量、血糖,Morris水迷宫试验观察大鼠认知功能,比色法测定脑组织中羟自由基(OH-)、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荧光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p47phoxmRNA表达。结果(1)第12周未DM1组和DM2组质量明显轻于NC组(均P<0.01),血糖明显高于NC组(均P<0.01);DM1组与DM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DM1组、DM2组逃避潜伏期较NC组明显延长(P<0.01,P<0.05),DM2组较DM1组明显缩短(P<0.01)。(3)DM1组OH-、MDA水平显著高于DM2组和NC组(均P<0.01),而SOD活性显著低于DM2组和NC组(均P<0.01)。(4)NADPH氧化酶p47phox mRNA的表达量DM1组是NC组的4.89倍,DM2组是NC组的2.67倍,DM2组是DM1组的54.5%;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缬沙坦能提高SOD的活性,降低OH-、MDA的活性和NADPH的表达,抑制机体的氧化应激水平,改善认知功能。
- 赵婷婷刘雪平陈兵郑敏
- 关键词:糖尿病氧化应激
- 苯那普利与氯沙坦及其联合应用对糖尿病肾病大鼠Nephrin表达的影响
- 目的探讨苯那普利、氯沙坦及联合应用对糖尿病肾病大鼠nephrin蛋白表达的影响,比较在延缓糖尿病肾病 (DN)进展方面作用的不同。方法采用一侧肾切除腹腔注射STZ(55mg/kg)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以血糖大于 16.7...
- 陈兵张燕柳刚刘海英侯香华关广聚
- 关键词:氯沙坦糖尿病肾病大鼠NEPHRIN
- 文献传递
- 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蛋白质组学研究
- 目的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常见、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升高,DN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一大因素。本实验研究不同时期糖尿病大鼠模型肾脏髓质蛋白质组成的变...
- 侯香华关广聚柳刚李学刚陈兵
- 关键词:指纹图
- 文献传递
- 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原代培养及鉴定方法的研究被引量:14
- 2007年
- 目的:建立一种重复性好、传代次数多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培养方法。方法:取肾脏肿瘤手术切除后远离患病部位的正常肾脏组织、水囊引产的胎儿肾,三层筛网滤过分离,取最下层筛网上组织,用胶原酶消化,培养正常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同时采用形态学观察和免疫荧光技术,对鼠抗人结蛋白,鼠抗人角蛋白进行鉴定,采用MTT、流式细胞仪技术对不同来源肾脏的系膜细胞生长状况进行比较。结果:形态学、免疫荧光法鉴定表明培养细胞为肾小球系膜细胞,胎肾原代培养后8~10 d即可传代,而成年肾脏原代培养后需15~16 d方可传代。成年肾脏培养细胞至第4代细胞生长缓慢,贴壁能力减弱,出现死亡。而胎肾培养细胞则可继续培养至第7~10代。结论:三层滤网法分离人肾小球系膜细胞,方法简单、高效,培养的原代肾小球系膜细胞符合肾小球系膜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且进一步证明胚胎组织比成年个体肾脏原代细胞培养容易成功。
- 刘海英关广聚张燕柳刚陈兵李学刚
- 关键词:肾小球系膜细胞细胞原代培养胎肾
- 内皮素-1与血管紧张素Ⅱ在慢性环孢素A肾病大鼠中的作用
- 2008年
- 王海萍孙巧玲柳刚李学刚候香华陈兵关广聚
- 关键词:内皮素-1肾病大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CSA相互作用
- 霉酚酸酯对高糖所致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5
- 2006年
- 霉酚酸酯(MMF)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抑制剂。本研究旨在探讨MMF对不同浓度葡萄糖所致的系膜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增多是否有抑制作用。
- 张燕关广聚陈兵刘海英侯香华
- 关键词: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霉酚酸酯高糖免疫抑制剂细胞外基质葡萄糖
- 霉酚酸酯及缬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足细胞的保护机制研究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探讨霉酚酸酯、缬沙坦及2者联合应用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足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行右肾切除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5mg/kg)建立糖尿病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右。肾切除对照组(NC)、糖尿病组(DM)、霉酚酸酯治疗组(M)、缬沙坦治疗组(V)、缬沙坦和霉酚酸酯联合治疗组(V+M)。治疗组分别给予霉酚酸酯15mg·kg^-1·d^-1,缬沙坦40mg·kg^-1·d^-1;联合治疗组为上述两组之和。检测各组8周末的左肾质量/体质量比值、尿蛋白量(24h)、血糖(Glu)、Scr。光镜及电镜观察肾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中nephrin、结蛋白(desmin)及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蛋白表达。实时PCR测定肾组织中nephrin及MCP-1mRNA表达。结果与NC组相比,DM组大鼠血糖、尿蛋白量及左肾质量/体质量比值均显著上升(P〈0.01);肾小球硬化指数(GSI)及肾间质损害加重(P〈0.01);肾组织内MCP-1、desmin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P〈0.01)。与DM组比较,M组、V组及V+M组上述指标除Glu、Scr外,均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与NC组(100%)相比,DM组nephrinmRNA表达下调(78%,P〈0.05);各治疗组nephrinmRNA表达增加,以M组增加最明显(134%,P〈0.01)。与NC组(100%)相比,DM组MCP-1mRNA表达明显上调(251%,P〈0.05);各治疗组明显降低,以M组最显著(126%,P〈0.01)。nephrinmRNA与MCP-1mRNA表达呈负相关(r=-0,86。P〈0.01)。尿蛋白量(24h)与MCP-1mRNA呈正相关fr=0.82,P〈0.01);与nephrinmRNA呈负相关(r=-0.78,P〈0.01)。结论霉酚酸酯及缬沙坦均能下调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desmin及MCP-1基因及蛋白的表达,上调nephrin基因及蛋白表达,降低尿蛋白量,预防肾损伤。联合治疗不优于单一治疗。霉酚酸酯可能通过抗炎性�
- 张燕王威关广聚陈兵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霉酚酸酯NEPHRIN足细胞
- 高糖对系膜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家族表达的影响
- 目的糖尿病肾病(diabetes nephropathy DN)是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us,DM)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是DM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DN发病率逐年提高,DN的预防和治疗成为重要的医...
- 刘海英关广聚柳刚文蓉珠张艳陈兵李学刚
- 关键词:系膜细胞
- 文献传递
- 肾淋巴管结扎对单肾切除大鼠的肾损害作用
- 2009年
- 目的:探讨肾淋巴循环障碍及单侧肾脏切除对大鼠肾脏功能结构的损害。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双肾淋巴管结扎组(2KL),左肾淋巴管结扎伴右肾切除组(1KL),假手术组(sham)。分别在术后1、2、4、8周每组各处死6只。测定24 h尿蛋白和血尿肌酐。用PAS和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用RT-PCR检测TGF-β1、Smad2/3、I型胶原(col I)mRNA的表达量;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组织col I、TGF-β1、Smad2/3和磷酸化Smad2/3(p-Smad2/3)的蛋白表达量及主要表达部位。结果:2KL和1KL大鼠出现明显的蛋白尿和肾功能衰竭,1KL大鼠的肾脏损害尤其明显,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加重,并出现明显的组织病理改变。2KL和1KL大鼠肾组织中col I、TGF-β1、Smad2/3、p-Smad2/3的蛋白和(或)基因表达水平也明显增高(P<0.01),且主要表达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及肾间质。1KL大鼠的表达也明显高于2KL大鼠。结论:肾淋巴循环障碍可导致大鼠肾脏功能及小管间质的损害,并随时间而加重。当淋巴循环障碍伴对侧肾切除时,损害明显加重。
- 柳刚孙玫李德祥张桃艳关广聚陈兵李学刚
- 关键词:淋巴循环肾切除术转化生长因子Β
- 霉酚酸酯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观察免疫抑制剂霉酚酸酯(MMF)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CD68表达的影响,探讨MMF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Wistar大鼠行右肾切除术2wk后,随机分为右肾切除对照组(NC)、糖尿病组(DM),霉酚酸酯治疗组(DM+MMF,MMF15mg·kg-1.d-1灌胃)。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5mg·kg-1)诱发糖尿病模型。检测各组8wk末的左肾重/体重比值、24h尿蛋白(Upro)、血糖(BG)、血肌酐(Scr),观察肾小管-间质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中MCP-1及CD68表达,RT-PCR测定肾组织中MCP-1 mRNA表达。结果与NC组相比,DM组大鼠血糖、Upro及左肾重/体重比值均上升(P<0.01);肾间质纤维化面积扩大(P<0.01);肾组织内MCP-1蛋白、CD68表达及MCP-1 mRNA的表达均上调(P<0.01)。DM+MMF组上述指标除BG和Scr外均被抑制(P<0.05或P<0.01)。结论MMF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损害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MCP-1基因及蛋白表达有关。
- 张燕崔莉陈兵关广聚
- 关键词:糖尿病大鼠霉酚酸酯肾小管间质CD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