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亮

作品数:26 被引量:167H指数:5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低通气
  • 7篇低通气综合征
  • 7篇中耳
  • 7篇睡眠
  • 7篇睡眠呼吸
  • 7篇睡眠呼吸暂停
  • 7篇睡眠呼吸暂停...
  • 7篇睡眠呼吸暂停...
  • 7篇综合征
  • 7篇阻塞性
  • 7篇呼吸暂停低通...
  • 6篇通气
  • 6篇阻塞性睡眠
  • 6篇阻塞性睡眠呼...
  • 6篇阻塞性睡眠呼...
  • 6篇阻塞性睡眠呼...
  • 5篇血浆
  • 5篇血小板
  • 5篇血小板活化
  • 5篇血小板活化因...

机构

  • 24篇广州军区广州...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山大学孙逸...
  • 1篇广州医学院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26篇陈亮
  • 21篇汪建
  • 12篇陈勇挺
  • 11篇熊敏
  • 8篇邓恒山
  • 8篇付晓燕
  • 5篇尤景敏
  • 5篇黄以乐
  • 3篇冯晓华
  • 3篇张天翔
  • 2篇徐夏
  • 2篇陈国强
  • 2篇彭华
  • 2篇王智运
  • 1篇郭梦和
  • 1篇郭晓谦

传媒

  • 11篇广东医学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国外医学(耳...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 1篇第一军医大学...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国际耳鼻咽喉...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第十四届全军...
  • 1篇广东省医学会...

年份

  • 4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丁卡因致急性毒性反应死亡1例报告被引量:5
2012年
0引言 丁卡因的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如五官科诊疗、内镜检查和手术的表面麻醉等。其具有穿透力强、起效快等特点,但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如过量使用则可能引起毒性反应,如未及时救治可能危及生命。现将2009年6月本科1例因丁卡因严重不良反应致死的病例报告如下,同时总结丁卡因毒性反应的临床表现及救治经验。
付晓燕汪建熊敏陈亮
关键词:丁卡因急性毒性
分泌性中耳炎病因及发病机制概述被引量:105
2001年
本文就分泌性中耳炎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泌性中耳炎病因及发病机制很复杂 ,可能并非是一种因素作用 。
陈亮黄以乐
关键词:分泌性中耳炎病因发病机制
血小板活化因子对中耳黏液纤毛运输系统的影响
2007年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对豚鼠中耳黏液纤毛运输系统(MTS)的影响。方法将PAF从耳后切口的途径注入豚鼠右侧中耳鼓泡,左耳注入生理盐水作为对照,观察染液在咽鼓管咽口的排出情况,并测定其自中耳至咽鼓管咽口的运输时间(TT)。研究不同浓度的PAF作用以及PAF作用不同时间对TT的影响。结果量效关系的结果显示各浓度组实验耳与对照耳相比TT均有显著性延迟(P〈0.05或P〈0.01),且随着浓度增加,TT值亦逐渐增加;时效关系的结果显示PAF作用15min后TT值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此后至24h可见竹值亦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但24~48h间TT值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本实验证实了PAF确可对中耳MTS的运输功能产生损害,这一机制可能在引起中耳积液的发生和迁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陈亮汪建陈勇挺邓恒山尤景敏
关键词:血小板活化因子中耳
反复误诊为鼻出血的异位齿1例
2005年
陈亮汪建邓恒山郭晓谦
关键词:误诊鼻出血病例报告鼻腔黏膜
可显影软腭植入材料纤维化实验研究
2010年
目的比较自行研制的可显影HA-P软腭植入材料与Pillar软腭植入材料(即PET)的纤维化效果。方法普通大白兔20只分为2组,第一组肌层内植入1根PET,另一组植入HA-P材料,于术后第7、15、30、60、90天2组分别处死实验动物2只,将埋植材料连同周围组织完整取出,制成标本并做石蜡切片行组织学检查,然后采用图像分析软件对纤维层厚度进行测量。结果两组材料纤维层厚度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早期PET纤维化程度更好,术后90d实验组纤维层厚度为(16.7±4.4)μm,对照组为(17.9±4.1)μm,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行研制的可显影HA-P软腭植入材料与Pillar材料有相似的纤维化效果。
汪建张天翔陈亮付晓燕
关键词:聚乳酸羟基磷灰石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化
悬雍垂腭咽成型术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浆ghrelin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手术前后血浆ghrelin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①47例OSAHS患者和40例单纯鼾症对照组,用多导睡眠呼吸监测仪进行夜间7h睡眠监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陈亮汪建陈勇挺熊敏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认知功能障碍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指睡眠过程中频繁发生部分或全部上气道阻塞,扰乱儿童正常通气和睡眠结构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儿童OSAHS的间歇缺氧、睡眠片段化和代谢紊乱等,对患儿的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都会造成不可忽视的危害,影响儿童行为以及神经认知功能。本文就儿童OSAHS和认知功能障碍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叶伟凤陈亮
关键词:儿童缺氧
不同缺氧方式对大鼠缺氧诱导因子-1α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和认知功能影响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常引起多系统损伤,特别是损伤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认知功能障碍。文中旨在探讨不同缺氧方式下大鼠血清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表达和认知功能的损害及可能相关机制。方法 24只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间歇性缺氧组和持续性缺氧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大鼠不予任何处理。间歇性缺氧组缺氧舱内循环充入N_2和空气,使箱内氧浓度在(7.0±0.5)%和21%切换,各维持1.5 min,每个循环周期为4 min;持续性缺氧组放入氧浓度为(7.0±0.5)%的缺氧舱内。缺氧组大鼠每天均缺氧8 h,持续30d。记录大鼠体重,ELISA检测血清中HIF-1α、BDNF水平,Morris水迷宫和HE染色分别检测大鼠的行为学和形态学改变。结果正常对照组体重[(218.63±15.29)g]明显高于间歇性缺氧组[(195.75±6.50)g]和持续性缺氧组[(180.88±12.02)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定位航行实验结果提示间歇性缺氧组和持续性缺氧组逃避潜伏时间明显长于正常对照组(P<0.05),间歇性缺氧组逃避潜伏时间较持续性缺氧组明显延长(P<0.05)。空间探索实验可知正常对照组穿越平台次数[(4.97±0.47)次]显著多于间歇性缺氧组和持续性缺氧组[(2.63±1.45)次、(3.22±1.30)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HIF-1α水平、BDNF水平[(14.11±4.06,1 036.40±124.48)pg/mL]比较,间歇性缺氧组[(36.14±9.34)、1 625.34±332.44)pg/mL]、持续性缺氧组[(27.27±6.88,1 204.07±363.81)pg/mL]均明显升高(P<0.05),而间歇性缺氧组较持续性缺氧组亦显著升高(P<0.05)。HE染色可见持续性缺氧组和间歇性缺氧组CA1区神经元细胞排列分散、紊乱,核膜结构不清,细胞核固缩,细胞质深染,部分细胞破坏。间歇性缺氧组更可见部分细胞缺失和空泡样改变。结论慢性缺氧抑制大鼠生长发育,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慢性间歇性�
叶伟凤陈亮熊敏付晓燕汪建
关键词:间歇性缺氧缺氧诱导因子1-Α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海马神经元损伤认知功能损害
内窥镜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下彻底切除鼻内翻性乳头状瘤 ,降低手术后复发率的手术方式。方法  5 2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 ,其中 15例施行鼻内窥镜手术 ,术后随访 8~ 5 0个月 ,3 7例施行鼻侧进路 ,切除鼻腔肿瘤 ,随访 1~ 5年。结果 鼻内窥镜手术较传统手术对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有良好的手术效果 ,大大降低了术后复发率。结论 鼻内窥镜下鼻乳头状瘤切除术 ,有术后复发率低、视野清晰、不留瘢痕的优点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汪建熊敏王智运陈亮冯晓华陈国强陈勇挺
关键词:内窥镜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方法
血小板活化因子对豚鼠中耳粘膜血管通透性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01年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对中耳粘膜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将浓度为5、10、20、40、80μg/ml的PAF液各0.2 ml从耳后切口注入豚鼠右侧中耳鼓泡,左耳注入生理盐水作为对照,采用依文思蓝染液测定法测定了中耳粘膜的血管通透性.结果各PAF注入组与对照组相比血管通透性均有所增加,其中10~80μg/m1组增加显著.结论 PAF在本实验注入浓度的水平(10~80μg/m1)确可引起中耳粘膜血管通透性的增高.PAF引起中耳粘膜血管通透性增高可能是其引起中耳积液产生的重要机制.
陈亮黄以乐郭梦和
关键词:血小板激活因子血管通透性中耳粘膜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