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丽泓

作品数:4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深圳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护理
  • 2篇护理干预
  • 2篇干预
  • 2篇创伤
  • 1篇休克
  • 1篇休克患者
  • 1篇血性
  • 1篇严重创伤
  • 1篇药物
  • 1篇药物不良
  • 1篇药物不良反应
  • 1篇中毒
  • 1篇失血
  • 1篇失血性
  • 1篇失血性休克
  • 1篇输液
  • 1篇输液不良反应
  • 1篇输液室
  • 1篇限制性液体复...
  • 1篇酒精

机构

  • 4篇深圳市人民医...
  • 2篇暨南大学附属...

作者

  • 4篇陈丽泓
  • 4篇李兴革
  • 2篇杨乐
  • 2篇张建芳
  • 1篇张建芳
  • 1篇罗学斌
  • 1篇李亮
  • 1篇张巧利
  • 1篇李丽仙
  • 1篇张巧利

传媒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海南医学
  • 1篇护理实践与研...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年份

  • 3篇2013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护理干预对降低克林霉素药物不良反应的效果
2013年
目的:探讨克林霉素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及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1~3月静点克林霉素人群及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作为对照组;2012年4~6月实施护理干预后,使用该药物的人群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中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是2.24%,对照组中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是8.70%。结论:针对使用克林霉素药物的患者进行有效护理干预,尤其是用药前的询问过敏史、用药方法及药物剂量的准确把握、健康宣教,使用过程中的严密观察巡视等措施,对降低克林霉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减轻临床症状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李兴革张建芳陈丽泓李丽仙
关键词:克林霉素药物不良反应护理干预
QC小组干预降低输液室输液不良反应效果评价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通过开展质量管理(QC)小组干预活动,降低输液区输液不良反应,确保静脉输液患者安全。方法采用QC小组干预程序,即选择课题、现状调查、确定要因、制定并实施对策、检查效果及巩固措施,对输液区发生输液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拟定实施应对措施,10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干预后输液区输液不良反应发生例数相对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护士对实施QC活动的管理模式的肯定率达93.3%~100%。结论通过开展QC小组干预,降低了输液区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确保静脉输液患者安全。
李兴革张巧利杨乐李亮陈丽泓
关键词:护理干预输液不良反应
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效果与急救护理被引量:16
2013年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效果与急救护理措施。方法将10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均采用急救护理程序进行急救,对照组采取常规液体复苏方法,观察组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病死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复苏时间、患者家属对急救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病死率、ARDS发生率、MODS发生率分别为80%,20%,4%,16%,对照组分别为60%,40%,28%,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7.24,6.95,8.63,7.84;P〈0.01);观察组复苏时间(95.67±25.03)min,对照组(200.18±35.12)min;观察组患者家属对急救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8.45±0.91)分,对照组为(91.12±4.07)分;两组复苏时间和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23,4.59;P〈0.01)。结论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应用限制性液体复苏,同时根据急救护理程序实施急救护理,可减少MODS和ARDS的发生,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患者家属对急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李兴革张巧利罗学斌张建芳陈丽泓
关键词:创伤失血性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急救护理
酒精中毒并严重创伤相关性分析及护理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酒精中毒合并严重创伤的特点、中毒与创伤程度的相关性及其护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科3年间收治的酒精中毒并发严重创伤病员70例。根据患者饮酒量,按乙醇重量浓度换算,计算出患者纯酒精的饮入量,将酒精中毒患者分为轻、中、重三组:轻度酒精中毒乙醇饮入量50~100g(1组,n=24)、中度酒精中毒乙醇饮入量101~200g(2组,n=34)、重度酒精中毒乙醇饮入量大于200g(3组,n=12)。创伤患者进行创伤记分(TS),对三组患者酒精中毒和创伤严重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诊治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并对其护理进行讨论。结果酒精中毒合并创伤主要发生在年轻男性,年龄上各组无差异,全部患者TS≤12分,其创伤严重性与酒精中毒程度呈负的直线相关(r=-0.866281),1组主要表现为兴奋,2组主要表现为共济失调,3组多已处于昏迷期。中度酒精中毒并严重创伤发病率更高(34/70,48.57%),创伤患者75%是由于交通伤(41%,29/70)和殴打伤(35%,24/70)所致,死亡率以重度酒精中毒创伤者最高(9/12,75%)。三组患者死亡率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4<0.05。结论根据TS分值对酒精中毒并创伤患者进行严重性评估,有较高的可靠性。轻、中度酒精中毒患者严重创伤发病率高,伤情诊断较容易。昏迷期患者死亡率高,要注意颅脑损伤的存在,特别要注意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生,病情观察及护理尤为重要。治疗时酒精中毒和创伤要同时进行。
李兴革张建芳杨乐陈丽泓
关键词:酒精中毒严重创伤护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