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举
- 作品数:134 被引量:4,725H指数:32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30例HIV阴性患者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非HIV感染患者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以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济医院收治的30例诊断为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0例患者均有头痛症状(100%),22例患者有发热症状(73.3%);脑脊液葡萄糖(1.827±1.042 mmol/L)降低尤为显著;脑脊液IgG(128.51±62.42 mg/L)、IgA(15.17±11.51mg/L)和IgM(7.56±10.12mg/L)升高明显。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颅内压增高表现。脑脊液涂片墨汁染色阳性24例(80%),脑脊液培养出新型隐球菌23例(76.7%),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阳性者30例(100%)。培养出的隐球菌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和氟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95.6%、91.3%和100%。20例患者首诊使用两性霉素B联合5-氟胞嘧啶治疗,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结论隐球菌性脑膜炎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很重要;新型隐球菌对两性霉素B及三唑类抗真菌药的敏感性较高,两性霉素B联合5-氟胞嘧啶仍是治疗隐球菌感染的首选方案,早期控制感染及降低颅内高压是治疗的关键。
- 陈中举田磊朱旭慧闫少珍汪玥孙自镛管青
- 关键词:隐球菌性脑膜炎新型隐球菌
- 2012年湖北省成人患者血培养分离菌耐药性分析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了解湖北省成人患者血培养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方法对湖北省细菌耐药性监测网2012年1—12月所有成人患者血液标本按常规方法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鉴定。按统一方案用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成人患者血培养共分离病原菌3 833株,其中最常见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25.9%)、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4.0%)、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11.8%)、克雷伯菌属(8.1%)和肠球菌属(5.4%)。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菌株的检出率分别为67.1%和85.9%。药敏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阿米卡星敏感率高(〉80.0%),克雷伯菌属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和左氧氟沙星敏感率高(〉80.0%)。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在0-25.0%。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分别为41.8%和55.7%。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不敏感株。MRSA对氯霉素耐药率低(〈30.0%),MRCNS对利福平耐药率低(〈15.0%),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红霉素耐药率较高(〉50.0%),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较低。屎肠球菌耐万古霉素的检出率为3.4%。肺炎链球菌中青霉素敏感、中介和耐药菌株的检出率分别为57.6%、28.8%和13.6%。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中有少量菌株为广泛耐药菌株(除替加环素和多黏菌素外对所有常用抗菌药物均耐药)。结论大肠埃希菌和金葡菌是成人血培养最常见的病原菌,其对不同种类抗菌药物耐药性不同,临床医师应该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防止耐药菌株的传播。
- 田磊陈中举李丽张蓓朱旭慧简翠闫少珍孙自镛
- 关键词:血培养病原菌耐药性
- 临床分离肠球菌的耐药性监测
- 2009年
- 目的了解医院分离肠球菌的临床分布情况及耐药性变化,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同济医院2004年1月~2008年12月检出的肠球菌的临床分布及其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肠球菌每年的检出率在7.5%~10.7%之间,其中以粪肠球菌(EFA)和屎肠球菌(EFM)为主,所占比例在66.2%~95.5%之间。肠球菌主要分布在门诊(15%)、肾病内科(8%)、普通外科(8%)、儿科(7%)和ICU(5%)。主要分离于尿液标本(48%)。高水平氨基糖苷类耐药株(HLAR)和氨苄西林耐药株(ARE)呈逐年增多趋势。EFA对青霉素类、氟喹诺酮类和呋喃妥因耐药率较低(1.4%~39.3%),对红霉素和高浓度庆大霉素耐药率较高(35.5%~83.0%)。EFM对糖肽类和利奈唑胺以外的常用抗生素耐药率均较高。EFM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EFA。未发现对糖肽类和利奈唑胺的耐药菌株。结论临床分离的肠球菌主要为EFA和EFM,而且主要引起泌尿系统感染,肠球菌整体耐药率较高,EFM耐药率高于EFA。临床治疗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 田磊李丽张蓓陈中举王斌简翠孙自镛
- 关键词:肠球菌耐药性抗生素
- ICU患者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监测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了解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ICU患者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细菌耐药性特征,指导临床合理、科学地使用抗菌药物,为有效控制危重患者肺部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ICU患者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并分析其耐药性变化。结果该院ICU患者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aba)、铜绿假单胞菌(pae)和金葡菌(sau),其中泛耐药菌株有增多趋势。耐苯唑西林金葡菌(MRSA)的检出率在77.5%-100%。药敏数据显示,pae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较高,在25.5%-95.3%;aba仅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低,为12.2%,但中敏率较高,为41.7%,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较高。MRSA对所有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均耐药,苯唑西林敏感的金葡菌(MSSA)对青霉素和红霉素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7.1%和47.2%,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较敏感。结论该院ICU患者呼吸道感染以aba、pae和sau为主,且耐药现象严重,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有多重耐药现象,临床医生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田磊李丽张蓓陈中举朱旭慧孙自镛
- 关键词:耐药性泛耐药MRSAMSSA
- 流感嗜血杆菌的分型研究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分析同济医院分离的流感嗜血杆菌的生物学分型及荚膜基因分型,了解本地区分离的流感嗜血杆菌的主要流行株。方法 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分离流感嗜血杆菌100株。根据脲酶、吲哚和鸟氨酸脱羧酶试验对流感嗜血杆菌进行传统的生物学分型,分为I^VIII八个生物型。回顾患者病史资料,分析生物学分型和流感嗜血杆菌所引起的疾病之间的关系。用流感嗜血杆菌荚膜编码基因(bexA)和a-f型特异性荚膜基因设计引物,采用PCR技术对流感嗜血杆菌进行荚膜基因检测。通过生物学分型和荚膜基因分型结果的比对,探讨两者之间的关联。结果分离的100株流感嗜血杆菌生物学分型结果如下:III型6株,IV型28株,V型1株,VI型54株,VII型11株。未分离到Ⅰ型、Ⅱ型和Ⅷ型。分析患者的临床诊断,发现主要流行株VI型流感嗜血杆菌主要引起患者肺炎(包括支气管肺炎和新生儿肺炎)和支气管炎(包括毛细支气管炎和喘息性支气管炎)。荚膜基因分型结果显示,未分离到b型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共分离到1株f型,其余99株均为无荚膜抗原的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生物学分型和荚膜分型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该院分离的流感嗜血杆菌主要为生物型VI型。回顾患者病史,发现VI型主要引起肺炎和支气管炎。荚膜基因分型显示,本地区分离的流感嗜血杆菌主要为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生物学分型和荚膜基因分型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 田磊张真陈中举李丽张蓓朱旭慧闫少珍汪玥高随简翠孙自镛叶嗣颖
- 关键词:流感嗜血杆菌生物学分型
- 2009年武汉同济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被引量:12
- 2010年
- 目的分析我院2009年临床分离常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 E试验法检测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和头孢曲松以及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的MIC,其他抗菌药物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根据CLSI2008年M100-S18判定耐药性。结果收集本院2009年5791株临床分离细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59.8%(3465/5791),革兰阳性球菌占28.9%(1676/5791),真菌10.9%(630/5791)。住院患者中常见的分离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不动杆菌属、肺炎克雷伯菌、金葡菌和铜绿假单胞菌;门诊患者则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流感嗜血杆菌和金葡菌。金葡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中MRSA和MRCNS的检出率分别达到62.9%(350/556)和83.4%(399/478),检出万古霉素和(或)替考拉宁耐药的肠球菌属6株;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PISP+PRSP)的分离率为30.1%(非脑脊液标本);4株脑脊液分离菌株均为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PRSP)。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高度敏感,但耐药菌株亦已出现。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产ESBLs克雷伯菌属的检出率分别高达78.3%(626/800)和49.8%(311/625)。不动杆菌属中耐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株占50%以上;耐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分别为20.3%和11.2%;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磺胺甲口恶唑-甲氧苄啶、米诺环素的敏感性较好(77.3%~92.4%)。结论我院常见病原菌仍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细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尤其对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属和碳青酶烯类抗生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增多。应及早进行检测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 朱旭慧孙自镛李丽张蓓陈中举田磊王斌朱琴
- 关键词:耐药性监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多重耐药细菌
- 儿童感染耐碳青霉烯酶肠杆菌耐药基因及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检测儿童感染耐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耐药基因并分析其临床资料,以了解儿童耐碳青霉烯肠杆菌感染的高危因素。方法通过药敏分析筛选出医院患儿的多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采用PCR法检测编码碳青霉烯酶的耐药基因与编码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耐药基因;回顾性分析耐碳青霉烯酶肠杆菌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治疗经过及预后。结果分离出6株来自感染患儿送检标本分离的耐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药敏试验显示,对几乎所有碳青霉烯类及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仅对部分喹诺酮类及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敏感;均携带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与1~2种ESBLs耐药基因;6例患儿长时间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均存在相应感染部位;其中4例由外院转诊;收入院时5例病程迁延较长;5例存在基础疾病;除1例死亡和1例失访外,3例痊愈,1例反复感染间断接受治疗。结论儿童耐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菌株临床感染病例大多存在基础疾病、较长时间使用广谱抗菌药物(特别是碳青霉烯类)等,可能为其高危因素,尽早明确病原耐药变化,并根据药敏试验选择适宜抗菌药物对改善其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黄永建周华舒赛男陈中举汪玥方峰
- 关键词:耐药基因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儿童
- 2011年中国CHINET血培养临床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被引量:108
- 2013年
- 目的了解2011年中国CHINET血培养临床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对中国CHINET细菌耐药监测网2011年1月至12月所有血液标本按常规方法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鉴定。按统一方案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2011年自血液标本中共获分离细菌6 992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占61.9%,革兰阴性杆菌占38.1%。最常见的分离菌分别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43.6%)、大肠埃希菌(15.2%)、肠球菌属细菌(7.7%)、克雷伯菌属细菌(7.5%)、金葡菌(6.3%)、不动杆菌属细菌(3.7%)、草绿色链球菌(3.0%)、铜绿假单胞菌(2.7%)、肠杆菌属细菌(2.0%)、沙门菌属细菌(1.1%)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1%),占分离菌株的93.9%。MRSA及MRCNS分别占金葡菌和CNS的42.5%和68.0%%。粪肠球菌对高浓度庆大霉素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37.0%和11.1%,屎肠球菌对多数测试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粪肠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为8.4%。儿童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株占57.9%,远较成人分离株为高(22.2%)。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其他链球菌属细菌和粪肠球菌中均未发现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菌株,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4.6%。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沙雷菌属、变形菌属和枸橼酸杆菌属等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在10%以下。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较高,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在20%以下,但不动杆菌属细菌对其的耐药率达60%以上。结论 2011年中国CHINET监测资料显示革兰阳性菌,尤其是CNS在血流感染中占重要地位,血培养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仍严重,应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并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抑制耐药菌传播。
- 李光辉朱德妹汪复倪语星孙景勇徐英春张小江胡云建艾效曼俞云松林洁孙自镛陈中举贾蓓黄文祥卓超苏丹虹魏莲花吴玲张朝霞季萍王传清王爱敏张泓孔菁徐元宏沈继录单斌杜艳杨青
- 关键词:血培养临床分离菌药物敏感性
- 2011年中国CHINET肠杆菌属细菌耐药性监测被引量:14
- 2013年
- 目的了解2011年我国不同地区15所医院肠杆菌属细菌的分布和耐药状况。方法全国15所教学医院2011年1—12月临床分离的2 519株肠杆菌属细菌,采用K-B法或微量稀释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试验结果以CLSI 2011年版标准判读。结果 2 519株肠杆菌属细菌中阴沟肠杆菌占74.7%(1 882/2 519),产气肠杆菌占23.0%(579/2 519)。主要分离自呼吸道标本者占56.6%(1 426/2 519)。肠杆菌属细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唑林和头孢西丁的耐药率高,均>89%,对头孢他啶和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分别为37.3%和50.7%,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厄他培南、阿米卡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低,均为10%~20%,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4.2%和4.5%。各所医院阴沟肠杆菌和产气肠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0~7.4%和0~24.6%。结论 2011年肠杆菌属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情况仍十分严重,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降低耐药率。
- 陈中举汪玥孙自镛徐英春张小江杨青魏莲花吴玲徐元宏沈继录倪语星孙景勇单斌杜艳张朝霞季萍张泓李万华王传清薛建昌汪复朱德妹胡付品贾蓓黄文祥卓超苏丹虹俞云松林洁胡云建艾效曼
- 关键词:肠杆菌属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碳青霉烯类耐药性
- 艾滋病并发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确定艾滋病患者体内所感染的病原菌为马尔尼菲青霉菌。方法取患者骨髓涂片、染色、镜检及血液真菌培养,观察真菌生长情况及菌落形态,并涂片、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菌体特征。结果骨髓涂片中可见巨噬细胞内有大量有横隔的病原体,血液培养为双相真菌,25℃青霉相生长并产玫瑰红色素,显微镜下可见帚状枝。结论由患者体内分离的病原菌为马尔尼菲青霉菌。
- 陈中举李丽张蓓简翠王斌田磊孙自镛
- 关键词:马尔尼菲青霉菌艾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