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剑锋

作品数:8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化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麻醉
  • 5篇手术
  • 3篇腹部
  • 3篇腹部手术
  • 2篇镇痛
  • 2篇手术患者
  • 2篇下腹
  • 2篇下腹部
  • 2篇下腹部手术
  • 2篇小儿
  • 2篇小儿下腹部
  • 2篇小儿下腹部手...
  • 2篇罗哌卡因
  • 2篇麻醉效果
  • 2篇静脉
  • 2篇老年
  • 1篇胆囊
  • 1篇胆囊切除
  • 1篇胆囊切除术
  • 1篇胆囊切除术后

机构

  • 8篇化州市人民医...

作者

  • 8篇陆剑锋
  • 2篇陈晓英
  • 1篇梁丹霞
  • 1篇陈慧燕
  • 1篇梁波

传媒

  • 2篇吉林医学
  • 1篇海南医学
  • 1篇海峡药学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单纯静脉全身麻醉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的应用
2013年
目的:探讨单纯静脉全身麻醉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下腹部手术小儿60例,根据麻醉药物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都应用TCI指导麻醉,对照组所用药物为氯胺酮,观察组所用药物为咪唑地西泮复合氯胺酮。结果:两组小儿麻醉前HR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醉后都有下降(P<0.05),同时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氯胺酮用量与术后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静脉全身麻醉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的应用存在很多不足,而TCI咪唑地西泮复合氯胺酮技术安全可行。
陆剑锋陈晓英
关键词:静脉全身麻醉小儿下腹部手术
一种插管麻醉辅助设备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插管麻醉辅助设备,包括保护罩应用于患者口部外端进行贴合,所述保护罩固定安装于基体的下端,牙托板对称两组设置在所述基体的底侧两端,所述牙托板的内端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的内端设置有管体,绑带安装在所述基体...
陆剑锋
静脉镇静复合小儿骶麻应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的临床效果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对静脉镇静复合小儿骶麻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小儿下腹部手术患者162例,随机分为两组,单纯组80例进行单纯骶管神经阻滞麻醉;联合组82例在进行骶管神经阻滞基础上复合静脉镇静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联合组患者的镇痛效果、肌松满意度、患儿配合度等均明显优于单纯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因麻醉操作和麻醉用药导致严重不适症状和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针对于小儿下腹部手术应用骶管神经阻滞麻醉复合静脉镇静麻醉可明显提高麻醉效果,平稳各项生命体征,增加手术肌松满意度,提高患儿的手术配合度,安全性较高,可更好地应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
陆剑锋
关键词:小儿下腹部手术麻醉效果
罗哌卡因硬膜外产妇自控镇痛的无痛分娩效果及应激反应分析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索罗哌卡因硬膜外产妇自控镇痛的无痛分娩效果及应激反应。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8月期选取对照组不愿接受无痛分娩产妇和观察组50例自愿接受无痛分娩产妇为实验对象,随后对比两组产妇的应激反应、妊娠结局、疼痛评分和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实施无痛分娩技术后,胰岛素I/B(6.12±0.12)mmol·L^(-1)、皮质醇COR(824.12±5.46)mmol·L^(-1)、血糖BS(5.86±1.36)mmol·L^(-1)、疼痛评分(1.58±0.33)分、器械分娩率(10.00%)低于对照组,Apgar评分(9.86±1.58)分、正常分娩率(70.00%)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产妇实施罗哌卡因硬膜外自控镇痛式的无痛分娩,能够改善妊娠结局,缓解产妇疼痛感。
陆剑锋
关键词:自控镇痛无痛分娩应激反应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维持对腹部手术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择期腹部手术患者麻醉中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维持麻醉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7月-2012年7月外科进行择期腹部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与异氟醚复合芬太尼维持麻醉。结果:观察组患者气管插管后与气管插管前相比,舒张压、收缩压、心率无显著变化(P>0.05);对照组患者气管插管后与气管插管前相比,舒张压、收缩压显著升高(P<0.05),心率显著加快(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进行维持麻醉具有快速有效,对循环系统影响较小的优点。
陆剑锋陈慧燕梁丹霞陈晓英
关键词: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维持腹部手术
超声引导下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对老年患者臂丛神经的阻滞效果比较被引量:18
2018年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对老年患者臂丛神经的阻滞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12月化州市人民医院麻醉科老年上肢手术患者80例,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三组,A组25例给予浓度为0.25%的罗哌卡因,B组27例给予浓度为0.375%的罗哌卡因,C组28例给予浓度为0.5%的罗哌卡因,比较三组患者各部位神经完全阻滞率、麻醉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C组患者的尺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肌皮神经完全阻滞率分别为42.9%、46.4%、39.3%、42.9%,均明显高于B组的14.8%、18.5%、11.1%、11.1%与A组的12.0%、16.0%、12.0%、1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患者的上述各项指标分别与A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为(0.81±0.16) h,明显长于B组的(0.72±0.21) h和C组的(0.44±0.19) h,A组患者镇痛持续时间、术后麻醉苏醒时间分别为(6.11±1.21) h、(5.01±2.12) h,明显短于B组的(7.67±1.01) h、(6.99±2.09) h与C组的(8.91±1.07) h、(8.78±1.43)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B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长于C组,B组镇痛时间及术后麻醉苏醒时间明显短于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呼吸困难、局部麻醉药物中毒、血压异常等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应用不同浓度罗帕卡因对老年患者进行臂丛神经阻滞效果存在一定差异,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麻醉起效时间缩短,镇痛持续时间延长,恢复时间延长,而不良反应相当,临床选择时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罗哌卡因浓度。
陆剑锋梁波陈文策梁志劲
关键词:超声罗哌卡因臂丛神经
布比卡因等比重液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高危老年骨科手术患者的应用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究布比卡因等比重液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高危老年骨科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入的72例高龄高危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36例观察组采用布比卡因等比重液腰-硬联合麻醉,另36例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探讨实施不同麻醉对麻醉效果及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在T1-T3时刻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氧饱和度(SPO2)等血流动力学指标上,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波动较小(P<0.05),而在麻醉优良率上,观察组显著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将布比卡因等比重液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高龄高危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时,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无明显波动,麻醉优良率较高,此麻醉方法值得应用与推广。
陆剑锋
关键词:高龄高危患者麻醉效果
罗哌卡因局部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2012年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局部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2011年3月~2012年5月在我院就诊并经过全面检查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选择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该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术末罗哌卡因切口局部浸润及腹腔内表面麻醉,在切口关闭前在镜头直视下用25%的罗哌卡因30毫升对腹腔骨的肝脏表面和膈下区均匀喷洒,保证药物能够触及到肝膈区及肝十二指肠韧带和胆囊床表面。对照组采用跟观察组相同的麻醉诱导维持方式,以静脉推注力月西0.03 mg/kg,维库溴铵0.1 mg/kg,芬太尼3μg/kg,异丙酚2 mg/kg诱导,瑞米芬太尼及异丙酚靶控输注维持麻醉。术后分别在2、4、8、16、24h行VAS评分,对患者的呼吸、血压、心率等体征进行如实记录,并观察两组患者的恶心呕吐等情况,必要时加用杜冷丁止痛。结果观察组在术后4、6、8、16h的记录显示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呼吸抑制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及腹腔内表面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降低患者的疼痛感作用十分明显,是比较有效的镇痛方法。
陆剑锋
关键词:罗哌卡因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