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呈新
- 作品数:70 被引量:371H指数:11
- 供职机构: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泰安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应用MRA评价血管狭窄分级对脑组织低灌注及急性脑梗死发生的影响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血管狭窄分级对脑组织低灌注与急性脑梗死发生的影响。方法 159例经临床筛选并可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行常规MRI平扫、ASL、DWI及3D-TOF MRA扫描。利用MRA评价血管狭窄程度;ASL评价脑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DWI及ADC确定急性脑梗死;分析血管狭窄与脑低灌注及急性脑梗死发生的关系。结果血管狭窄组脑组织低灌注出现率、梗死发生率高于血管正常组(P<0.05),但血管狭窄分级之间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狭窄程度越重,不表示低灌注程度越重,也并不表示急性脑梗死更易发生。
- 刘敏朱建忠闫呈新
- 关键词:磁共振血管成像脑灌注急性脑梗死
- 128层螺旋CT对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诊断价值研究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探讨MSCT后重组技术对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PAD)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 60例经MSCT检查确诊的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MSCT表现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例患者共发现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64个,表现为十二指肠腔外的囊状突出,可呈液性囊状影、液-气囊状影及气体囊状影等,位于十二指肠降段与胰头之间。MPR重组技术从不同方位显示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形态、位置及与胆总管、胰腺之间的关系。结论 MSCT及其后重组技术有助于PAD的诊断,明确PAD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在PAD的诊断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李筱倩李文君吴松闫呈新朱建忠
- 关键词: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胆胰疾病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椎动脉型颈椎病MRA分型及临床价值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研究椎动脉型颈椎病MRA分型,并探讨椎动脉发育异常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13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MRA,并对照分析正常对照组MRA。结果椎动脉型颈椎病分六型,A型(椎动脉硬化型);B型(椎动脉受压型);C型(椎动脉迂曲型);D型(椎动脉发育异常型);E型(混合型);F型(椎动脉正常型)。该研究组共发现椎动脉纤细病例62例,占所有病例的47%(62/132)。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MRA表现以混合型为多,椎动脉发育异常是其发病重要因素。
- 贾明胜李盼盼闫呈新姜玲李筱倩
- 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MRA
- 基于磁共振DTI与MIP后处理的膝部神经三维成像显示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利用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对膝部周围神经扩散张量成像(DTI)原图行三维重建,探讨不同扩散敏感梯度方向数(MPGs=6、25)成像效果的差异。方法对32名健康志愿者膝部行DTI扫描,MPGs设为6个方向(MPGs=6)、25个方向(MPGs=25)两组。以两种DTI原图行三维MIP重建:(1)DTI序列自动生成T_2-weighted Trace(T_2-WT)图像;(2)垂直神经走行长轴方向(垂直方向)的图像。由两名医师处理图像行可视化评价。结果同一种DTI原图MPGs=6、25两组三维MIP重建膝部神经成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P成像评分垂直方向图像明显高于T_2-WT图像(P<0.01)。结论 MPGs=6、25 DTI序列垂直方向图像三维MIP重建均能清晰地显示膝部神经,前者评定周围神经效率高,T_2-WT图像MIP三维重建显示膝部神经欠清晰。
- 张付龙胡潇方闫呈新刘胜全付建斌朱建忠
- 关键词:扩散张量成像周围神经
- 循证医学在影像学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8年
- 循证医学是上世纪末国际临床医学界兴起的多学科融合的交叉学科,是当今医学领域最重要、最活跃、最前沿的新兴学科之一,可为我们提供最科学、最有证据的建议指导医疗实践和科学研究,其实质是一个新式高效的临床医学培训、教育模式,将是21世纪医学教育的方向。影像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引入循证医学理念、原则和方法,是一种更适应目前临床学位研究生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模式下的医学发展模式的新型教育方法,有助于提高住培研究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临床诊疗技能、科研创新意识以及终身自我教育能力,是医学影像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真正实现了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 闫呈新贾明胜朱建忠徐慧
- 关键词:循证医学影像医学教学模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 CT灌注成像技术在脑肿瘤研究中的进展
- 2004年
- 闫呈新陈松果
- 关键词:CT灌注成像脑肿瘤影像诊断
- CT血管造影在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PC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PCS的患者和46例同期因其他系统疾病(排除妇科疾病)来诊患者(对照组)进行MSCTA检查。对所得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及容积重建,采用双盲法由2名资深影像诊断医师分别在MSCTA图像上从不同角度观察盆腔静脉和左侧卵巢静脉的走行位置、数目、形态等。结果 MSCTA表现为卵巢静脉扩张,走行迂曲,盆腔静脉丛数目明显增加,管腔迂曲、扩张,呈串珠样、蚯蚓状表现,并且沿子宫阔韧带向两侧发展。PCS组、对照组左侧卵巢静脉直径分别为(8.7±1.6)、(5.4±1.1)mm,P<0.01;宫旁静脉直径分别为(7.20±1.20)、(3.50±0.46)mm,P<0.01。PCS的卵巢静脉功能不全,其内有返流存在或盆腔扩张的静脉丛与周围小动脉之间有异常交通及盆腔静脉丛有血流缓慢、对比剂清除时间延长的现象。结论 MSCTA可全方位显示PCS的血管解剖关系,对PCS血管疾病手术有重要指导意义。
- 闫呈新姜玲赵雷朱建忠李长勤
- 关键词: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血管造影图像后处理
- 视网膜脱离的MRI诊断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22只眼)视网膜脱离患者的MRI图像特征。结果部分性脱离19只眼,完全性脱离3只;病变信号强度T1WI表现为等略高信号(18/22)为主,3只眼表现为较低信号,T2WI信号均呈高信号,其中1只眼可见分层;合并脉络膜脱离2例,合并晶状体脱位1例,脉络膜黑色素瘤伴继发性视网膜脱离1例,视网膜脱离伴出血1例。结论视网膜脱离的MRI表现较具特征性,伴有出血时可见分层现象,MRI对视网膜脱离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贾明胜闫呈新史兆娟朱建忠
- 关键词:视网膜脱离出血磁共振成像
- 腹膜后局限型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的CT诊断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分析腹膜后巨大淋巴结增生的CT图像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病理证实的腹、盆部腹膜后巨大淋巴结增生的CT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位于腹主动脉旁、1例位于盆部腹膜后,病例均为局限型,平扫所有病灶均表现为边缘清晰软组织肿块,与肌肉相比呈等密度,直径在3cm~7cm之间,增强扫描病变在动脉期和延迟扫描均持续高度强化,强化程度呈与邻近的腹主动脉或髂血管同步的特征。利用VR重建技术直观显示肿块,并可见增粗、迂曲的供血血管。病理诊断均为透明血管型巨大淋巴细胞增生症。结论局限型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的CT增强扫描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结合临床表现,可提高术前诊断率。
- 贾明胜姜玲李盼盼张付龙闫呈新
- 关键词:巨淋巴结增生CT增强扫描
- 128层螺旋CT的MPR和VR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螺旋CT MPR和三维重建(3D-CT)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128层螺旋CT的MPR和3D技术证实的60例胫骨平台骨折病例。结果:所有胫骨平台骨折经3D及MPR成像后均能立体显示骨折的部位、形态、类型、关节面碎裂及塌陷程度等空间信息,较平片优越,与手术中所见一致。结论:螺旋CT的MPR及3D技术能够更精确地显示胫骨平台的骨折情况,对骨折的分型判断及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 王振强闫呈新张玉敏
-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