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儿童
  • 2篇肺炎
  • 2篇肺炎支原体
  • 1篇地奈德
  • 1篇丁胺
  • 1篇心脏
  • 1篇心脏病
  • 1篇婴儿
  • 1篇婴儿先天性心...
  • 1篇原体
  • 1篇脏器
  • 1篇支气管
  • 1篇支气管炎
  • 1篇支原体
  • 1篇支原体感染
  • 1篇支原体脑炎
  • 1篇治疗毛细支气...
  • 1篇沙丁胺醇
  • 1篇舌下
  • 1篇舌下给药

机构

  • 6篇蚌埠医学院第...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蚌埠医学院第...

作者

  • 7篇闫会丽
  • 3篇陈名武
  • 3篇彭万胜
  • 2篇刘恩梅
  • 2篇陈兰举
  • 2篇张慧洁
  • 2篇李公利
  • 1篇张帆
  • 1篇陆静
  • 1篇杨锡强
  • 1篇陈信
  • 1篇胡兢晶
  • 1篇刘坤鹏
  • 1篇陈名武

传媒

  • 2篇实用儿科临床...
  • 2篇实用全科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中国循证儿科...
  • 1篇国际儿科学杂...

年份

  • 1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轮状病毒传播途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8年
轮状病毒是婴幼儿感染性腹泻病最常见的病毒病原体,可以引起全身多脏器和系统损害。单一地改善公共卫生条件和环境设施并不能完全控制轮状病毒疾病的传播。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其传播途径除了经典的粪.口途径外,还可以通过呼吸道、母乳、医源性、胎盘以及人一动物等多种途径传播。复杂多样的传播途径可能是轮状病毒感染难以控制,长期危害全球新生儿及婴幼儿健康的主要原因。
闫会丽陈名武陈兰举
关键词:轮状病毒感染疾病传播腹泻
布地奈德和沙丁胺醇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评价布地奈德和沙丁胺醇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69例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的住院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除抗病毒治疗外,治疗组采用布地奈德(普米克令舒)和沙丁胺醇(万托林)雾化液雾化吸入,对照组应用传统药物(地塞米松、庆大霉素等)雾化吸入,比较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在疗效上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经χ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布地奈德和沙丁胺醇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能明显改善症状,缩短疗程。
张帆闫会丽
关键词: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沙丁胺醇毛细支气管炎
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10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肺外脏器受损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特异性免疫凝集法检测外周血MP-IgM抗体阳性的205例住院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5例患儿中104例有肺外并发症,其中神经系统38例,血液系统10例,心血管系统11例,泌尿系统4例,消化系统10例,皮肤肌肉损害21例,多个系统损害8例,并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1例,川崎病1例。结论MP感染可引起多系统损害,肺外表现无特异性,确诊依靠MP-IgM抗体的检查。
李公利陈名武张慧洁闫会丽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肺外脏器并发症
儿童急性坏死性脑病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08年
儿童急性坏死性脑病(ANEC)以病毒性热性疾病后迅速出现惊厥意识障碍及对称多灶性脑损害为特征。脑损害主要累及双侧丘脑、上脑干被盖、侧脑室周围白质和小脑髓质。并伴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异常,有特征的影像学和病理改变。目前仍无特异性治疗,预后较差。
彭万胜闫会丽胡兢晶刘恩梅
关键词:儿童
螨变应原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螨致敏哮喘患儿疗效的Meta分析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评价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LIT)对螨致敏哮喘患儿的疗效,为临床治疗和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linical Trials)、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查找螨变应原SLIT相关的RCT文献。依据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制定效应指标的评价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和质量评价,用Revman 4.2.10软件进行Meta分析。无法进行合并分析的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文献质量为A级2篇,B级8篇,C级1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SLIT组与对照组比较:哮喘症状评分标准化均数差(SMD)为-1.74(95%CI:-2.83~-0.64),提示SLIT组的哮喘症状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哮喘用药评分比较:SMD为-1.56(95%CI:-2.95~-0.17),提示SLIT组哮喘用药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以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作为衡量肺功能指标,FEV1:SMD为0.07(95%CI:-0.72~0.86),FEV1%:SMD为-0.02(95%CI:-0.85~0.81),提示SLIT组FEV1或FEV1%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抗体的变化比较:特异性IgESMD为0.72(95%CI:-0.82~2.25),提示SLIT组和对照组特异性Ig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特异性IgG4SMD为5.05(95%CI:2.56~7.54),表明SLIT组特异性IgG4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结论螨变应原SLIT有助于控制螨致敏哮喘患儿哮喘症状,减少哮喘用药,通过提高特异性IgG4水平恢复机体正常的免疫过程。与对照组比较,尚无足够证据表明螨变应原SLIT能显著影响螨致敏哮喘患儿特异性IgE及肺功能。
彭万胜闫会丽陈信杨锡强刘恩梅
关键词:特异性免疫治疗舌下给药疗效META分析
婴儿先天性心脏病93例回顾性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婴儿先天性心脏病(CHD)的临床特点,提高早期诊断率。方法研究对象为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安徽省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FM)诊断为CHD的住院婴儿93例,按是否是新生儿分为2组:Ⅰ组:1h至28d(n=14),Ⅱ组:28d至1岁(n=79),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Ⅰ组CHD以复合畸形为主,共7例(7.5%),以房间隔缺损(ASD)合并室间隔缺损(VSD)最多见(2.2%)。Ⅱ组CHD以单纯畸形为主,共66例(71.0%),最常见的CHD类型为VSD(46.2%)。两组CHD类型构成比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8例合并心脏外畸形(8.6%)。临床表现多样,在Ⅰ组尤其不典型,以呼吸急促、青紫、心脏杂音多见,易反复患肺炎,并发心力衰竭。结论婴儿CHD类型较多,临床表现复杂,对可疑的CHD婴儿应及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早期诊断并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
闫会丽陈名武彭万胜陆静刘坤鹏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婴儿
肺炎支原体脑炎36例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脑炎小儿的临床特点。方法对经采用特异性免疫凝集法检测外周血和(或)脑脊液抗MP-IgM抗体阳性患儿36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转归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小儿MP脑炎的临床特点。结果MP脑炎多见于学龄期儿童,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21/36),发热(17/36),抽搐(9/36),昏迷(3/36),嗜睡、精神萎靡(2/36)和肢体活动障碍(1/36)。33例血清抗MP-IgM阳性,9例脑脊液抗MP-IgM阳性,其中6例血清和脑脊液抗MP-IgM同时阳性。6例咳嗽、流涕。17例拍摄胸片,10例异常。11例检查C-反应蛋白(CRP)均升高。患儿均好转出院。结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如果脑脊液呈病毒性脑炎改变,胸片检查有肺炎X线表现,CRP升高,要考虑MP感染可能。确诊有赖于血清和(或)脑脊液抗MP-IgM检查。
李公利陈名武闫会丽陈兰举张慧洁
关键词:脑炎肺炎支原体儿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