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单胞菌
  • 2篇职业学校学生
  • 2篇铜绿
  • 2篇铜绿假单胞
  • 2篇铜绿假单胞菌
  • 2篇细菌
  • 2篇假单胞菌
  • 2篇健康
  • 2篇健康教育
  • 2篇艾滋病
  • 1篇信号
  • 1篇信号分子
  • 1篇性感
  • 1篇真菌
  • 1篇知识
  • 1篇生物膜
  • 1篇缺陷综合征
  • 1篇群体感应系统
  • 1篇综合征
  • 1篇细菌生物膜

机构

  • 4篇重庆医科大学
  • 4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钱妩燕
  • 2篇勒都晓兰
  • 2篇钟朝晖
  • 2篇江涛
  • 2篇段芹
  • 2篇鲁建央
  • 1篇陈冬玲
  • 1篇李坤
  • 1篇段丽
  • 1篇吴亚梅
  • 1篇贺婷

传媒

  • 2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国际呼吸杂志

年份

  • 4篇2012
  • 2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重庆市职业学校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评价职业学校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为职业学校学生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在重庆市部分职业学校1582名学生中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前后采用相同问卷进行调查,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艾滋病基础知识相关问题中,干预前"通过血液传播"正确回答率最高(92.41%);"通过感染艾滋病的性伴侣传播"最低(44.50%);母婴垂直传播为85.78%,后2种传播途径干预后正确回答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相关问题中,干预前除"同教室上课不会传播"外,其余的正确回答率都在80%以下,干预后所有问题正确回答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1)。对艾滋病防治知识,干预前正确回答率部分在70%以下,干预后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艾滋病患者及知识传播的态度,干预前采取正向态度的比例为69%~84%,干预后比例有所提高。结论健康教育使学生的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有较明显提高,对待艾滋病相关问题的态度也向积极方向转变。
勒都晓兰鲁建央钱妩燕段芹王合春钟朝晖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知识健康教育
重庆市职业学校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现状调查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了解重庆市职业学校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制订艾滋病健康教育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在重庆市非主城区(渝西经济走廊,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采用多级整群随机抽样抽取1 507名职业学校学生进行自填表式问卷调查。结果职业学校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总体平均得分为6.54分(满分10分)。艾滋病传播途径平均得分高于非传播途径(P<0.000 1)。在3种主要传播途径中,性传播途径得分较低,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途径得分较高。不同性别、地区的学生得分存在差异:男生平均得分高于女生(P<0.000 1);渝西经济走廊学生平均得分高于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P<0.000 1)。结论需加强职业学校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针对现存不足并结合影响因素制订艾滋病宣传教育方案。
钱妩燕鲁建央勒都晓兰段芹王合春钟朝晖
关键词:艾滋病健康教育
抗菌肽LL-37对细胞生物膜的作用
目的:研究抗菌肽LL-37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作用。  方法:体外建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模型,采用扫描电镜和结晶紫染色定量法观察抗菌肽LL-37作用后生物膜结构和量的改变。  结果:经过抗菌肽LL-37作用后,铜绿假单...
钱妩燕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
病原菌群体感应系统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2年
群体感应是细菌间依赖细胞密度的一种信息传递方式。细菌通过合成、分泌信号分子感知细菌群体密度,从而控制整个细菌群体行为。目前已在许多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和真菌中发现群体感应系统,对群体感应系统信号分子结构、信号传导通路进行大量研究后,发现其与细菌生物膜形成、生成分泌毒力因子密切相关。本文就以典型的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哈氏弧菌、白色念珠菌为例,对群体感应系统相关机制及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钱妩燕江涛
关键词:群体感应系统信号分子细菌真菌
抗菌肽LL-37对细菌生物膜的作用
目的研究抗菌肽LL-37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作用。 方法体外建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模型,采用扫描电镜和结晶紫染色定量法观察抗菌肽LL-37作用后生物膜结构和量的改变。 结果经过抗菌肽LL-37作用后,铜绿假...
钱妩燕
关键词:细菌生物膜铜绿假单胞菌
文献传递
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患者27例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观察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0年3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患者27例,随机分成对照组(19例)和治疗组(8例),两组均使用奥司他韦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加用莲花清瘟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住院时间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7.5±2.5)d、(4.0±1.1)d]均短于对照组[(10.5±2.4)d、(5.6±1.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疗效优于单用奥司他韦。
段丽黄成渝江涛贺婷陈冬玲李坤钱妩燕吴亚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