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钟华

作品数:13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香港中文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政治法律
  • 2篇经济管理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4篇社会
  • 3篇少年犯
  • 3篇少年犯罪
  • 3篇青少年犯罪
  • 3篇犯罪
  • 2篇移民
  • 2篇越轨
  • 2篇越轨行为
  • 2篇社会控制
  • 2篇农村
  • 2篇被害
  • 1篇性别
  • 1篇性别平等
  • 1篇性骚扰
  • 1篇性骚扰行为
  • 1篇宣传教育
  • 1篇学业
  • 1篇学业表现
  • 1篇药物
  • 1篇药物滥用

机构

  • 12篇香港中文大学
  • 2篇华东政法大学
  • 1篇广东警官学院
  • 1篇纽约州立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哥伦比亚大学
  • 1篇加州大学
  • 1篇卡内基梅隆大...

作者

  • 12篇钟华
  • 2篇郑慧婷
  • 2篇陈曦
  • 1篇刘环宇
  • 1篇杨旭
  • 1篇秦总根
  • 1篇孙秀兰
  • 1篇徐拓倩
  • 1篇孟宏
  • 1篇李劲华

传媒

  • 3篇青年探索
  • 2篇青少年犯罪问...
  • 1篇湖北社会科学
  • 1篇广西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女子学院...
  • 1篇广州市公安管...
  • 1篇港澳研究
  • 1篇人民法治
  • 1篇湖湘法学评论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移民青少年犯罪——理论阐释的综合评述被引量:4
2015年
犯罪学理论学者往往认为移民青少年比本土出生的青少年更容易犯罪,但是现有的实证研究结论却与之相反。犯罪学理论认为,移民青少年由于受到传统特质的保护(比如与家庭和学校有更现实而紧密的联系、与罪犯朋友接触的机会较少、所处的同质社区有更高的集体效能等),较少接触迁入地的青少年亚文化,因而更遵纪守法。所有这些理论也可解释青少年犯罪问题上的代际差异:与前几代相比,晚世代移民青少年更容易犯罪,因为他们熟悉了当地文化,同时原居地的保护性因素也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消退。此外,社会建构主义解释了社会和政治对移民青少年的持续偏见。我们进一步讨论了整合上述理论方法的必要性,以及用这些理论框架解释国际和国内移民问题的重要性。
陈曦钟华杨旭
关键词:移民青少年犯罪文化适应社会控制社会学习
社会发展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以台湾地区为例
2012年
现代人的犯罪可能性将于青春期或成年早期趋于上升甚至达到最高峰,然后逐渐下降,但学界就上述“年龄一犯罪曲线的形状是否随历史时期、社会文化和犯罪类型而变动”始终存在激烈争论。大多数学者倾向于‘变动性’观点,即年龄与犯罪的关系将根据不同的社会文化等条件产生变化。本研究以1966~1991年间的台湾地区为例,试图探索社会发展是否有可能增加青少年犯罪,并进而改变年龄一犯罪的曲线分布。描述性统计及时间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对于财产犯罪,台湾的年龄一犯罪曲线随着社会发展逐渐转移到更年轻的年龄分布,因为现代青少年有着更多的角色焦虑并且处于经济边缘化的状态,但这种社会变迁并没有影响暴力犯罪的年龄结构,这可能部分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续性。
钟华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犯罪趋势传统主义
港人北上吸毒活动分析及防控对策研究
2016年
近年来,港人北上到内地吸食毒品活动逐渐增多,部分吸毒人员还在粤港两地参与贩毒、涉黑等犯罪活动,给粤港两地的社会治安带来严重的影响。为有效应对港人北上吸毒给粤港社会治安带来的冲击,需要同步加强宣传教育,破解相关法律阻滞,采取合作互补的执法行动,建立情报信息网上实时互访共享机制,对容留吸贩毒娱乐场所实施重拳出击,以有效防控港人北上吸毒的发展。
秦总根孙秀兰钟华
关键词:禁毒宣传教育
“正常”与“成瘾”——从家庭社会资本探究北京青少年网络使用的模式与机制被引量:5
2011年
近年来,随着电脑和网络在中国家庭的普及,青少年上网问题成为家庭、学校及社会日益关注的焦点之一。有的青少年能够健康地使用网络并从中受益,而有的却陷入到所谓的"网瘾"之中不能自拔。本研究以"正常"青少年和"成瘾"青少年两个群体为研究对象,以家庭社会资本理论为框架,采用定性的方法进行探究,剖析家庭对于青少年网络使用的影响。
孟宏钟华
关键词:家庭社会资本网瘾青少年
社会危机下16~19岁进城务工青年考察:压力、越轨行为与主流社会认同
2024年
通过对13名湖南长沙的16~19岁青年进行质性访谈,反思默顿、艾格纽、霍尔等学者关于压力与边缘青年越轨行为之间关系的诸多论述,即社会危机可能增加边缘青年的压力,进而促使其反抗主流社会并实施越轨行为。同时,区分了疫情作为社会危机给这些青年边缘人群带来的压力类型以及他们对于这些压力的感知与反应,并发现压力的增加并不必然地导致越轨行为的增多。在疫情期间,这些青年在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再生产维度上都成为主流社会的积极维护者,为稳定的社会秩序贡献自己的力量。
钟华肖卿陈荣毅肖景嘉
关键词:青年研究越轨
重新审视中国农村寄宿学校:留守与非留守农村青少年的社会纽带、自我效能和学业表现
2022年
随着我国经济的急速发展,大量农村父母迁移至城市务工,由此导致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受到学界广泛关注。近年来,农村寄宿学校大量增加,这类寄宿学校中留守和非留守的农村青少年在学业表现上是否逐渐趋同?根据广东和湖南省农村寄宿学校1464名初中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在农村寄宿学校中,留守与非留守青少年的学业表现影响机制同时存在相似性和异质性。对于所有寄宿学生,参与常规活动和道德信念这两种社会纽带和自我效能越强,学习成绩越好。在留守与非留守差异方面,非留守学生学业表现更佳,且更易受到师生关系的正面影响;对于父母双方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更加依靠自我效能提高自身的学业表现;对于父母一方留乡陪伴的青少年,对父母的依恋反而显著降低他们的学业表现。研究表明,通过增强社会纽带(特别是参与常规活动和道德信念)和提高自我效能,农村寄宿学校可以促进所有农村学生的学业表现,而且有助于缓解留守青少年在家庭方面的劣势。
钟华顾雨璇萧卓立郑慧婷
关键词:自我效能
借鉴香港高校经验建立健全内地高校防止性骚扰机制被引量:1
2018年
2018年的第一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博士毕业生罗茜茜实名举报其博士生导师陈小武长期性骚扰她本人及其他多名女学生。在此之前,中国的高校性骚扰案并不罕见,但被曝光之后总会因为种种原因不了了之。现在,中国各界性别平等意识的提高以及新媒体的普及使得罗茜茜事件得到广泛传播和关注。北航在查实陈小武对学生的性骚扰行为后对其进行了严厉处分,向公众传递了对性骚扰零容忍的信号。继而,教育部撤销了陈小武的'长江学者'称号及待遇.
钟华张韵然
关键词:性骚扰性骚扰行为
成长与风险社会:探索近年香港女性青少年被害及越轨趋势
2012年
随着香港社会的急速发展,香港女性青少年的生活情况亦出现变化。近年香港媒体时有关于女性青少年因成为受害人或越轨者而堕入司法网的描述报道,公众日益关注社会转变是否会对她们产生负面影响。本研究主要检视香港特区女性青少年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所遇到的各类社会问题,特别研究她们在受侵害、滥用药物及进行违法行为方面的情况。过去有关这三类问题的本地研究,较多着重横切面分析,本研究则主要透过纵向视角,对上述问题予以进一步探讨,并说明其时间序列趋势。在分析相关官方统计数据后,我们初步提出可以采用风险社会的视角,探索在全球化发展进程中香港女性青少年成长风险的转变。
李劲华郑慧婷钟华
关键词:越轨行为药物滥用被害风险社会性别
“一带一路”框架下的社会科学研究:以香港问题为例被引量:3
2016年
"一带一路"的发展不仅是一个区域化经济整合的过程,为此,社会科学的研究者还必须要深入分析"一带一路"沿线所涉及国家和地区的复杂的政治、社会、文化背景。基于学界对亨廷顿"文明的冲突"理论的批判,本研究分别从"文明的多样性""社会发展过程中衍生的不平等问题""人口变化及移民"和"现代传媒的负面作用"等四个理论层面,尝试剖析当前内地与香港两地矛盾的前因后果。期望以对香港问题的研究为例,初步搭建起一个比较研究的框架,以便研究者们从以上四方面着手去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其他社会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把握好"一带一路"这一难得的契机,解决好香港面临的问题,可以为"一带一路"战略在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推进,提供有益的经验。
钟华徐拓倩
关键词:一带一路文明多样性社会不平等移民现代媒体
程序正义与性别平等:香港高等教育机构中的反性骚扰机制与实践
2019年
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作为一个成熟的法治社会,拥有较为健全的防止性骚扰的法律和机制。在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理性骚扰投诉方面,香港高等教育机构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法律定义厘清行为的边界;通过严格程序确保投诉人与被投诉人的平等权利;在双方实际权力不对等的情况下,为弱势一方提供必要的援助。围绕程序正义和性别平等,介绍香港高等教育机构防止性骚扰的政策和相关案例,从而为内地建立类似机制提供一些借鉴。
钟华王旻若
关键词:程序正义性别平等父权制反性骚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